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启阵

音韵学、古代文学研究者,出版过语言学、诗词、历史研究著作十余种,散文随笔集两种。一个混迹高校讲坛的人;一个愿意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兴趣比较广泛的人;一个经常写些带文学色彩文字的人.

成就刘邦一生帝业的20多个计谋


成就刘邦一生帝业的20多个计谋

丁启阵

 

人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是充满计谋的书,其中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更是逢凶化吉的灵丹妙药,作为故事,十分引人入胜。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的计谋,是经过文学创作的加工、集中、美化的,并非全都真有其事。

但是,切不可以为,真实的历史是不讲计谋的。恰恰相反,许多历史人物都很重视计谋。以汉高祖刘邦为例,他的一生,采纳、使用过的计谋,不但数量很多,效果也大多非常显著。比起《三国演义》中的那些计谋来,可谓有过之而不无不及——刘邦采纳、使用的计谋,使他成就了二百余年的帝业(西汉),而《三国演义》中的那些计谋全都没有收到如此卓著的效果。...

Read more

韩国教授有多牛?


韩国教授有多牛?

丁启阵

 

如今只要上过网的人,大约都知道近年网络上出现并流行的两个谐音词:砖家、叫兽。这两个谐音词出现并流行的背后,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个是,专家教授队伍里确实有一些名不副实、行不可敬之人,例如抄袭他人论文的博导校长,潜规则女生的色狼教授;还有一个是,专家教授因为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已经成为人们嫉妒乃至仇视的对象。

专家教授队伍里有名不副实、行不可敬之人,这种现象恐怕是自从有专家教授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了,至少可以肯定,不是近年才有的。因此,“砖家”“叫兽”的流行,第一个可能的原因可以排除掉。剩下的,自然就只能是第二个可能的原因了。在我国目前,“...

Read more

批判44个新字形之前请略加思索


批判44个新字形之前请略加思索

丁启阵

 

文字学专家搞出一个汉字规范字表,要对44个汉字的字形做出调整。

犹如天降一石于平静的湖面,顿时激起千层浪花:许多人惶恐不安,以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其实,浪花之起,与其说是有石坠湖,还不如说是有些人太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的想法从来天衣无缝,以为自己的利益永远至高无上。——只要他人提出一点儿跟自己想法不太一样、跟自己的利益不尽一致的意见,就条件反射似的,立即跳到半空,大发雷霆。根本不愿意稍微安静一下,听听别人怎么说的,用脑子分析一下别人的意见是否也有点儿道理。

听到44个汉字要被调整字形的时候,立即只想到:这是要我重新...

Read more

历史上最有人情味的一次移民


最有人情味的一次移民

丁启阵

 

近年里,先后看过一些讲三峡库区大移民的电视专题片。几天前,又在数字电视“世界地理”频道看了个讲重庆库区巫山县大昌镇200多人被移往广东省博罗县故事的电视专题片。

大表兄一家和他的几户邻居,多年前举家迁徙,从我家附近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迁徙到了到宁波市郊区的一个污水四溢的村庄中——我曾多次去那里看望他们。因此,我对移民的境况和心理,多少有一些了解。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拖家带口,离开祖祖辈辈居住过、自己无比熟悉的村庄,去一个自然景物、气候环境、风土人情、语言习俗都跟自己家乡迥然有别的地方,一切从头开始,一段时间之内,生活的不适,...

Read more

“金缕玉衣”叫法不妥


“金缕玉衣”叫法不妥

丁启阵

 

汉墓出土文物中,有两种举世闻名的宝贝,它们就是郭沫若两句诗所盛赞的“铜奔马”和“金缕衣”: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

所谓“铜奔马”,指1969发现于甘肃武威县北郊一公里处雷祖庙雷台下一座东汉张姓军官(千夫长)墓的一件青铜器,器物造型是:一匹飞奔中的马,三足腾空,一后足踏于一只正展翅翱翔、作回首惊视状的飞鸟身上;所谓“金缕衣”,也叫“金缕玉衣”,指的是一种用玉片连缀而成、包裹在王侯尸身上、用以防止尸体腐烂的东西。最近半个世纪里,已经在各地汉墓中发现了十件以上这种东西,其中已经完全复原的有五件: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

Read more

鲁迅文章为何如此招人忌恨?


删减鲁迅文章的四层原因

丁启阵

 

近年以来,有些人、有关部门,或发表言论,或付诸行动,决意删减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文章的篇目。如果说,凡事都可以讲道理的话,那么我认为,这有些人和有关部门的道理,都是值得商榷的。下边分四个层面分别加以讨论:

第一个层面:语言文字层面。

鲁迅文章,语法不规范,受外语影响,有文言成分,诘屈聱牙……这一类说法早已有之,于今为烈。据说,有人甚至以专门给鲁迅文章挑语法错误写成博士论文的。对于这个问题,正如我昨天的文章所指出的,挑剔鲁迅文章语言瑕疵的人,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搞懂“语言是不停变化着的、语言是约定的、作家是可以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的”这三...

Read more

国学也娱乐?


国学也娱乐?

丁启阵

 

不久前,有人约我写点“快乐国学”之类的文字。我以自己也一直没整明白“国学”究竟是啥东东为借口,婉言拒绝了。其实,当时我的心里是这么想的:既然称“学”,它就应该是严肃认真的东西。虽然对于浸淫其中的人而言,乐在其中,其乐无穷,但是,要想让繁体字都不认识几个的电视观众集体感到快乐,手舞足蹈,却是不大可能的。除非此“国学”非彼国学,不必学习古代语言文字,不必读懂古代文献。以我多年学习、研究“小学”(汉语言文字学)的经验,那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这两天忽然觉得:大众所要的,可能主要是娱乐,所谓“国学”不过是一种标榜,有点像商品的牌子。

觉悟之后,发现自...

Read more

市民公园凭什么不让市民拍婚纱照?


市民公园凭什么不让市民拍婚纱照?

丁启阵

 

清早起来,看到一条手机报新闻:

 

新华焦点:北京公园管理中心日前明确表示,在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中山公园、北京植物园等十一家市属公园内禁止拍摄婚纱照。

 

公园不是市民的休憩场所吗?为什么、凭什么作这样的限制?婚纱摄影妨碍公园管理什么事情了?公园不让拍婚纱照,让人去哪里拍?……被搞得一头雾水,我只好上网寻找相关报道。

在北京晨报网看到了标题为《北京11家公园拟禁拍婚纱照,进园拍照先交钱早质疑》的新闻。不知道是因为新闻稿出自新人手笔,还是北京市公园管理本身就存在混乱,关于公园禁止拍摄婚纱照,一会...

Read more

有一种悲哀叫鲁迅的同学


鲁迅有一位名叫周寿恒的同学,当年表现出来的聪明程度和记忆力,远在鲁迅之上。但是后来,鲁迅成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大文豪,而周寿恒却一事无成。

了解鲁迅在三味书屋念书时的情况,有一件事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那就是,鲁迅有一位名叫周寿恒的同学,当年表现出来的聪明程度和记忆力,远在鲁迅之上。周建人回忆说:“我大哥读几遍能背出来四十行,他却能背出八十行。”

他们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也曾一再称赞周寿恒是难得的天才。但是,后来两个人的成就,有天壤云泥之别。鲁迅成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大文豪,而周寿恒却一事无成。

鲁迅当然是三味书屋的优秀学生。他的同学周梅卿(也是...

Read more

敦煌并不伤心


走进敦煌石窟文物保护中心,一块横卧地面的碣石上的绿色魏体字夺人眼目: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落款署名:陈寅恪。

 

我估计,国人目睹此石此文,绝大多数会心中为之一震,面容为之肃然。半个多世纪以来沿用不辍的怨恨历史观与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再一次收到预期的效果。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虽然这句话在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文章中出现过,但并非陈寅恪先生的观点。陈寅恪先生的观点,正好与此相反。他认为,敦煌并非吾国学术之伤心史。

 

这一句充满悲情的话,见于陈寅恪先生为陈垣先生整理的目录著作《敦煌劫余录》所作的序文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