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于不断积累扩大的财政问题迟迟按兵不动,财政体制的稳健性将不断减弱,投资者和公众的信心将会下降,威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动摇中国社会与政治稳定的基础
就在中国以慷慨姿态表示协助欧元区小国度过债务危机的时候,人们把注意力投向了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泛滥及其后果。中国的财政问题从没有引起过如此广泛的担忧。不管显得多么耸人听闻,经济学家、国内外投资者和公众已经开始在问:中国会发生债务危机吗?
财政的持续稳健,需要合理的财政制度与审慎的财政政策。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的大量兴起及其10万亿元巨额举债规模,已为“审慎”打上了问号。而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所...
作者文章归档:胡祖六

用货币政策的工具治理通胀
“通胀是4万亿元经济刺激的后遗症, 我们在汇率的灵活性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方面,没有处理好,使货币失控,也成为导致通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治理通胀过程中,我们对利率工具用得不够。相信中国经济能有效地抑制通胀,安全软着陆,但目前仍需维持相对从紧的政策。”
财新网执行总编辑张继伟对话资深经济学家胡祖六,共同解析通胀难题。
在当天的活动中,财新网执行总编辑张继伟,就“解析通胀难题”话题,与胡祖六展开了对话,以下为双方的对话内容。
通胀:4万亿元经济刺激的后遗症
记者: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从国家到个人...
创新是资本市场的活力源泉
我认为中国在人才和市场方面非常有优势,但在资本市场和软环境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
目前我们的资本市场虽然发展很快,但是还是与我们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型严重的不相适应。
从今年开始的未来十年,正好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实行经济转型的关键十年,所以我想就这个谈谈具体怎样利用资本市场来推动创新和经济转型。
之所以说“从现在起未来十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十年”,有三个原因:
第一,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4000美元,按世界银行的定义,中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与高收入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
做一个明智的老二
中国应清醒客观地评估“老大”和自身的实力,避免做出不正确的假设,中美两国完全可以成为重要的战略伙伴,中国就可以真正地实现和平崛起
中国GDP总量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很大程度上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可慰可庆。新中国曾立下“超英赶美”的宏愿——当时日本还在“二战”惨败的废墟中挣扎,不被我们放在眼里。不幸的是,中国错搬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非但没能超英赶美,还远远落在了奇迹般迅速复苏的日本和东亚“四小龙”的后面。
1978...
中国猛批美国量化宽松缺乏理性
自从美联储2010年秋宣布所谓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 (QE2)以来,美国国内与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广泛流行的意见认为,QE2的目的是通过大印钞票,使美元贬值,促进美国出口,并最终制造通货膨胀,导致资本大规模涌入新兴市场,从而加剧高速成长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的风险。
诚然,定量宽松与调整短期基准利率和贴现率不同,是一个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历史上,只有日本央行、英格兰银行和美联储使用过该政策。它的传导机制如何运作,实际功效和影响如何,或者是否合适被现代央行所采用,一直有着争议。但各方对于QE2政策的空前担忧实际源自误解。
首先,定量宽松(QE)并不代表美联储...
宏观调控滞后导致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局面
中国2010年三季度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9.6%,成长速度比一季度的11.7%与二季度的10.3%有所回落。但最引人关注的是,中国消费物价指数(CPI)在10月飙升4.4%,加剧了近几个月来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的趋势,房屋价格指数更是以双位数的速度上涨。
庆幸中国经济成功地避免硬着陆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胀依然是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经济学界有两派意见可能对此判断不以为然。一派认为既然 GDP增幅已明显放慢,政府及央行就可以中止宏观调控了,甚至应当迅速调整政策态势,由“从紧”改为“宽松”,以保增长为...
企业家——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随时间而不断增加的过程。在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终于释放出来,实质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了快速增长,数以亿计的人口脱离了绝对贫困,数以亿计的人口变成了中产阶级,也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变成了亿万甚至十亿万富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与日俱增,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就在这一时期,中国各行各业涌现了一批企业家,在中国经济迈向市场化的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茁壮成长,充满了朝气与生机。这些企业家有的农民出身,有的弃官下海,有的海归创业。与计...
新型城市化战略要力避“城市病”
中国近几十年来经历了一个无论在规模还是在速度上,堪称人类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在1978年到2008年的三十年间,中国城市人口从总人口的18% 剧增到46%。最近十年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尤其惊人,此势头预计还会延续,每年约增加两千万都市人口,近乎每年新增一个澳大利亚。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中国城乡人口到 2015年将各占一半。到2030年,中国都市人口将达10亿,超过除印度外的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总人口。
伴随中国城市化的必定是工业化的过程。大量剩余农村人口从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向更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成为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真实GDP高速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