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蒙曼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1992年至1999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隋唐史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妇女史。

太平公主被政治牺牲的婚姻


有一句俗语叫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因为在中国古代,职业和婚姻都比较稳定。一旦选择了一个职业,或者嫁了一个人,就都是一辈子的事情了,所以要慎之又慎。但是在唐朝,社会观念比较开放,离婚的事情也并不少见。在敦煌出土的民间离婚文书里,甚至写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说希望娘子和我分手之后,开始新生活,风姿绰约地嫁一个有地位的好夫婿。这样的祝词,还颇具绅士风度。在皇室之中,离婚再婚的情况同样比比皆是。换言之,一旦觉得嫁错了,还是有更改余地的。前文讲到,太平公主嫁给了自己的表哥、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这次婚姻没过几年,就被认为是个大错误,需要改...

Read more

唐朝最怕老婆的皇帝(上)


    中国古代一直讲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怕老婆的传统也是源远流长。唐太宗时的宰相房玄龄就是有名的怕老婆,还衍生出“吃醋”这个尽人皆知的典故。山东地区甚至还总结出来一个说法,叫做“怕婆子,有饭吃”。就是说一个男人如果怕老婆,可能日子会过得更加安稳。唐中宗李显也是一个怕老婆的人,他也确实有饭吃,吃上了皇帝这碗饭。但是,景龙四年(710年)六月的一天,就在他吃完老婆韦皇后派人送来的饼之后,却离奇地死亡了。而且根据史书的记载,他是中毒而死。唐中宗之死可是唐朝历史上一桩著名的公案,他真的是被自己的结发妻子毒死的吗?要想知道这件公案的来龙去脉,我们先...

Read more

唐朝最怕老婆的皇帝(下)——中宗李显暴崩谜团


唐朝最怕老婆的皇帝(下)

     ——中宗李显暴崩谜团

 

    按照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唐中宗李显是被毒死了。《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按照这个说法,韦皇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韦皇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让母亲先当皇帝,自己再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觉得唐中宗碍手碍脚。于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主谋,杨均...

Read more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上)


    上官婉儿可是唐朝第一号才女,和太平公主年纪相仿。上官婉儿的祖父是唐高宗时候的宰相上官仪,此公乃是文人型官员,不太擅长政治权谋。看到武则天专权擅政,有违儒家理想,就撺掇唐高宗废掉这个皇后。没想到武则天眼线众多,上官仪刚刚把废后诏书起草好,武则天已经从天而降,和唐高宗一番交流之后和好如初。上官仪就成了他们夫妻反目的替罪羊,被以谋反罪处决。当时,上官婉儿还在襁褓之中,就随着母亲郑夫人一起没入掖庭,当了宫廷小婢女。不过,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婉儿虽然在掖庭长大,但是,她继承了爷爷上官仪的诗人基因,又有出身贵族、知书达理的母亲郑夫人教养,很快便崭露出文学才华。据说...

Read more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中)


     唐中宗死后,韦皇后思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干脆利用一下死皇帝唐中宗,以他的名义颁布一份遗诏,让小儿子李重茂接班,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毕竟皇帝的遗命是无上权威呀。另外,自己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也最好写进遗诏之中,这才名正言顺,当年武则天不就是这么干的吗?所以,当务之急就是给中宗炮制一份遗诏,只要遗诏一出来,一切问题都好办了。那这个遗诏怎么撰写,由谁来主笔呢?韦皇后把当时的第一才女,同时也是机要秘书上官婉儿找来了。跟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让她草拟一份所谓的中宗遗诏,拿这份遗诏说事儿。

    朝中文人学...

Read more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下)


    韦皇后准备效法武则天当皇帝,激起了李唐皇室的反抗。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姑侄联手,杀死韦皇后派到禁军系统的四个将军,发动了唐隆政变。

    中宗去世之后,上官婉儿也住在后宫。她可是冰雪聪明,听到外面的喊杀声,她马上明白过来,李唐宗室果然造反了。怎么办呢?婉儿可是八面玲珑的人,早就给自己留了后路。她命令宫女点起蜡烛,找出当时和太平公主一起拟定的那份中宗遗诏,主动打开大门,率领宫女列队迎了出去。她这边大门刚打开,李隆基和刘幽求也带着兵杀了过来。一看到刘幽求,上官婉儿叫了一声将军,呈上遗诏。按照她的想法...

Read more

《百家讲坛》讲史不是庸俗化!


问:从做正史的角度来说,像百家讲坛这样把历史娱乐化的方式好像收到很多非议,对此你怎么看?

 

答:我的看法是很好。中国人的历史知识从哪儿来?一定要考虑到:中国人是特别富有历史精神的民族,我们一出口就是:“古人怎么怎么样......”比如方说到现在的事,很自然的就会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来的话?全不是现在发明的。中国历史很长,中国人历史感很足,喜欢已引经据典,讲古人是怎么说的。

 

我们怎么了解古人?其实很多是通过这种娱乐化的方式。比如有知道宋朝有一首诗: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在讲什么人?讲个说书的。“蔡中...

Read more

作为现代人,总是谈论大唐盛世是否是阿Q精神?


问:作为现代人,大唐盛世已经成为历史,如果总是谈论大唐盛世如何如何,是不是一种阿Q精神?

 

答:我不同意如此的看法,实际上今天我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谈论大唐盛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们自己和那个时代已经开始有像的可能了,因为我们现在正在走向盛世,很多朋友都看过《双城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时代,也是失望的时代等等。我特别欣赏的是这句话的结尾,它说:这正是我们在经历的时代。我想我们今天追忆大唐,一方面这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对此有自豪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另外我们头一次觉得,我们和盛世如...

Read more

弱者的坚强


   王宝钏与薛平贵在《武家坡》中的对唱,每每听到,都忍不住发笑。特别当薛平贵说出“这锭银,三两三,拿回去,把家安,买绫罗,和绸缎,做一对少年的夫妻咱们过几年”之后,王宝钏反唇相讥:“这锭银子我不要,与你娘做一个安家的钱。买白布,缝白衫,买白纸,做白幡,做一个孝子的名儿在那天下传。”好一副铁嘴钢牙。

  后来长大看了全本的《红鬃烈马》,我才知道,那是一个多么悲惨的故事。相府千金王宝钏,抛绣球招亲,打中了落拓的薛平贵。相府容不下穷女婿,意欲悔婚。王宝钏坚决不从,三击掌与父亲断绝了关系,追随薛平贵到寒窑安家。后来,薛平贵从军西征,王宝钏固守寒窑,吃糠咽菜,苦度光阴。十八...

Read more

不穿越唐朝,去穿越历史






东方:唐朝是个跨度挺长的朝代,您讲了那么多唐朝的故事,在您眼里唐朝给您怎样印象?

 

蒙曼:唐朝是一个非常大气的朝代,它有宽容和开放的精神,所以它在精神上有—种很雍容的气度。另外它的统治者,包括很多高官都有少数民族的背景,所以它有—种很强悍的气势。这种上古的,强悍的,雍容的,大度的,开放的,是我对唐朝一个特别正面的认定。但是与此同时,唐朝又是一个逐步显示出文治气象的朝代,科举制就是在唐朝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唐朝又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文雅性,文人的儒雅气度也是在唐朝初露气象。

 

东方:感觉您个人挺迷恋唐朝的,有没有觉得您和唐朝之间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nb...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