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谢有顺

谢有顺,1972年8月生于福建省长汀县。现居广州,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有顺答某周刊:谈论身体不再是隐私,谈论灵魂才是?


在这个时代,谈论身体不再是隐私,谈论灵魂才是

——谢有顺答问录

 

关于现状、父辈、时代

 

  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谢有顺:谈不上满意。物质上我很容易满足,我来自乡村,以我父母的标准看,我已经过上了一种很不错的生活,脱离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生活。我所有的不满是觉得自己在精神上不能更加有力。总有很多事情在分解你的时间,瓦解你的精神,有一种随风飘荡的无力感。我特别警惕这一点,我不愿随波逐流。
    周刊:还有什么不安和担忧?
    谢有顺:我对生活,一...

Read more

历史中的心事:读欣力


历史中的心事

 

谢有顺


  中国文人的写作中,一直有着对历史和土地的深情。所谓春秋笔法、史记传统,参证的是历史,用来形容的却是何为好的文学,所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名为小说,很多读者也是拿来作历史的读解的。而历代诗文中的情怀,关乎土地、故乡的,更是不可计数。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向后型的文化,因此文化人“很少向未来的热恋,却多对过去的深情”。这个观察显然是精准的。对历史和土地的情结,正是一种向后看的文化心理的表现。看清来路,以辨识出自己的血缘脉络,并找寻自己的精神根据地,这成了许多人心中潜藏的渴望。坊间流行讲论历史的书和电视节目,旅行崇尚去那些穷乡僻壤、荒野大...

Read more

谢有顺的讲稿:长篇小说写作的基本问题


长篇小说写作的基本问题

                          ——在深圳作家协会长篇小说研修班上的演讲


谢有顺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在座的各位,主要是写小说的。我自己并不写小说,只读小说和研究小说。坦率地说,在阅读和研究小说的过程中,我对能写小说的人是很好奇的。为什么写小说的人的脑袋里会藏有那么多的故...

Read more

终归是无处还乡:读《我与父辈》


  散文是业余的文学,也是一种自由主义的文体。它要求随心,自然,不苛不饰,有时越是能冲破俗套、多一些旁逸斜出的东西,就越能显出散文的神韵。泰戈尔说,散文像涨大的潮水,淹没了沼泽两岸,一片散漫。可见,散文的写作是可以从容任意地挥洒的。它的话语门槛很低,写作人口也很庞大,这在导致散文的文体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同时,也使散文成了一种没有难度的写作。一些人以散文抒情,而致矫情、滥情;一些人在散文中堆砌知识,发空洞的感叹;更有人把散文变成了工整的艺术,看起来篇篇精美,可惟独缺少散文本应有的内心造诣。尤其是那些专以散文写作为业的人,文体经营的痕迹越重,散文中至为重要的生命感受就可能越淡,因此,我对那些专...

Read more

2009年我读过的一些印象较深的文学书


来源:《京华时报》2010年1月8日

2009年我读过的一些印象较深的文学书

                 ——我向《京华时报》《南方周末》推荐的好书榜

 

谢有顺


1、《我与父辈》,阎连科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版。
    造物主从来都只提醒父母不要溺爱孩子,而不会反过来说让孩子“溺爱”父母,因为子女对父母的爱,要很迟才能顿悟,需要时间提醒。长篇散文《我与父辈》对阎连科言,...

Read more

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启动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0年1月29日

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启动

 

    今天,由南方都市报和南都周刊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正式启动,十几位提名评委组成的委员会将开始第一轮的提名、投票。三轮投票结束后,最终的提名名单将于2月底在本报公布。整个评奖过程预计将于3月结束,与往届一样,颁奖时间定于清明与谷雨之间。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组委会副主任崔向红表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将继续突出大奖的南方立场与南方价值,保持并尊重评审委员会工作的独立性。

 

革新
增加提名评委允许跨组提名

 

 &n...

Read more

关于塞林格逝世,答南方日报、青年时报


关于塞林格逝世,电话答南方日报吴敏、青年时报王晟

 

谢有顺

 

    塞林格的离世令人感伤,他的作品及精神世界都极具活力和冲击力,我很难把他和衰老、死亡联系在一起。他的小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直接诱发了中国作家的现代主义情绪,为当代小说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精神转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我们可以回忆起当年的徐星、刘索拉的写作之所以风靡一时,就得力于他们模仿塞林格式的语言和叙事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享受。当然,王朔、王小波等人也曾受到他的影响,只是,这样的影响被作家处理得比较隐蔽,但他们作品背后塞林格的影子还是很显著的,尤其是他们在精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