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鸣

黄鸣,男,1958年出生,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2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  
  1995年,负债近百万元创办皇明太阳能公司。
  2005年,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
  2006年5月,黄鸣应联合国总部特别邀请,作为主讲嘉宾登上联合国讲坛,向世界100多个成员国及几十个国际组织介绍了皇明创造的中国太阳能可持续发展模式(简称“皇明模式”),成为登上联合国讲坛的中国企业家第一人。
  2006年12月,被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团中央、国家环保总局七部委联合授予“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是当年唯一入选的企业家代表。
  2007年1月,被中华慈善总会评选为“中华慈善人物”;3月,被世界自然基金会授予“中国可再生能源突出贡献奖”; 5月,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特聘教授。
  2008年4月,黄鸣再次受到联合国特别邀请,出席了在泰国曼谷举行的联合国亚太工商论坛;9月,成功当选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10月正式任职,成为中国担任国际可再生能源权威学术机构领导职务第一人。
  黄鸣被国际可再生能源界誉为“太阳王”(Solar-King)、世界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界的“福特”、“中国太阳能产业化第一人”。其麾下的皇明太阳能集团,在一个全球非成熟产业中走在世界的前列,跳出中国企业“引进消化吸收落后,再引进吸收再落后”的怪圈,通过自主创新,创造出中国太阳能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的标杆。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皇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研发检测、制造物流及光伏终端研发生产基地。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黄鸣是《可再生能源法》议案的领衔提案人,“催生”了该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他两次登上联合国讲坛,是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皇明模式”,有利于加快世界太阳能工业体系的完善及商业化进程,从而改变世界可再生能源主要依靠政府推动的不可持续发展现状。
  黄鸣在全国率先提出“G(green)能源替代”战略,以及“新能源·新农村”战略,建议用太阳能光热大规模替代工业、农业、建筑、生活等所需热能,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该战略被列入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他还代表民间拟出了中国第一份能源替代时间表:“近期替补”,即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10%,其中太阳能占5%;“远期独有”,到2060年替代90%以上,太阳能占50%。
  黄鸣还对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等造诣颇深,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高校、企业授课,国内外高层会议及论坛演讲,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个人著有《皇明商道》、《将心共鸣》等。黄鸣博客被誉为“中国商界思想库”、“财经第一名博”,目前点击量近1000万,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转载声明:媒体转载本博客内容请提前联系,联系电话:0534-2312729;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经济开发区太阳谷大道 皇明日月坛大厦北区董事长办公室,邮编:253090。

企业·家


  集团是我们的家,关心员工疾苦是我们每位领导的责任。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但是每年年底到困难员工家里走访时,我都是强忍着泪,都会感到痛心,更多的是愧疚,觉得自己对他们的关心还是太少了。

  每年集团救助的对象都有很大的增长,但是我觉得这些还是做的不够。困难职工的家庭生活很苦,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有的家里还有常年卧床不起的病人,并且背负着债务,生活的重担压在他们的身上,看着这些我的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他们任劳任怨,没有被困难吓倒,对工作没有丝毫的懈怠,他们乐观地生活,积极地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中国的传统是“百事孝为先”,他们...

Read more

没有问题要我们干什么!!


  ——摘自集团2007年度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每年参加年终颁奖会,感动之余都会有特别的感慨。大家知道这个小小领奖台的高度也就只有三十公分,可是大家知道它有多高?它是站在世界的最高峰!我们每一个上台领奖的人都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虽然在这个团队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非常的平凡,但是我们在整个的太阳能行业当中,在世界的、未来的潮流当中,我们确确实实是站在最前沿站在最高峰!

  受朋友之邀,昨天(1月25日)和德国的驻华大使共进晚餐。从6:30到9:30三个小时的交谈中,有两个多小时他们是听我们的介绍,听中国太阳能的奇迹...

Read more

不要等胎儿长到1米8才往外生


  我们常常把自己的作品比做“孩子”,像技术部门提出的“养儿育女般做研发”,而怀孩子、生孩子、养孩子的方法一定要科学得当,避免造成难产或流产。生产部门按已有的生产流程直接生产有形的产品,他们的“孩子”一般都能顺产,但把无形的想法变成有形的作品,这种“孩子”流产难产现象较多。

  比如分配给策划部门一个任务,让他写一个策划案或公关方案,假设给他规定一百分钟的时间,结果那个鬼(俞世维博士的口头禅)九十五分种打腹稿,苦思冥想就不生孩子,最后五分钟该出成品了,最后才“剖腹产&rdqu...

Read more

六十亿分之一的渺小和伟大


  ——是不是天天戴花才努力工作?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是地球总人数中的六十亿分之一,这个分母还在一天一天地增长,所以一个人是很渺小的,这是一个对于个体在人类定位中的最基础的认知。有了这种认知,一个人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也才能处理好“渺小”和“伟大”之间的关系。

  我们现在不少人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自我”:过去在家里家长围着自己转,是家庭的100%,到了社会发觉社会不围着自己转了,但“自我”依旧,就自己围着自己玩“自转&r...

Read more

用未来十年的眼光看当前改善


  我们鼓励优势心理,要时常看到自己的长处,以使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来迎接及挑战朝阳产业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所以在说产品的时候,我们常说这个热水器效率有多高,性能有多好,有多少先进的技术,领先水平有多少多少项……但我们在保持优势心理的同时,要学会给自己挑毛病,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想,从反面来考虑不足处:现在热水器还有多少散热的地方可以改善?每个接口的地方、上下水嘴间、上下排气处……还有没有改善的空间?真空管(UTLE)现在的平均热损系数0.44,水箱的热损系数不到9W/m3K,我们有没有从设计真空管粗细长短、水箱的配比中贯彻着持续...

Read more

跨越“老人墙”,改写“现代史”


  ——摘自太阳能技术学院办学研讨会上的讲话(3)

  我建议我们设立一门叫TOK(theoryofknowledge)的课程,TOK是我女儿在德国学的一门课,叫“知识的理论”或者说“认识论”。知识是什么,知识应该怎样获取?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当我们一些人熟悉了工艺流程,或在车间里对设备了如指掌,或者在课题组对每一个课题都一清二楚时,是不是我们就为自己设置了许多的障碍:“真空度”就该这么高,“炸管”就应该有一定的比例,“退火”的方法就应该是...

Read more

“我是学管理的”是定位的败笔


  ——摘自太阳能技术学院办学研讨会上的讲话(2)

  现在的年轻学生只要一套上“我是学管理的”外衣,他们就找不着北了,就认定自己将来是管理者了,殊不知只有学技术的人,干好了弄通了技术然后再去学管理,才真正会管理。

  (一)三个躬是三座大山:

  生产力的成果要随时总结成教材

  我们办的商学院就是太阳能的黄埔军校,很多的教材都是出自我们这里。刚刚在开会之前我给大家鞠了三个躬,这三个躬是我替学生们拜师的,这三个躬是三座大山,每位在场的接受了我鞠过躬的各位高管,都要身体力行的去做教学大纲做教材。

  我们是世界...

Read more

自古忠孝难两全?


  本文已发表于《商界评论》2008年初特刊1月号,作为封面策划《20位企业家的年度遗憾》中的重头文章,同期发表遗憾的企业家还有新东方的俞敏洪、盛大的唐骏、华旗的冯军、红杉的沈南鹏、大旗网的王定标、空中网的杨宁、创维的黄宏生、慧聪的郭凡生、明基的李焜耀等人。

  接受《商界评论》的约稿之后,我含泪写完这篇文章。

  我到多所大学讲过课,接受过上百次的提问,没有多少问题能把我难住。近期在河北科技大学洽谈校企合作项目时,应校方邀请给学校的大学生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交流到最后,一位学生的提问问到了我的痛处,把我难倒了。他问我是否只想着自己的事业,关心过家人没有?问我知道不知道...

Read more

“成功”所需的“大胆”和“小心”


  年轻人要成长要成功,一个个期望值都大得很,在这个以“一夜暴富”的“暴”、“闪婚”的“闪”、“快餐”的“快”等动词所组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动感社会”里,都想一口吃个胖子,“扎扎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似乎已不合时宜地成为一个落后的生存方式了。实际上我想:年轻人并不是反对“扎扎实实地做小事”,而是他们对做小事与伟大的业绩之间的关系,与所谓的成功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总认为做事情应该求大...

Read more

言路·行路·心路


  ——担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感悟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郝维连常务副书记,带领中共中央党校全国人大机关分校50多名学员来皇明检查指导工作和调查研究。根据德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各位领导介绍了皇明太阳能集团及自己履职的情况,现将情况介绍整理发表在博客上,作为我担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向人民交的述职报告吧。我担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年来的履职实践感受最深的是,随着身份、地位、环境的改变,觉悟、境界随之提高,言路、行路、心路也产生了质的飞跃。

  你不仅仅是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

  2003年我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那一天,中国太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