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这样的情景之中:要面对的事项从本质上看是不断重复的,但自己不希望重复而期待创意。事物的运转规律是经历新生到固化这样的流程。但是,很多人热情投入发起新事,却甚少在固化机制上投入关注。其实,重复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甚至说是我们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很少有事情我们只用面对一回、是全新的。重视固化机制、采用定型化是这个困境的根本解决之道,亦是我们发挥创意能量之处。
只要仔细观察,重复无处不在。在许多看似不同的事物中也能看到本质的重复,一个新产品的推出和上一产品有共通之处,不同的产品销售背后的流程很相似。如下这种情形更是公司中的基本情形:设计新产品时,第一阶段的设计、测试、试生产...
作者文章归档:方军
图书会重蹈音乐的命运吗?
阻碍书籍未来的,是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鸿沟——创作者无法出版,消费者不会选择。
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图书会重蹈音乐的命运吗?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把图书和音乐做类比,是因为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两者都是人的智慧结晶,以版权形式进行保护;互联网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盗版;图书和音乐都是典型的超多品类产品;更便捷的数字化阅听介质不断出现;两种重要中间商的角色受到冲击,出版者(唱片公司)利益受损,销售渠道被新渠道取代。
从各自在其领域的角色而言,书籍和音乐就很不同。自大众媒体时代之后,书籍在人们阅读总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是较低的,互联网进一步降低书籍所占比例...
更加平和地看待企业家群体
有艺术家要制作马云的雕像并作为杭州的城市雕塑,这是最近的热门新闻。当代艺术家把日常生活事物转化为所谓艺术,其实很常见,本不必大惊小怪,更何况所谓的“偶像——马云”雕像事件更像一次哗众取宠的炒作。但阿里巴巴和马云看起来对这件事诚惶诚恐,声明说,“我们目前还只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只做了一些微薄的工作,不堪接受如此厚重的荣誉”。从更广的社会层面看,雕像事件引发的反对和支持完全对立的声音,则很鲜明地反映了当下中国对企业家角色的困惑。
这种对企业家角色的困惑,可能源于企业家角色本身的复杂性。在上海蜡像馆里,人们会...
“媒体”
关于媒体、博客、以及视频新闻,最近听到、感受到一些想法:
“博客:知识个体的信息化”。关于 博客这么多年来有多种阐释,方刚所说的“知识个体的信息化”是我最近听到的比较到位的一种。当然这个说法背后的潜台词是名人博客模式,或者认为博客仍然是 “少数人写-多数人看”的结构。这个说法还是性别化的,它是男性的,另一面是女性博客,当然还有一面是Twitter那样的微博客。
“议程设置”。在名人博客的概念下,有效的运转方式则是媒体的“议程设置”。它背后的概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