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蒋苏华

北京执业律师(法律硕士),负责一知名汽车厂家的法务工作数年,在各类涉车纠纷、诉讼的知识和技巧积累了些经验

汽车买卖之霸王条款(一)


  在汽车厂家或销售商提供的合同文本、使用说明书或保修手册中,常常存在一些对消费者非常苛刻的条款,现将工作中所遇到的部分典型条款分数篇短文介绍并作简单分析,希望能对各位有所益处。
1、厂家的极限责任是修理产品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厂家对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约定产品的责任是合理承担:修理、更换、退货,并赔偿相应损失;另外厂家对因产品质量缺陷而发生事故,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此是买卖协议本身不能免除的(消费者有权在合同或侵权之间进行选择)。责任的如何承担是法律规定的事,而非厂家的一句声明、通知就能决定和免除的,即使厂家作出有此内容的声明或通知等,也属无效,对...

Read more

“车辆贬值损失”索赔的法律依据


 

 

近日天津市和平区法院判决:负交通事故全责的肇事人在赔偿了修理费、交通费后、需赔偿原告车主的车辆贬值损失”3.5万元。。
今年2月16日凌晨,张某驾驶一辆小客车将杨某停放在存车场内的马自达轿车左侧撞损。事故经交管部门认定,张某负事故全部责任。经交管部门调解,张某向杨某支付全部修车费及交通费用。日前,杨某提起诉讼,将张某送上法庭,其中主要的索赔项目是车辆贬值损失
法院委托天津市和平区价格认证中心进行评估鉴定,鉴定结论为被鉴定车的实际贬值损失费为3.5万元,隧作出如上判决。

法律分析:
此类判决国内已经出现多...

Read more

一位血性车主与汽车厂的斗争


车主郭先生2002年因相信广告宣传和厂家销售员的书面承诺,而以36万元的价格,通过银行贷款购买了一辆货车,后该车出现问题、无法经营,并最终导致郭的车辆被拍卖,妻子带着孩子离他而去(离婚),2004年郭建立建网站维权(www.dfkms.cn),并多次去厂家交涉,于2007年被殴,郭将汽车厂诉上法庭,汽车厂以侵犯名誉权反诉,目前案件尚未判决。

详细情况可见:中国汽车网(http://news.chinacars.com/news/cytc/279100.shtml)、大旗网(http://auto.daqi.com/ztnew/250810/12/index.html)、www.dfkms...

Read more

价值取向的取舍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修正草案


 

价值取向的取舍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修正草案

 

这段时间媒体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修正草案的讨论非常热烈,车主、行人、专家对此也非常关注;也应媒体邀请就此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一直以为对第七十六条的修正是必要和应当的,这主要体现在该条款的操作性不强上,但新修正草案的价值取向,却并不能使人信服,我认为这有操之过急之嫌。简单分析如下:

 

条款对比:

原《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

Read more

对一汽车自燃投诉的法律分析


 

对一汽车自燃投诉的法律分析

 

投诉情况:

投诉品牌: ***

投诉车型: ***

购买日期:2007年04月28日

购买价格:13万

购买地点:新疆乌鲁木齐

姓名:李**

联系电话:137****7878

E-mail:[email protected]

投诉内容:我才买了半年的***车于2007年10月26日凌晨1:00在新疆克拉玛依南新路泽福路段发生自燃。而且***车生产厂家之后还不给理赔。售后服务真是另人发指。况且当时还有人在车里。幸亏有人发现及时拉了出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车真的太让人失望了。我是在2007年4月28日买的车。从乌鲁木齐开回来的路...

Read more

车辆出现奇怪穿孔 举证责任该谁承担?


    事情经过

  车主在2006年5月购买了某品牌轿车一辆,交车当时即安装了金属质的发动机底盘护板。2007年10月22日正常行驶至4S店进行检查时,却发现底盘有红色油渍漏出,经过检查是变速箱外壳在半轴上方处有一个通孔,孔径有筷子头大小,圆孔比较规矩,造成漏油,车辆不能继续行驶。初步认定为由外部硬物撞击所致。随后,向保险公司报案,但是经现场勘查后,认为外部异物击穿变速箱金属外壳证据不足,一直未予赔偿。

   由于此车还在厂家规定保修期内,由4S店向汽车生产厂家报告,车主要求保修,经现场工程师观察缺穿孔后,提出既然外部有发动机底盘护板,需拆解变速箱、寻找异物的意见。在11月5...

Read more

二00七年度汽车消费维权现状盘点及建议



2007年已经过去,作为对汽车消费维权有较多关注的律师,应中国汽车报之邀请就这一年的有关汽车维权工作做个简单小结,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建议,希望此能对社会和谐有些促进;本文也结合了我在中消协12月2-3日在天津组织、召开的“环渤海区省市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工作会议”上发言的部分内容。另外,为避免显而易见的纠纷,本文将所涉及的汽车品牌、厂商隐去,希望能为读者所理解。
一、汽车消费维权的现状
简单而言,汽车维权目前现状是:纠纷多、投诉多、花样多、诉讼少,当然随着市场上汽车数量的膨胀,总体上汽车案件的数量肯定是上升的。
以我个人为例,在2007年里通过电话、邮件等接到并解答的与...

Read more

车主并非第三者责任险中的第三者


  近日上海发生一起涉及第三者责任险索赔的案件,引发一定的争议,基本案情是:车主韩女士,因意外被自己所聘专职司机驾驶该车撞死,车主家属以已投第三者责任险为由将保险公司诉上法庭,但败诉(具体案件见 http://auto.sohu.com/20080213/n255137065.shtml )。因该案法律如何适用将直接关系到每位车主的切身利益,故自觉有必要将有关法律问题阐述清楚,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与纠纷。

法律分析:

首先我个人认为法院的判决并无不当,具体分析如下:本案在法律上有两个焦点:1)车主是否属于保险合同所约定的第三者?2)保险公司是否已按法律规定履行了有关&...

Read more

奶粉事件看汽车企业的 “市场服务活动”


 

小注:本文绝非赞美奶粉企业                         

显然,奶粉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喝了“上榜”奶粉的孩子们,还有消费者对这些奶粉、这些企业、乃至奶粉行业的信心,而此直接的结果就是奶粉消费者、生产者、销售者、甚至是国家GDP、税收受损,是个各方皆输的败局。

但老实说,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