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金刚城和凤阳邑


 大理:金刚城和凤阳邑

2023719

十点多离开剑川,坐“民途出行”商务车,十二点半到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位于大理古城之南七公里的佛顶峰麓,在公元739年到779年之间,曾经是南诏国的都城。南诏起源于洱海以南的巍山,阁罗凤担任国王期间修筑太和城作为国都,后来又迁往羊苴咩城,即今天的大理古城。现在的太和城遗址及南诏德化碑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免票进入,也不用登记。门楼是砖石结构,城楼的样子,看不出地方特色。门楼右前方墙上嵌着国保碑,保护内容主要是太和城遗址,金刚城遗址和德化碑。

进入院内,右手一排平房,是“太和城遗址考古成就展”,没开门。从场院里杂草生长的情况看,估计自疫情以来就没有开放过。

往前上几级台阶,有个小广场。左边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的亭子,砖石结构。前后是通敞的,中间石栏围着一块巨大的石碑,这就是南诏德化碑。石碑高三米多,宽二米多。碑额部分毁损严重,已不规则。表面大面积剥落,只看得到不多的文字。原先是有3800多字的,现在只有三百多。不过,全文有历史文献的记载。

南诏德化碑是云南最大的唐碑。唐玄宗天宝年间,南诏王阁罗凤去参拜唐朝云南太守张虔陀,似乎是礼节性拜访。张虔陀对阁罗凤很不客气,还奸淫了他的妃子。阁罗凤向唐朝政府申诉,没有得到公正处理。于是,阁罗凤发兵反唐。唐玄宗三次出兵镇压,三次被南诏打败。在太和城附近的一次战役中,歼灭唐军十万人,大将李密战死。阁罗凤的反叛实在出于无奈,并非真心对抗唐朝。他将战死唐兵的尸体收容,安葬,这就是今天下关城内的“大唐天宝战士冢”。阁罗凤命人刻碑,讲述南诏国的历史,天宝战争的背景,战争的进程;其中表达了自己发动战争的无可奈何。

天宝战争之后,南诏国力大盛,基本上统一了云南。南诏国最强盛的时候,国土包括现在云南全境,贵州大部分,四川、西藏以及缅甸、越南、泰国的一部分。后来,南诏国与吐蕃建立军事联合。公元779年,唐朝军队打败了吐蕃与南诏联军,阁罗凤的王位传给他孙子异牟寻,都城迁往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

石碑看得头疼。碑亭一侧有一面墙,上面有德化碑的完整碑文。

德化碑往北有个“南诏文化纪念园”,应该属于遗址范围的,却是个收费的公园,有花卉观赏及骑马的项目。跟门口售票的姑娘聊了聊。她说太和城遗址可以参观的主要就是德化碑。如果要看城墙遗址,可以去金刚城。还给指了指方向。我以为金刚城就在附近。这女子身着艳丽的白族服装,我提出拍张照片,她大大方方地答应了。

按照白族女子的说法,出太和城遗址大门左拐,沿马路往北走三四百米,左转可以到金刚城。走了三四百米,不是左转就到金刚城,而是可以到金刚城。还要继续上山,金刚城在山顶上。

我的水喝完了,一路上又没看到小卖部。沿公路往山上走,倒是看到不少当地人用塑料桶在山脚装山泉水。一开始我不敢喝。

两山之间的垭口,大路有锁链拦着,路边有值班室。走近一看,值班的老哥在打瞌睡。我快速走过以免惊醒他。前面有指示牌,右转道路通向金刚城。眼前是陡峭而高耸的山峰,山顶好像有土墙,我猜想那就是金刚城。金刚城是太和城的一个子城,是个防御工事。山崖上,挂着很多蜂箱。

沿水泥路环山而上。过一座森林防火的棚子,分明靠山一侧有个“金刚城”的牌子,箭头指向后方,也就是上山的方向,我却看成是向前。往前走四五百米,再不见指示牌。

水泥路的尽头有一座院子,仿古的建筑,院子当中有一座飞檐的六角亭。外面停着一辆黑色轿车,大门是开着的。此时没有信号,我想找人问路。进入院子,四下看看,不见人。咳嗽几声,也无人应,连狗都不见一只。

于是沿院子后面的小路上山。走了一段,发现是坟地。

又返回,沿着那院子东边的围墙往里走。绕过院子,见一汉子在大树下的泉水边抽烟。好像是在盖一栋楼,快完工了。我问他金刚城的位置,他说我走过了。应该从森林防火棚子边上走台阶上山,山顶就是。

聊了几句,喝几口山泉水,返回。

从森林防火棚子一侧的石阶上山。路两边是坟地,不少是新坟。理智上,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遇到宗教问题,内心总有一个唯物主义的硬核,非常坚硬。但是,心灵是另外一回事儿。我怀疑可能是从记事起听过太多鬼故事,总会有对某些明知不存在的东西有不好感觉。说不上是恐惧,更可能是一种本能的厌恶,害怕污染。我理智地相信那些东西并不存在,但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会产生一些幻觉。我最近几年在大理的苍山、昆明的长虫山徒步,走过几次坟地。在苍山那次,还是天刚刚亮,走了一个多小时。莫名其妙的,总感觉有阴气围绕。现在走在这墓地中间,尽管头上太阳火辣辣的,还是感觉有股阴气。

到一个山包侧,草丛中有“瓮城城门遗址”的牌子。一侧有夯土的城墙,有人用锄头挖出几级坎子,方便行走。从截面看得出来夯筑城墙使用的是三合土。这是古代建筑遗迹无疑。

沿山崖的夯土城墙,被踩出一条红色的小路。左侧是悬崖,是几乎陡直的草坡;右侧应该就是瓮城。有些奇怪,瓮城里有几座坟墓,不是很旧的样子。金刚城不是1961年就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吗?这是怎么保护的呢?

沿小路往前走,前面一株松树下有人影。走近,原来是来闲逛的一对中年男女。聊了几句,说以为会有什么古迹,原来却只是一片荒草。

大约是走到内城的城墙上,也不过是土埂子。城内到处长满灌木,杂草。城池的样子还是看得出来。西边和北边方向,是黑乎乎的苍山。

往回走,穿过坟地。放一首《去大理》,壮胆的效果感觉不错。

下到山脚,检查站的老哥坐在路边树荫下抽烟。跟他聊几句。老哥说,我就说,山上什么都没有,别人还不相信,说我不让他们上去看。上去了,也什么都看不到。

我说,既然金刚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里面还有那些坟地?

老哥赶紧掐灭了手中的烟头。他可能以为我是来调查的。说,这个事情我不清楚,不归我管。

返回到村边上,还有村民在泉水边打水。我过去了喝了几口。

 

下一站要去凤阳邑,就是因为拍摄电视剧《有风的日子》而火起来的那个村子。

我是从西头进入凤阳古邑的,游客从古城过来,一般走的是东边的正门。

进村的地方,好几家文艺范儿的院落,茶吧,咖啡,印染之类的,都起的是带“风”的店名。

“茶马古道”应该是被整修过的,有新铺的石块。沿着“古道”,大多是卖小吃的,卖工艺品的,后面的宅子和院子,外观都作过文艺的改造。

游客也是风景。女孩们身着素净的飘逸的裙子,成群结队;好多穿汉服的,穿唐装的,有女子,也有男子;骑马人们穿着花哨的衣服,还撑着阳伞。

我在观音井上面的平台上吃了一碗凉粉,10元。我前些日子看过一个旅游短视频,拍到这口井。井水是清澈的,清凉的。上面槐树的花瓣落到井边的沟里,成了黑色。

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游人大多是文艺范的青年。我一个老人走在这网红景点中,感觉突兀,甚至有些不自在。要是人不多,一个人风中,雨中慢慢走过爬满青藤的小巷,倒是不错。

这种网红景点,都是“风”吹起来的,风过之后,估计也就不红了。

走出凤阳古邑,我又约了DD,前往五十公里之外的巍山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