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参加无锡法治论坛,在无锡新区作了一场演讲,主题是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演讲完,回到北京,我还在思考这一主题,不是仅仅思考发展新型战略产业需要什么样的法治保障,而是更进一步思考,在目前中国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借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机遇,能否加速中国法治建设:
借新型战略产业发展是一种知识投入,尤其是超常型知识投入的机遇,推进对人力资本的尊重高于对货币资本尊重,对人的知识尊重的知识权力理念,逐步替代暴力权利理念。
借新型战略产业发展是年轻人创新创业的产业的机遇,推进对人格平等,变尊老爱幼为尊幼爱老的新型创新文化。让每一个年轻人在创新创业中独立自信,平等竞争,抛弃关系,背景,血缘等传统对创新的消极影响。
借新型战略产业发展是人力资本信用主导货币资本信用的新金融模式核心风险投资的产业机遇,推进对法治金融,法治财政的建设,借以转变政府的职能。
借新型战略产业发展是个性,特长,爱好,兴趣弘扬,使探索,质疑,批判,超前为常态的依据,推进对人的不同意见,建议,对对话,协商,谈判,对权威挑战,对变化,对超常习以为常的社会新文化风俗的形成。让中国人不再有程中的精神包袱,能表达,能批评,能否定,能开拓。
借新型战略产业发展是社会自治,社区自治,社会成员参与国家决策的产业机遇,培育中国民众的社会自治能力,打造公民社会,并打造阳光政府和阳光国家,形成民众与国家之间的协商谈判关系,在自上而下的行政等级组织之外,创造出自下而上的民主法治组织系统。如果那样,得先圣塞先生真有落地中国之可能。
我是看出来了,只有千百万民众的新型生产生活才能涤荡传统腐朽的东西,也才能形成新的共识——法治建设到底怎么走?新型战略产业会有一些答案。中国的法治建设依托新型战略产业发展起码可以先行一步。在全国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以感受到这一点。让我们努力推进吧!
是不是我想的太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