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方竹兰

方竹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国人力资本制度建设,中国转轨阶段的制度创新进程,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国家创新体系与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本与产权理论,制度分析方法研究.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化?


  署名“慧昌”的宜黄官员。在《透视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的文章中认为没有强拆就没有我国的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一个‘崭新的中国’,既然城市化关系到到新中国的高度,我们就需要认真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化?因为城市化的建设路径科学与否,关系到新中国是否名副其实。

  首先要说的是城市化不必然要拆迁,所以没有拆迁就没有城市化没有逻辑根据,没有拆迁没有新中国更是谬误。在欧洲一些城市开会可以看到,房屋都很古老,没有很新很高的建筑,没有很酷很潮的装饰,但却是闻名世界的城市,联想到梁思成教授解放初曾经提议:将古老的北京完整保存,在老城外建新...

Read more

群体人力资本缺乏——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软肋


   9月28日,国美电器陈晓宇黄光裕的内斗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陈晓获得了初步的胜利。

   从国美事件反映出的实际上是当前中国家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初创者的人力资本在企业做大做强中表现出颓势,单凭货币资本掌控企业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如果初创者的人力资本能够胜任企业的未来发展,这样的企业具有可持续性,联想柳传志、华为任正非、吉利李书福都做到了。

   二、即便初创者的人力资本足够胜任企业的未来发展,仍然需要初创者在企业发展初期就设计出人力资本群体结构形成的制...

Read more

能否借发展新型战略产业推进中国法治建设


    9月27日,参加无锡法治论坛,在无锡新区作了一场演讲,主题是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演讲完,回到北京,我还在思考这一主题,不是仅仅思考发展新型战略产业需要什么样的法治保障,而是更进一步思考,在目前中国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借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机遇,能否加速中国法治建设:

    借新型战略产业发展是一种知识投入,尤其是超常型知识投入的机遇,推进对人力资本的尊重高于对货币资本尊重,对人的知识尊重的知识权力理念,逐步替代暴力权利理念。

&nb...

Read more

行政权服从于财产权路漫漫,却是中国新的经济改革目标


    江西9月10日,宜黄县凤冈镇拆迁户锺如奎家发生一起因拆迁引发的自焚事件,3人重伤,其中1人不治身亡

为讨个说法,16日上午钟家九妹钟如九和她的四姐钟如翠准备赴京反映情况。不料在南昌昌北机场遭到县委书记邱建国率官员40余人围截,几次被抓住又逃脱,最后姐妹俩只得躲进女厕所,并用手机向媒体求救,被困近40分钟后直到记者到来才敢开门。而最终,她们安全和自由暂时无虞,但北京之行告吹。在巨大舆论压力下,责任人被处理,宜黄县委书记邱建国、县长苏建国对拆迁事件负有重要领导责任,抚州市委决定分别对其两人及其他涉案人员立案调查。但是抚州市委、市政府20日传给...

Read more

發展創新經濟最大的困難是理念突破


    和訊消息 2010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於9月13日-15日舉行。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導師方竹蘭女士,就本次達沃斯論壇的主要議題接受了和訊網的訪談。她表示,發展創新經濟最大的難點在於理念突破,如果理念不變,就容易將創新當做政府工作的一個政績工程,對創新經濟發展不利。

  以下是部分訪談實錄:

  •  

  主持人:當下,中關村在培育自主創新氛圍、深圳在辦南方科技大學、無錫在提升吳文化視野,在您看來,要想奪得這一波中國創新經濟的中心地位,應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方竹蘭:最大的突破就是理念突破。走了很多地方,我覺得大家...

Read more

创新不能光靠海归,国内要尽快建立年轻人创新制度体系


从9月13——15日,参加了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天津),接受了和讯网采访。

 和讯消息 2010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13日-15日举行。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方竹兰女士,就本次达沃斯论坛的主要议题接受了和讯网的访谈。她表示,建议设立年轻人创业“特区”,鼓励年轻人创业,创业风险可以国家一起承担,以此推动我国创新经济的良性循环,长远发展。

  以下是部分访谈实录:

主持人:当前,就业问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面临的重要经济问题,您曾经提出设立年轻人创业“特区”的想法受到广泛关注。请问在目...

Read more

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困境


  中国在金融危机后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经济总量上正进入世界第二的名次,成绩值得自豪。但是宏观经济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明显地存在很多两难问题。比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调结构,但是调结构就可能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降低发展速度;劳动者收益低,需要提高工资,但是提高劳动者工资就要增长企业成本,影响资本投资积极性;房屋价格高到消费者无法承受,需要宏观调控,但围绕房地产形成的产业形成食物链,调控就可能使现有的投资和生产结构波动;政府的行政强势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的重要根源,但是政府介入市场过深,又造成市场竞争的不公平。虽然宏观经济两难局面的存在不能动摇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总体良好的积极判...

Read more

虚假虚假,有虚才有假


   从假商品到假信息,从假文凭到假学术,从假职业到假爱心,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假冒伪劣盛行的时期。假的越打越多。

   为什么假的东西多?假的东西多的原因是什么?以我之见,是虚的东西多,虚假虚假,虚是假的源头。

   三聚氰胺牛奶为什么严重?因为地方政府需要GDP增长的政绩,三鹿奶业越扩张,地方政府越高兴,至于扩张能保证奶源质量吗?谁认真想过。政府要的是GDP。GDP增长能完全科学地反映人民生活的实际吗?显然不能,但是上级就是喜欢这能撑面子的虚而不实的东西。

   学术...

Read more

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新思考


  

 中国的改革开放 已经三十多年,取得的成就世人瞩目。

   如果进行阶段划分的话:以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前十年的技术和制度体制的引进模仿为标志的改革开放为第一阶段,那么从本世纪前十年之后的三十年至五十年,将是技术和制度体制的自主创新为标志的改革开放的第二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中国还可以从世界各国的现有经验和资源中借鉴和获利,那么第二阶段的改革开放更多地靠我们自己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需要眼睛向内,培育内功,强身健体,成为一个技术和制度都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

   具有内功的前提是要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Read more

坐在农家炕头思考中国农村发展的经济学


借休假之际,一路颠簸进入大兴安岭深处的农家,坐在农家炕头,与农民唠家常,虽然短短几天,颇多感触。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民的温饱问题确实是基本解决了。能吃饱饭,穿上衣了。家里有了电,乡与乡之间修了水泥路。在中国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在如此众多的农村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的确是改革开放的奇迹。
  但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别现状仍然让我心忧:村里没有水泥路,一下雨,成了沼泽,加上没有路灯,出行怎么能够方便?
  农民一家都种了几十亩地,靠着一些粮食,蔬菜,虽然吃上饭了,但是没有多少收入,看着他们被太阳晒得古铜色的脸,疲惫而苍老的神态,总觉得他们的辛苦与收入不成比例。如果他们能获得一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