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奚胜良

1955年1月28日出生于河南省邓州市高集乡代岗村奚冲组。学习经历:1974年高中毕业。在家务农。1978年考入河南省开封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学习物理专业。1993年9月至1996年8月又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学院高师本科培训学习。职业经历:1981年7月毕业,1981年8月至2005年4月在邓州市二职高任教,2005年5月至今在邓州市三高中任教。一直担任高中物理专任教师。业余爱好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本人喜欢把各门科学基本理论放在一起加以分析比较研究,为研究哲学基础理论,自己又自修了《普通逻辑原理》的有关知识。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自己有独特见解。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的根本动力吗?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吗?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正是因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事物才有自己的运动和发展。也就是说,唯物辩证法不仅认为事物的内部存在着矛盾,而且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形而上学的观点则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外力的推动。那么,究竟是非何属呢?
科学哲学的观点与这二者有所不同。科学哲学认为,毛泽东同志关于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与外因关系的论述完全正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

Read more

科学哲学论纲 第六章、第六节


科学哲学论纲 第六章、
在科学哲学理论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第六节、自然界在有限范围内、人类社会以及
思维领域中的发展变化并不违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科学哲学理论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团体与团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违背牛顿第三定律。
力学中的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仔细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团体与团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不违背牛顿第三定律。
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活,人类可以改变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会对人类产生影响。因此人...

Read more

科学哲学论纲 第六章、第五节


科学哲学论纲 第六章、
在科学哲学理论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第五节、自然界在有限范围内、人类社会以及
思维领域中的发展变化并不违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科学哲学理论认为,自然、社会及思维领域中的发展变化并不违背牛顿第二定律。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产生的加速度a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成正比;与物体本身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F的方向相同。写成数学表达式即为a=F/m。这里合外力F是外界条件,质量m是物体的本体状态。加速度a则是物体对外界条件(合外力)F和本体状态(质量)m反映的结果或产物。仔细分析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维领域中...

Read more

科学哲学论纲 第六章、第四节、


科学哲学论纲 第六章、
在科学哲学理论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第四节、自然界在有限范围内、人类社会以及
人的思维的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并不违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恩格斯曾经作过如下的论述:“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而两者在自己的结果中不能相互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的统治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它是我们的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56页)。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的一种哲学观点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于是我为一。&rdqu...

Read more

科学哲学论纲 第六章 第三节


科学哲学论纲 第六章、
在科学哲学理论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第三节.人的意识是人对客观外界条件和自己的主观本体状态反映的结果或产物
 
根据科学哲学对意识概念的定义可知,人的意识的概念应当是:人对客观外界条件和自己的主观本体状态反映的结果或产物。科学哲学对人的意识概念的这种定义不但达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科学统一,而且在它们整体的相互关联中,对意识的产生给予了真正自然化的解释。同时这一概念也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以下几点内容:认识是沟通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因而具有两面性;主体和对象是认识发生的两个基本要素;人的认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身的主观本体状...

Read more

科学哲学论纲 第六章 第二节


科学哲学论纲 第六章、
在科学哲学理论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第二节.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与人意识到的本质相对应的客观原型,
任何本质观念的获得都要经过主体对现象的选择、复制、加工和重构
 
对现象的分析不能不涉及到对本质的分析,否则,对现象的分析将失去意义。
何为本质?我们现行教科书中的一般表述是:它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事物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是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综合。
关于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下面三个既定的命题:
1、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
2、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

Read more

科学哲学论纲 第六章 第一节


科学哲学论纲 第六章、
在科学哲学理论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在哲学发展史上,长期存在着关于世界是否可知问题的斗争。不可知论者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割裂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否认意识和物质具有统一性。他们错误地把感觉看作是隔离意识和物质的鸿沟。休莫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人只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感觉以外的客观世界是不是存在,是无法知道的。康德虽然认为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着“自在之物”,但它是不可认识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提高到第一的地位,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认为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

Read more

科学哲学论纲 第五章 第七节


 

科学哲学论纲
第五章.科学哲学基本理论
 
第七节.在科学哲学理论中,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有第二个方面,就是宇宙间的事物能不能被人类所认识?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宇宙间的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都是可知论。另一些哲学派别则认为宇宙间的事物不可能被认识,或者不可能被彻底认识,这叫做不可知论。
科学哲学观点看来,以上两种观点都带有片面性。科学哲学的理论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既是可知的,又是不可知的,是可知与不可知的统一。虽然宇宙间没有什么是可以认识的东西和什么是不可以认识的东西的绝对界限,但是相对界限还是可...

Read more

科学哲学论纲 第五章 第六节


 

科学哲学论纲
第五章.科学哲学基本理论
 
第六节.在科学哲学理论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科学哲学的观点看来,只有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观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对宇宙的科学看法。科学哲学对宇宙间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过程的看法,都是矛盾观点与和谐观点的统一;内因观点与外因观点的统一;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统一;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统一;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统一。
(一)、矛盾观点与和谐观点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上学的根本特征是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事物的...

Read more

科学哲学论纲 第五章 第五节


 

科学哲学论纲
第五章.科学哲学基本理论
 
 
第五节.在科学哲学理论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
通常人们认为,只有人类是有意识的,其他所有的物质或物体(包括生物体在内)都是没有意识的。科学哲学理论认为,这是人们常识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正是这种错误观念阻碍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握手言和。其他物质或物体有没有意识,那就要看我们究竟用什么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硬要按照我们自己的主观猜测和臆断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其他物质或物体都是没有意识的。但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科学理论探索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都不会凭坚信而不凭考据地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