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思磊

一个初涉新闻媒体的年轻人,恰逢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大剧“粉墨登场”,不惧年少无知,以热爱的名义,用自己稚嫩的笔,点滴记录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进程。

“钱景”可期,资本围猎农信股权


 

又是高溢价认购,又一次近似于股票市场上的抢筹行情。日前,筹建中的成都农商行的新股认购在各路资本的抢购热潮下落下帷幕。每股1.4元的认购价格,高达 40%的溢价,似乎丝毫没有阻挡社会资本的认购热情,不到一个月时间,成都农商行的50亿股新募股权被抢购一空。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农信系统并非首次出现。近两年来,针对农信社新募股权的抢购大戏在全国不少地区频频上演。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投资农信社股权财富效应的逐步显现,继城市商业银行之后,农信社的股权正在成为社会投资资本新的围猎对象。
围猎农信社股权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信社的整体实力得到显著提升,盈利能力也不断...

Read more

后新政时代,精彩演绎尚需政策暖场


 

新闻提示:6月20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亚太金融学会、地方金融杂志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村金融与村镇银行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胡哲一、十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张肖、亚太金融学会会长黄玉峻等出席会议。
来自央行、财政部、银监会、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以及各地村镇银行代表,就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情况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营管理、业务创新、抵御风险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2006年底,银监会农村金融新政,开启了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新的时代...

Read more

政策松动,法人升级突入改革禁区


 

尽管金融决策层和监管层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形式反复强调“深化农信社产权改革,必须尊重和稳定县级法人地位”。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尝试突破县级法人限制、推动农信社法人层级升级的努力似乎从未停止。当一些省份提出组建省级统一法人的设想屡遭碰壁之后,在地市级区域内统一法人成为部分改革探索者谋求法人层级“突围”突破口。
日前,成都、武汉农村信用联社通过吸收、合并区域内其他县级法人联社,共同组建地市级农信社统一法人的申请相继获得国务院和监管部门的批准。成都、武汉的“突围”成功,被不少业内人士解读为:农村信用社县级法人...

Read more

财政杠杆:撬动农村金融的新支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金融商业化、市场化改革方向的确定,“三农”经济弱质性与农村商业金融资本逐利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如何在“三农”金融服务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与实现农村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激活我国农村经济的关键。面对这样一个看似无解的棋局,越来越多的解决策略都指向了同一颗棋子:财政。
“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对从事‘三农’金融服务的商业金融进行利润补偿,充分发挥财政补贴的杠杆作用,从而引导和推动更多商业金融资本进入农村”,被认为是撬动农村金融迷局的最佳支点...

Read more

股份制时代,省联社思变方能通久


 

股份制时代,省联社思变方能通久
 
 2009年的这个春天,在山东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历程上,无疑又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继莱州、邹平两家农商行2月26日、27日相继挂牌后,3月3日寿光农村商业银行也正式挂牌开业。至此,经银监会批准的山东首批3家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部挂牌开业,这意味着山东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从此步入股份制时代。
短短六天之内,3家农商行相继挂牌开业。这样一份成绩单,或许是对一直以来积极推动全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山东省联社最好的褒奖。改革步入新阶段,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省政府授权对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负有管理、指导责任的机构,...

Read more

拔锚起航,农金改革渐入深水区


 ;

在经历了长期的方向迷失之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这艘大船又重新找到了航标,开始了一段全新的航程。“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这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金融改革指明的新的航向。新的航向的确立,意味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将不再是在原有模式基础上的修补与改良,而是进入到一个向更深次层次发展的新阶段。
2006年银监会农村金融新政的发布,拉开了我国探索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序幕。如同一艘停驶已久的航船,农村金融改革在政策东风的推动下,开始重新...

Read more

金融创新开启农村土地“钱途”之门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农民“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两种现象同时并存。一方面,在致富的道路上,农民迫切渴望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却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手中握有大量“待嫁”的信贷资金的金融机构,虽然有扶持农民致富的愿望,但却不敢轻易地将贷款提供给农民。究其原因,农民贷款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是导致这对矛盾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对农民而言,除了价值有限的简单的生产资料之外,最大的财富资产就是自己的房屋和土地。但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农村的土地和宅基地属...

Read more

金融新政岂能厚此薄彼


  乡村金融:这里的春天没有来

  ——写在前面的话

  
2006年12月20日,对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进程而言,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银监会发布一份名为《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农村金融改革指导文件,拉开了中国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序幕。这份被业内简称为90号文的指导文件,不仅大幅降低了农村金融的准入门槛,而且为新的农村金融体系设计了较为完整的组织架构,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新设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银监会对于农村金融新架构的设计,受到...

Read more

政策引航,农信社改革驶出“迷茫区”


  日期:2008-09-24作者:本报记者孙思磊来源:中华合作时报2418期

  横亘在农信社改革道路上的诸多政策障碍显示出消失的迹象。9月19日,《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这是央行首次就农村金融问题发布如此系统、详尽的研究报告。报告就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化改革的思路作了详尽的分析、阐释。有分析认为,这份报告可能成为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蓝本。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的改革状况,自然成为此份报告关注的焦点。值得关注的是,在央行关于农信社改革现状的分析、论述中,一些令农信社改革陷入“迷茫”的政策、方向问题被重...

Read more

大鳄回归,农行重执农村金融牛耳?


  农行回归农村金融市场的步伐正在悄然加速。8月18日,由农行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的两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两地同时开业。从7月底服务“三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高调宣布将通过控股、参股形式发起新型金融机构,加快探索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到远隔千里的两家控股村镇银行同时开业,农行仅仅用了20多天的时间便兑现了承诺。

  虽然之前已有铺垫,但农行近期回归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之高、速度之快,仍然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意外”。一位农村金融专家表示,农行对于回归农村市场显然已是“胸有成竹”,种种迹象表明在通过多种渠道加速回归的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