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干什么?”
这样一句话,由我说出来和由在座的某位台湾朋友说出来,是一样的,也是不一样的;记录下来、落在纸上是一样的,但是,在口语中,语调、重音,乃至说话时的表情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能使这句话在特定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和情绪有很大的不同。
前不久,在北京举行了一次汉学家会议。会上一位美国翻译家谈到了他面临的困难,他以“你要干什么”这句话为例,说明在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国语”之间,存在着微妙的、需要仔细辨析的歧异。
这种歧异或许会使分别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一对恋人之间的交流额外生出波折和趣...
作者文章归档:李敬泽
谁更像雷蒙德·卡佛?——《火》之序
你们不知道什么是爱布可夫斯基说
我五十一岁了看看我
我爱着一个小娘儿们
我发过脾气不过她也挂断过我电话
所以没关系的老兄就应该是这样
我进入她们的血液她们没法把我弄出来
她们千方百计想离开我
可是最后她们全都会回来
她们全都回到我身边,除了
我甩掉的那个
我为那个哭过
可是当时我动不动就哭
别让我喝烈酒老兄
我会变得招人厌
跟你们这些嬉皮士
我可以整夜坐在这里喝啤酒
这种啤酒我可以喝 十夸脱
一点事没有它跟水一样
可是让我喝上烈酒嘛
我就会开始把人扔出窗户
谁我都会扔出窗户
我干过
可是你们不知道什么是爱
你们不知道因为你们从来
没有爱过就那么简单
……
年轻的时候...
不服管理的舌头——《花与舌头》序
不得不从饶舌说起。
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饶舌:唠叨;多嘴。是丰饶的、地大物博的舌头。也就是说,有这么一种人,他的舌头是块好地,什么都长,龙种和龙,大跳蚤和小跳蚤;一块好地你不让他长东西是不行的,你像个理发师一样把它剃个干干净净,可是你等着看吧,要不了多久,那块地上草木疯长,似乎它凭空就能长出一个世界。一条丰饶的舌头也是这样,它能创造“现实”。
黄惊涛的这本书原来叫《饶舌》,现在叫《花与舌头》,在这个过程中我起了一点作用,详情请参见本书后记。《花与舌头》看上去应该是更摇曳一点,但我的想法与黄惊涛并无不同,我所...
黄金少数——《中国当代十家民族诗人诗选》序
这是黄金般的少数。
这本诗选收录了十位中国少数民族诗人的作品。他们当然不是中国仅有的少数民族诗人,他们是中国少数民族诗人中被编者选出的十位。
他们中有的人我是熟悉的,比如吉狄马加、阿尔泰,他们的名字标记出他们所属的民族,他们的人站在你面前,你也会马上意识到他来自远处,他的身上就带着远处的气息;他们的诗,还有比如晓雪老师的诗,比如阿尔丁夫.翼人、列美平措的诗,都会让你感到另外某种世界秩序、某种生活安排和生命态度的存在。
另外一些人,比如舒洁、娜夜,还有木斧、南永前、何小竹,我平素不曾意识到他们的少数民族身份——现代生活有一种消弭一切标记、忽略一切差异的神奇魔力,他们行...
摄影师、炼金术士及重建一个上海——小白的《租界》
窗外右下方是外白渡桥,窗子对面是俄罗斯领事馆绿色的圆形屋顶,然后我听到了枪声,惊恐奔散的人群,鲜血,照相机镁光灯闪动,警笛长鸣……
这里是浦江饭店,哦不,是礼查饭店,深褐色的柚木护壁和粗大屋梁,拱形窗,这里的房间让人想起森严的城堡,或者,这是轮船的舱室——窗外,轮船正在浑浊的黄浦江上缓缓驶过。
小薛和特蕾莎,一前一后走在这幢深奥的大楼阴暗的走廊里,十九世纪的地板吱吱作响,步步惊心。小薛精巧、瘦削,有时你会觉得他像一只漂亮的动物,机灵、警觉、惹人怜爱又让人不放心,而特蕾莎,那个俄罗斯女人,她高大、丰饶,她有一种沧桑之美、废墟般的美、险峻的美,她在前边走着——
他们...
大陆和台湾:互相阅读——去年九月在台湾的讲演
“你要干什么?”
这样一句话,由我说出来和由在座的某位台湾朋友说出来,是一样的,也是不一样的;记录下来、落在纸上是一样的,但是,在口语中,语调、重音,乃至说话时的表情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能使这句话在特定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和情绪有很大的不同。
前不久,在北京举行了一次汉学家会议。会上一位美国翻译家谈到了他面临的困难,他以“你要干什么”这句话为例,说明在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国语”之间,存在着微妙的、需要仔细辨析的歧异。
这种歧异或许会使分别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一对恋人之间的交流额外生出波折和趣味,但总的来说,它不足以对政治家、商人和普通民众构成什么困扰,但是,对文学家来说...
《红楼梦》:影响之有无
1·
关于《红楼梦》,说出的都是说过的话。
我想说,《红楼梦》是小说,是虚构。它既不是曹家的家史,也不是大清朝的宫廷史或社会史。
此义余国藩先生在《论〈红楼梦〉》中已反复申说,之前,余英时先生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即曾困惑:“这里确有一个奇异的矛盾现象:即《红楼梦》在普通读者的心目中诚然不折不扣地是一部小说,然而在百余年来红学研究的主流里却从来没有真正取得小说的地位。”而俞平伯先生一九八七年也曾批评索隐派和自传说的学者将《红楼梦》视为历史文献。(见余国藩《...
以笔为锄——《凿空》
《凿空》是有声音的书。寂静和声音,或许是这部书一个隐蔽的主题。《凿空》中的声音很遥远,远自新疆,但这种远不仅是地理上的;遥远的声音,也是微弱的声音,是穿过了这个世界巨大的嘈杂、这个世界的无限热闹,然后游丝一样侥幸、偶然地来到我们耳边的声音。
所以这书是要安静地读,爱热闹的人就把这书放下。
2008年底,我读到亮程这部书的稿子,2009年《人民文学》第一期选载了其中的部分章节。那时我就觉得《凿空》有一种隐约的重要性,不仅是作为文学文本,更作为一种针对现实的书写,它寄意遥深、忧思遥深。
从那时起,这个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亮程所写的远方也发生了许多事,回头再看《凿空》,...
为《中国文学名家推荐年选》写的推荐
长篇小说:
杨争光:少年张冲六章,作家出版社
迟子建:白雪乌鸦,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亮程:凿空,作家出版社
韩 东:知青变形记,花城出版社
麦 家:风语,金城出版社
笛 安:东霓,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篇小说:
&nbs...
关于非虚构答陈竞
从今年第2期开始,《人民文学》开辟一个新栏目:“非虚构”。设立“非虚构”的初衷是什么?
当时我要发韩石山的自传《既贱且辱此一生》,然后就有一个难题:把它放在哪个栏目里呢?你知道,文学期刊大致是几大块:小说、散文、诗,有的还有报告文学。像韩这样的作品,当然不是小说,是报告文学吗?是散文吗?都不很对;中药柜子抽屉不够用了,我也想过临时做个抽屉,比如就叫自传,但我又没打算发很多自传,做个抽屉难道用一次就让它闲着?最后,就叫“非虚构”吧,看上去是个乾坤袋,什么都可以装。
由此我们也想到,体现在文学期刊上、进而体现在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