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论纲 第五章 第七节


 

科学哲学论纲
第五章.科学哲学基本理论
 
第七节.在科学哲学理论中,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有第二个方面,就是宇宙间的事物能不能被人类所认识?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宇宙间的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都是可知论。另一些哲学派别则认为宇宙间的事物不可能被认识,或者不可能被彻底认识,这叫做不可知论。
科学哲学观点看来,以上两种观点都带有片面性。科学哲学的理论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既是可知的,又是不可知的,是可知与不可知的统一。虽然宇宙间没有什么是可以认识的东西和什么是不可以认识的东西的绝对界限,但是相对界限还是可以找到的。可知与不可知的相对界限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事物发展变化的宏观规律是可知的,其微观细节是不可知的。例如,地面上的物体和宇宙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根据某些测量数据计算出某天体的质量、轨道半径、速度和加速度等。但是我们不能准确地知道宇宙间究竟有多少个物质分子,更不能准确地知道宇宙间所有的物质分子在单位时间内碰撞次数。由于宇宙空间是无边无际的,天体本身在不断地演变,物质分子在不断地进行分解和化合,人又不是万能的观察者和反映者。所以无论将来科学技术如何发达,宇宙间天体的个数,分子的个数以及所有分子在单位时间内的碰撞次数,这些具体微观细节我们永远也无法精确地知道。其实对人类真正有意义的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宏观规律。而有些事物发展变化的有些具体微观细节对人类则是没有意义的。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宏观规律,至于有些事物发展变化的有些具体微观细节,只遵循统计规律,我们无法精确地知道。
(二)、从时间上来说,对于不很遥远的过去和不很遥远的将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我们是可知的。我们可以根据历史的遗迹去了解过去。我们也可以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逆推过去,预知未来。但是对于那些无限遥远的过去和无限遥远的未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具体微观细节,我们永远也无法精确地知道。
(三)、从空间上来说,对于不很遥远的宇宙空间和不很微小的物质结构我们都是可以认识的,是可知的。但是对于无限遥远的宇宙空间和无限微小的物质结构我们都是无法知道的。列宁曾经预言:“电子也有复杂的结构。”但是自然科学研究发现,一对正负电子碰撞后变成一对光子。至今尚未认清电子的结构。自然科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河外星系与我们距离有几十万光年至几十亿光年,我们现在看见的河外星系的光,是地球上还没有人类甚至地球还没有形成之前发出来的。它今天发出来的光要在几十万年甚至几十亿年以后,才能到达我们的地球上。”所以对于河外星系现在的详细情况,甚至于大致情况我们现在是无法知道的。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视野在不断的扩展。但是这种扩展不会永远没有限度。
人类不能刻求,不能将事物绝对化。那种认为宇宙间的事物是绝对可知和绝对不可知的论调都是与自然科学理论相悖的,也是违反辩证法的。同样是片面和错误的。所以,科学哲学理论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宏观规律是可知的,而事物发展变化的有些具体微观细节是不可知的;从时间上来说,我们对于不很遥远的过去和不很遥远的将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是可知的,但是对于那些无限遥远的过去和未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具体微观细节是不可知的。从空间上来说,对于不很遥远的宇宙空间和不很微小的物质结构我们都是可以认识的,是可知的。但是对于无限遥远的宇宙空间和无限微小的物质结构我们都是无法精确地知道的。这样,在科学哲学理论中,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观点就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与圆满的统一。
l           QQ542787315
l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l           时间:2009年8日至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