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应学俊

特级教师。曾享受省政府专家津贴。关注教育、文史哲、时政,关注社会与国家的发展。

慎言“派”·少极端·多求实


慎言“·少极端·多求实

慎 言“派”

最近看到“博客日报”网站有一篇博文,题目叫《改革派莫把弱势群体当礼物送人》,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当今“改革派”不顾弱势群体的任何利益,甚至“已经把这个国家拱手送人”,中国“实际上就是美国的殖民地而已”。看后不免咋舌:如此“改革派”岂不是卖国贼?岂不该千刀万剐?然而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啊!何以如此?——想来想去,还是不能不...

Read more

“谈‘西’色变”考


 “谈‘西’色变”

“谈虎色变”为一常用成语,释义:“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这是不难理解的。然而最近似乎也有“谈‘西’色变”的情况,这里的“西”系指全球之“东方、西方”之“西”。

可情况有所不同的是,不仅有“谈‘西’色变”,也有谈“西&rdquo...

Read more

中国:对民主的需要和不需要


 中国:对民主的需要和不需要

首先作一声明:像《中国不高兴》等最近的某些文章一样,笔者也用了“中国”这样的字眼儿,但笔者绝没有代表中国说话的意思——不论你赞同或不赞同本文的观点,它只代表笔者目前的想法。

中国需要民主——首先需要对民主客观核心价值的认识和认同,厘清理论,明确价值取向;在民主方面,中国不需要立刻全盘照搬某种模式全面实践之,那对于十多亿人的中国来说,难避冒险之嫌,前苏联付出过多的代价已经前车可鉴。

中国需要民主——需要不断面对实践中的问题从可行之处先改革践行之...

Read more

改革高考:用好教育改革的“指挥棒”(相关视频)


 

改革高考:用好教育改革的“指挥棒”

中国的教育改革比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都难。素质教育从1999年就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做出决定要求“推进”,但就是推而不进,而实际存在的“应试教育”却僵而不死,阴魂不散。何故?

笔者曾撰文《用人唯学历:素质教育的“死结》,从社会人才观及用人机制分析了个中缘由,《中国教育报》曾发表该文。但那是从宏观角度来论。具体到教育本身,则是因为高考改革严重滞后造成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无法推进。中国的“高考”是无形的指挥...

Read more

假如我是代表委员:提案建议如下立法


假如我是代表委员:提案建议如下立法

                          

一年一度的“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有的网站开展“假如我是代表委员”的民主建言公民意见表达活动,深感欣慰。一个人的建言如沧海一粟,如果数十万数百万人的建言相对集中与某些问题,“两会&...

Read more

教育,有太多的缺位


 教育,有太多的缺位

如今,国家正在为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而广泛征求意见,高中文理是否分科也在民间和学界广泛争论着,决策的民主意识正在逐步得到强化,这当然是好事。笔者也曾参加此项活动,《必须解开素质教育推而不进的“死结”一文也于年初发表于《中国教育报》。

         

但细细想来,中国教育问题还是很多很多啊,有时真的不能不使人焦虑。除了教育与就业,除了素质教育推而不进等顽症,仅就教育内部的一些“缺位”来说,...

Read more

我的“选民证”丢哪里了?


我的“选民证”丢哪里了?

 

好像又到了要开什么两会的时候了吧?笔者不禁想起了曾经有过的“选民证”,想起了一些往事。咦,我的“选民证”丢哪了呢?……

 

上世纪五十年代读小学时,看到父亲的玻璃台板下压着两张白色的纸片,上面印着“选民证”三个大字,下面好像还有“姓名、年龄”等小字,一张上面写着父亲的名字,另一张上写着母亲的名字。我好奇地问父亲:“这是什么呀?干嘛用的?”我记得当时父亲朝我滑稽地...

Read more

补上一个山寨版“感动中国”吧


补上一个山寨版“感动中国”吧

 

今天看了央视2008年“感动中国”颁奖仪式。今年“感动中国”的当选人,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确实感动中国,感动每一个中国人!

如果说中国伟大,那是因为它有伟大的人民!

如果说中国人被“感动中国”当选人物所感动,那是被善良而伟大的中国人民的精神所感动!

“感动中国”当选人,最令人感动的是什么?是他们的豪言壮语或惊世骇俗的壮举吗?当然不是,如果他们有太多“豪言壮语”,那反而不会感动中国!

&nb...

Read more

让中国的财政支出状况“晒晒太阳”


博主按】如果不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要求和“关注民生”、“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恐怕不可能看到下面这篇《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及文中数据的。既便如此,该文在财政部网站刚亮相不久就被撤下了(其实这是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悖的)。但是,这是徒劳的,网上已广泛转载,纸质媒体也多有刊发。其实,纳税人完全有权知晓和监督国家“公共财政”的支出情况。因未见本网站有该文转载,特发于下,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