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再认识


 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再认识

----人民经济,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20世纪90年代之后,围绕中国应该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争论,最终,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选择市场经济,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对计划经济的完全否定。建立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中国也由于经济发展、市场有序、分配平等和人民当家做主的需要而需要新的经济模式,这个新的经济模式就是“有效市场、计划发展、有为政府、人民组织”四位一体的经济模式人民经济。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完全属于中国的中国范式、中国式现代化、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运行模式、资源配置及财富分配方式---人民经济,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课题。

人民经济,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道路相结合的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使有效市场、计划发展、有为政府、人民组织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财富分配和经济社会运行模式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相较于市场经济的目标和职能是实现资本增值、扩张和利润最大化,人民经济的主要目标和职能是发展人民生产力和人民本身,从而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共同健康、共同觉悟、共同发展、当家做主,实现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最大化,让人民群众共享美丽世界和美好未来。人民经济是科学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本质规律。

计划经济抑或市场经济,构成了20世纪后半期和21世纪世界许多国家经济体制的两项选择。中西方学界围绕它们曾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由于中国采取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计划一词逐渐被规划一词替代,计划经济逐渐在中国被污名化了。

在否定计划经济的声浪中,市场经济在中国建立了。虽然中国GDP已经世界第二,甚至第一,但中国出现了两极分化、环境污染、资源不足、对外依赖过多(芯片进口超过粮食进口和石油进口总和)、财富和人才转移海外、内需不足、增长质量不高等问题。这说明,市场经济远不是赞成者所想象的那样美好。反过来,中国是否本来可以通过某种计划经济的办法来缓和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呢?而在中国出现这些问题后,是否可以通过加强计划的办法来部分解决甚至基本解决这些问题呢?对这两个问题的肯定性回答关系到新发展理念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因为如果任由市场自发自由地起作用,就是放弃政府这种看得见的手;如果政府、计划和人民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就不能有效地实现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但是人民经济一定等于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至上,人民江山,就是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共同健康、共同觉悟、共同发展、当家做主,而这正是人民经济的主要目标和职能。

对全局变量和资源配置进行战略计划,发挥市场灵活、快速、创新、竞争的优势,强有力的政府在计划、价格和财富分配中起到重要作用,人民群众有效的组织起来共同发展,人民经济代替市场经济是全世界解决疫情泛滥和核战争危机,实现和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中国完全可以让人民经济率先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也只有中国有这样的条件和基础。

主导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发达国家长期没有制定全局性的发展计划,导致全球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战乱和疫情频发,两极分化愈发扩大。世界选择让人民经济代替市场经济,是人类的自我救赎。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让中国在1976年建成了初步完备的工业体系,就是计划经济合理性的证明。除开计划经济,没有其它的办法达到这个目标。用市场经济是绝对达不到这个目标的。

全局性计划的基础是公有制。社会主义自建立之日起,就面临着来自资本主义的破坏和压力。社会主义要维护其自身发展,不得不用计划的办法、组织人民的方法来巩固自己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不同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会导致社会成本的不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以不同的速度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社会主义人民经济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目的是满足国家、人民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需要,而资本主义市场价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目的是资本增值、资本利润、资本扩张的最大化,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质量和价格往往也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产品一般质量好、价格低。而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一般质量差、价格贵。这就使得在这两个制度的竞争中,社会主义国家常常能够占据优势。实际上,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和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更是可以把商品价格定得较低。

资本主义由于极端强调资本的权利,一般往往排斥国家计划。它们希望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的计划。国家计划通常意味着某些资本受损,某些资本获益。受损的资本往往是既得利益集团。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往往失败,或者无法达到其预期的效果。但资本主义国家在寻求得到某些国家利益时,也是采取国家计划的办法的,尽管这些办法往往是通过私有企业来承担的。比如,西方中央银行的起源就是私人与国家的勾结。

许多文献把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完全对立起来。其实,商品经济同样需要计划。为什么呢?商品经济本身存在着许多重大的难以被自身所克服的矛盾。商品经济既无法实现效率,也无法实现公平,还常常导致经济的波动。

社会主义人民经济重视生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重视交换,马克思指出,生产决定交换。没有生产,哪里来的产品进行交换呢?更何况,交换并不一定通过商品交换。人类主要采用商品交换的形式只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一个国家在经济极端落后的经济发展阶段,更是不可能通过交换实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只能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来实现。为此,一个国家必须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事战略性产品的生产。中国1949-1976年时期通过重工业优先发展,从而建立了初步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国1980-2012年时期采用商品经济,甚至建立了市场经济,但飞机、芯片、操作系统、互联网、汽车等都没有长足的发展,显示了过分强调商品经济,缺乏必要的经济计划导致了中国没有形成本来可以形成的交换经济(如用自己生产的飞机、芯片、操作系统、互联网、汽车交换外国的农产品、石油),以至于仅仅芯片进口总额就超过了石油进口和粮食进口的总额。

商品生产发展的高级阶段还可能使得国民经济陷入到金融体系的空转之中。其中一个原因是,当少数人在商品经济中积累了大量财富之后,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就不愿意、不屑于再从事艰苦的产品生产了。这时,一个国家如果有过多的货币供给,往往也发展起复杂的金融体系。这些少数人及其后代更愿意通过金融交易来赚取利润。因为这种工作很体面,很方便,而且赚得的利润率往往比从事生产所赚得的利润率高很多。但这样一来,整个经济就开始空心化(通过把生产活动转移到海外),而金融危机更容易以更大规模爆发。中国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西方国家的那种阶段,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引起了国家采取脱虚向实的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是具有国家计划性质的。

自发的市场经济造成生产无序已经是中外经济学界的共识。这不仅表现在商品经济周期性地出现经济危机或产品过剩上,而且表现在商品经济日常运作上的价格扭曲上。商品经济崇尚供求决定价格规律。在这种规律作用下,那些带有原子性的生产主体由于缺乏市场力量,只能承受产品的低价格。如中国农民生产出的粮食是维持14亿人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其价格已经不足以维持中国农民的日常生活。而那些具有垄断地位的生产主体,往往能够制定出垄断高价,让整个社会来承受,借此,他们得到了巨额垄断利润。各个领域的生产总是有资本集聚、资本集中形成垄断的趋势。当前,中国农业也有通过土地流转走向垄断的趋势。可以想见,市场经济自发作用带给社会多少无序。这种无序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引起经济危机,终有一天,一定会引起商品经济自身无法克服的经济危机。

一个国家如果不采用计划的办法来控制商品经济的市场无序,如果不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就可能造成国家利益外流的格局。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市场经济更驾轻就熟。从已有的报道看,在1980-2012年时期,西方资本通过商品交换,在原材料(如铁矿石)、粮食、原油、艺术品、金融市场、芯片、汽车、操作系统、飞机等领域从中国攫取了大量财富,中国富豪转移出去的财富更加巨量。这种商品价格波动和市场经济导致中国利益受损的事实证明,中国不能先验地确立一个所谓的商品经济原则,而必须采取系统计划的办法,组织人民的方法才能满足本国的需要。

商品经济具有自发地使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倾向。商品经济就是经济主体自主地销售自己产品的经济。商品经济的生产主体为了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约束下生存和发展,除开假冒伪劣产品以外,往往同时采取产品创新和压低劳动者工资的办法来赢得竞争优势,获得最大利润(即剩余价值)。于是,在这种经济中,那些最善于创新产品和压低包括劳动者工资在内的各项成本的经济主体会胜出。而那些不善于创新产品或在创新产品中落后的生产者以及在成本削减中落后的经济主体就处于竞争劣势了,有些就会破产了。这就使得即使是金融尚不发达的经济也有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趋势。在金融发达的商品经济体中,同样道理,那些更为精通金融的经济主体会通过买卖金融产品、买空卖空获得在可比情况下最大的利润。

除了生产和金融,仅仅由交换本身也可以导致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因为在商品经济中,许多无价值的东西都价值化了,而原来具有价值的东西可能价值升得很高。比如,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在生前创造出来,虽然具有一定价值,但不一定很值钱。但在他死后,他的作品可能被拍出天价。而且,那些已经富起来的人会发现,投资于艺术品是一种极为有效地持有财富的方法。再如,土地本身没有价值,但处于城市,特别是处于大城市有利位置的土地常常被人们称为寸土寸金。如果没有系统的计划,商品经济这种导致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效应是不可能被克服的。

西方那种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并没有让它们实现快速的经济发展。从1774-1909年,美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75倍,年均仅增长3.9%,由于在这期间人口增长近40倍,人均GDP的增长率只有1.1%。而在整个20世纪,美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则降为约3%的水平(见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二卷,高德步、王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41018页)。美国经济增长率固然不高,但英国经济增长率更低,所以,美国才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比如,从1770年到1913年,英国年均经济增长率只有2.2%177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英国的1/3强。到1913年,美国的实际GDP就是英国实际GDP2.5倍了。这就说明,美国经济的成功不过是在别的国家停滞不前时,它像蜗牛一样慢爬取得的。与之相比,苏联经济则表现出巨大的经济发展绩效。斯大林对苏联的经济发展起点和任务有这样一个表述:我们落后于这些发达国家50100年。我们必须在十年内消除这个差距。不这样做,它们就会把我们碾得粉碎(见Stalin, J.. Problems of Leninism, Moscow: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 1947, p. 356)。在斯大林做出这个判断后,苏联发展的成就怎样呢?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兴起看,苏联的这条道路是成功的;从苏联在二战中所取得的胜利看,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如果我们如一些西方学者那样,把3%作为西方国家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那么,中国今天能够忍受这种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代价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相对西方更为快速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国是极为重要的(详细分析参见王今朝:《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经济学占优设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王今朝、张艺、龙斧:《对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5期)。而这只有主要依靠公有制才可能实现。发展公有制,确立其主体地位,只能通过计划才能获得。公有制的发展也需要计划,如《中国制造2025》。这样就可以看出,把国有经济降低到整个经济成分的10%的主张是荒谬的,美国阻止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也是荒谬的。如果美国认为,计划经济在理论上是可靠的,就应该自己推出自己的计划经济,而不是阻碍它国推出并实施自己的计划经济。

市场的无序就是矛盾。自发的商品经济必然导致各种比例的失衡。只有通过事前计划的办法才能建立一种有序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为了避免商品过剩,国家可以用事前计划的办法来控制投资。如果不采用事前计划的办法,就不得不在产能过剩后采取去产能的办法了。但这样一来,就是市场的无序了。采取事前计划的办法能够节约资源,让资源投向更为重要的领域。而且,事前计划并不需要多少信息,只要估计市场需求,大致有多少供给可以满足就可以了。

采用计划的办法可以保证一些基础产业不至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衰落。比如,如果国家采取计划的办法来补贴农业,中国农村就不会出现现在的凋敝,即主要由老年人和妇女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从而保证粮食安全。

采用计划的办法,国家还可以通过国家注资等办法把一些成熟的垄断行业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避免少数人通过垄断获得巨额利润,校正各产业之间的平衡。

采用计划的办法,国家可以集中资源用于发展一些新兴战略性产品领域,这样,就可以抵消外国在这些领域利用其知识产权等所产生的垄断力量。这也是发展经济所必需的。

世界市场经济之路可能出现两种结果。

一种结果是权力与资本相结合,资本通过权力制造病毒、制造武器、发动战争,资本大发战争财和灾难财,进而把武器升级发展成为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核武器,最终毁灭人类。

另一种结果是权力与人民相结合,人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道路相结合,坚持绿色发展、共富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共觉发展等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公平竞争的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保护产权和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这第二种结果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

推动共同富裕,解决发展问题、做增量是第一位的,分配问题也很重要,但仅仅靠分配是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即使把现在所有的国民收入全部平均分配,也还达不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没有捷径,不是变戏法,必须靠14亿多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来实现。这个实现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当家做主、团结奋斗、共同富裕、共同健康、共同觉悟、共同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方式就是人民经济。

中国和世界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经济社会运行模式才能越来越美好?需要一个怎样的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方式才能消灭战争、永久和平?需要人民经济。

市场经济以资本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

人民经济以人民幸福最大化为终极目标。

资本利润最大化带来的是无尽战争,人民幸福最大化带来的是永久和平。

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社会主要矛盾为人地矛盾,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

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社会主要矛盾是人资矛盾,(人民与资本、人类与资源的矛盾),导致贫富分化、经济危机、资源枯竭和战争掠夺;

 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民经济,社会主要矛盾是人创矛盾,导致全社会朝气蓬勃、人类美好梦想的实现和永久和平。

人创矛盾,指人民对幸福生活、自由发展和未来梦想的向往、追求与科技创新、全面创新不能满足其需求之间的矛盾。

人,不但有劳动的需求,更有奋斗、奉献和付出的需求,只有这样才可以成就一个光辉、灿烂、精彩和丰盛的人生。这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哲学依据。

人民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升级版和高级阶段,是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经济社会运行模式、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方式。人民经济以实现人类理想彼岸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

市场经济以资为本,导致贫富分化、战争掠夺;

人民经济以民为本,实现共同富裕、世界和平。

人民经济,是中国范式的政治经济学是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形式,是扩大劳动、科技、生态的市场价值,增加人民劳动和创造在资源配置与财富分配中权重的经济学。人民经济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道路相结合的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方式。

人民经济的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红绿蓝价值观:红色人民论,绿色生态论,蓝色创新论。

红色人民论指天下为公、共产主义、共同富裕,人民是世界以及历史和未来的创造者;

绿色生态论指天生万物、生态和谐、共同健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

蓝色创新论指天人合一、科技创新、共同觉悟,遵循天道、拚弃战争的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

人民经济学思想的灵魂:

欲动天下之事,先动天下之人;

欲动天下之人,先动天下之心;

欲动天下之心,须有大本大源之真理:人民经济学

民心所向,天必应之;心天一体,心生万物;

觉悟人民,万众一心;不忘初心,梦想成真。

人民经济学的践行载体是幸福航母包含邻里联盟、企业公社和元宇宙中华大众哲学城三个功能平台。

邻里联盟通过城乡一体化实现群众组织化和全民共同健康,城市社区邻里中心与乡镇农村邻里中心在饮食、教育、文化、经济、旅游、养老、体育、贸易等方面的动态平衡互动,实现城乡一体化、社区家庭化。

企业公社通过企民一家化实现新型公有化和全民共同富裕,通过全员持股与全民持股相结合,通过企业文化信仰体系,形成人民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企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元宇宙-中华大众哲学城通过文旅创新元宇宙,实现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和全民共同觉悟,以完成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新人民建设两个伟大工程。

元宇宙-中华大众哲学城,以科技文旅创造四维空间,以哲学文旅呈现觉悟彼岸,让游客到中华民族和*的过去和未来与古圣先贤、人民英雄、文人骚客、科学家、企业家等结伴同行旅游、学习、工作、生活,创新、创业、创富、圆梦站在未来回望历史和现在,在名师指导下觉悟天道,看清自己未来正确的发展道路,掌握未来世界、人类、中国、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趋势轻松实现个人家庭富裕、人民共同富裕和物质、精神、灵魂全面富裕。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实现人民群众的永久快乐、共同快乐、共同觉悟(最高境界的快乐,付出的快乐、奉献的快乐、实现人生梦想和人生价值的快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快乐,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快乐)

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导致贫富分化和经济危机,导致焦虑、不安、恐惧、掠夺、失望、贫穷、尔虞我诈、战争,导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患得患失。

人民经济是天之道,市场经济是人之道。

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人民经济代替市场经济,人民经济代替市场经济是人类的自我救赎否则只有走向资源枯竭、核战争和自我毁灭

人民经济和人民经济的践行载体幸福航母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工具和平台。

天地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生民有命,需组织起来立命;

往圣绝学,大成于人民经济

万世太平,开始于幸福航母

西方有诺亚方舟,东方有幸福航母。

幸福航母将渡全世界人民

到达幸福、觉悟、和平的人类理想彼岸---共产主义社会。

幸福航母渡彼岸,人民经济正乾坤。

作者:崔士忠    202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