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作研究,到底是在研究什么。看看现在的期刊的论文基本都是计量模型式的论文,最后看得出的结论都是那么明显,而且不用证明,大家都了解的理论。实际上,现在经济学的研究,很多理论已经很完善了,也说的很明白。反而我们现在去阐释一些问题,把问题复杂化了。也可以说,现在为什么计量的东西这么多,是因为理论都已经差不多了,我们现在就是想把现实的问题和理论用更好的方法或者工具去证明。
我们有时判断问题,应该从实证角度研究,就是研究这个问题“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不是从规范研究,即价值判断角度或者感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是“应该是什么”的角度。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是从经济学原理考虑问题,就是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角度去分析现象。我们不是从你心里的愿望考虑问题,即你心里所认为的好与坏,那不是科学分析问题,只是想证明自己的愿望是否正确,而这种证明实际上一开始就是有违背科学证明的出发点。
就好比,我们在谈国际贸易问题,一旦两国发生政治冲突,就说抵制该国商品,作为政治家也许可以这样说。但是,作为经济学者或者学过经济学的人,是不能这样说的。因为,根据经济学原理,这是不对,因为要是两国不从事贸易,实际上对该国的损失更大,这种损失是从全社会福利的角度考虑,也可以说是从消费者福利,因为,那样消费者就不能买到该国便宜和质量高的商品。而且从生产成本来看,如果该国比我国生产产品具有相对优势,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