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江南春

1994年以代理IT广告而挖到第一桶金。1998年,他的企业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占领了上海95%的IT广告代理市场。2002年,江南春开始投资当时的市场空白点—楼宇广告,并在2003年创办了分众传媒。其后2年间分众总共获得了近5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并于今年7月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分众传媒2004年销售收入2.4亿元,拥有中国楼宇广告77%的市场份额。2005胡润IT富豪榜(第7名)

做品牌要直击顾客心智,进行高频次饱和攻击


  公司和产品的品牌战略才是最高战略

  1、媒体本来就只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流量性广告,一种叫做认知性广告。

  流量广告是伟哥模式,吃了立马见效,坏处就是你明天还得吃。而且流量的成本还在持续的上涨。品牌认知性广告是六味地黄丸,虽然要吃一个疗程,但是治标更治本。

  2、流量重要还是品牌重要,许多人认为品牌固然重要但品牌比较慢热,尽管流量成本越来越贵,而且每天都要花,价值很难累积,为迅速融资还是应该把主要的钱花在流量上。但是钱总有烧完的一天。

  有人认为品牌慢热是因为你没有找到消费者心智中的那个定位(定位要么是开创了一个新品类,要么是找到了一个区别于竞品的特性),如果你真正找到...

Read more

不要再拿钱烧流量,你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


  什么人适合做创业者?

  一个最适合做创业者的人,他的特质是什么?他的特质就是,不相信所在行业公认的经验与规则。一个行业的开创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不仅有对这个行业深入的洞察、对目标消费者细节的洞察,更重要的是他本身有去颠覆行业主流观点、改变这个行业思考路径的风格。你如果特别相信一个行业的既定规则,那你不可能开创一个新的品类。

  以我创立分众传媒为例子。我创立分众传媒时,整个传媒业所有的媒体都叫大众媒体。大众媒体以CCTV为代表,它是对所有人传播的、覆盖了中国大量的消费者。但那个时候,我就说要做个分众媒体,因为你如果再企图做个大众媒体,去跟CCTV比较,我认为是不会成功的,所以必...

Read more

破解“传播迷局”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品牌在微博、互联网兴起的过程当中遭遇挑战,尤其是负面信息的传播。整个互联网或者微博在负面信息的传播速度占绝对优势,这种快速的曝光使得很多品牌暴露在危险的时刻。

  有什么解决方案呢?从传播学的角度是不能解决的,因为现在传播是自由开放的,不由人控制了。回到原点是什么呢?回到原点就是企业的价值观问题。比如我们今天开了一个拉面摊,如果第一天就想这个面怎么做高毛利和做连锁,这个面早晚就有问题,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破产,还是要回到办企业的原点是什么?价值观是否得到了坚守?当你有了企业的价值观,品牌的树立才有根本的地方。如果从源头来看,很多危机事件就是企业价值观的思考问题。
...

Read more

种下什么因 就会有什么果


  现在,我会重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和运用因果关系去考虑问题,不会再以资本市场作衡量,而是会坚持长期思考。

  分众从2003年成立至今,已走过8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收获过高速增长带来的喜悦,也品尝过迅速亏损带来的苦楚。

  我是做传统产业出身的,每天都在想着吸引客户的创意是什么,却从来没有给自己的商业模式做一个创新。后来我研究了一下广告的上下游关系,发现广告代理是其上下游当中最不好做的,而当时的中国媒体都比较强势,所以我的想法就是转向媒体。经过琢磨,我决定去做一个新媒体,把它从无到有做出来。我之所以能找到这样一个商机,是因为我充分了解了广告主的要求。中国的媒体太大众...

Read more

“分众”曾经迷失于资本市场


  以下为江南春在中国经营论坛上的演讲实录整理:

  非常高兴在我们的会所里面跟大家交流一下,刚才听到黄万盛教授的演讲,我以为读中文系的看过一些书,原来专门看过一些反传统的书,听了以后很受启发。我们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我今天谈的东西跟黄教授讲的略有一些相似之处,我讲讲我们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中国企业的创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发现一个商业机会开始,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分众开始的时候看到一个现实,这个现实在今天可能体现的更为直接和直观,就是中国消费者在发生改变,刚才黄教授讲的虚拟和实在,消费者的欲望如何改变的问题,确实如此,中国消费者在未来5年、10年和过去5年当中中国消费者...

Read more

江南春反思


  非常高兴在我们的会所里面跟大家交流一下,刚才听到黄万盛教授的演讲,我以为读中文系的看过一些书,原来专门看过一些反传统的书,听了以后很受启发。我们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我今天谈的东西跟黄教授讲的略有一些相似之处,我讲讲我们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中国企业的创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发现一个商业机会开始,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分众开始的时候看到一个现实,这个现实在今天可能体现的更为直接和直观,就是中国消费者在发生改变,刚才黄教授讲的虚拟和实在,消费者的欲望如何改变的问题,确实如此,中国消费者在未来5年、10年和过去5年当中中国消费者理论只有两个人,一个人叫70后,一个是80后,主体消费也...

Read more

关于朋友们的自荐


 
    在BLOG里看到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加盟分众,但我自己实在是难有很多时间细看大家的留言,更难以做到一一回复。常来这里浏览或发表见解的朋友大多是对传媒、起码是对分众比较关注的,我很高兴有这么多这样的朋友希望和分众一起开拓事业,自荐的朋友可以把您的简历按照http://www.focusmedia.cn/cn/careers/joblisting.htm 的提示发送到专用邮箱,我们的人力资源工作职员会和您联系的。
 
    再次感谢这些朋友的热情,对分众的热情、对中国未来传媒事业的热情。

Read more

分享一篇好文章


 
    前天在中国广告杂志上看到一篇郑志先生的文章,我个人觉得文章所提到的媒体整合的思想值得与大家分享,其实不仅是家庭电视与户外电视,这种整合还可以在追求媒体效果最优化的中心上作更广的延伸,也是我一直在和分众同仁强调的概念,做媒体的出发点决不能以抢占市场分额为出发点,真正的核心永远是媒体能够带给受众和客户的价值。
 
    让秘书先打了一部分电子版的出来,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分享郑志先生的这篇文章:

家庭电视VS楼宇液晶电视谁是更好的选择

——深度解读CMMS数据

CMMS市场调查与研究总经理 郑志

...

Read more

分享一篇好文章(二)


 

TV+LCD的组合效果为什么最好?

 

1、谁的媒体效果好

通过电视与楼宇液晶电视受众特征的比较,我们得知在覆盖三高人群方面,楼宇的确更高一筹。但是,电视在全国的覆盖率是毋庸质疑的,仅每年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就极为惊人,且每年的媒体价格都在水涨船高,原因就在于电视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普及率最高的媒体。那么胜在广告受众是三高人群的楼宇电视,和胜在广告受众巨大数量的电视,两者的媒体效果究竟孰优孰劣?就具体目标人群和目标城市而言,两者覆盖率的有效性值得再深入探究。

总媒体覆盖率,以全国为例,电视的日总覆盖率是95%,第二是报纸的日覆盖率达73%, 户外...

Read more

与“创智赢家”选手交流


上周,东方卫视“创智赢家”的选手来到分众,这些二十出头的有创业理想的年轻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很高兴和八位女选手进行了一些交流,也给了我一些启发,一些完全不同的感受。
 
 
 
        第一我看到她们每一个人我都详细询问她们的商业计划,这个商业计划中我觉得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个性化,它的个性化体现在她们每个人都是从自己喜欢的东西出发的,譬如有一位是读博士的,她说我要做一个博士的智库;有一位说是写剧本出身的,她想把这一类型的人聚集在一起,为导演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剧本;有一个人从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