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有人情味的官(杂谈)
文/潘国尧
【前言】这个稿子是好几年前写好的,估计是其时不太合适发,今天翻旧稿,感觉还得发,毕竟这个已经成为中央领导需要慰问的“老同志”也早在哪个公园遛了几年的弯了,尽管他也就是70出头了点,但是老衲还是记得他。
郭姓大佬,安徽起步,至少俺在京那几年是感激他的。
世道已经堕落到了地平线以下,普世的价值观被践踏至无形。比如“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P民几百年前对官宦的最基本要求,如今也成了稀缺了。现如今对为官者最低的要求是什么呢?那就是不贪,甚至少贪,至于他在其位是否谋其政,似乎已经退居二位三位了。
当然0.5们会举出一大堆好官的例子,但是P民同样可以翻出一池池的污泥浊水将其淹没。没办法,笼子一旦散架(实际上对为官者几十年中几乎就没编织过像样的笼子),大虫必然肆虐于朝野。
在这样的环境中,P民对某些官宦的点滴好事,都会感恩戴德了。
比如刚刚熬到了70岁退居的某帝都大佬,在京混了十年,除了奥运会上拿纳税人的钱大宴宾客外,其余的政绩实在也乏善可陈,在位期间,雾霾越来越重,交通越来越堵,房价越来越高,物价越来越离谱,看病越来越难,读书越来越贵,总之,全国P民重压之下的煎熬,帝都人民,特别是那些暂居帝都的P民样样都是首当其冲。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混官下去了,老衲依然觉得其在位期间做的一件事,依然值得念叨。
可能是庸官贪官作恶太多的缘故,这样的事,在老衲看来也着实值得念叨了。
这就是该混官上任后倡导的北京精神。那8个字,有6个扯蛋,没记住,就记住了“包容”俩字。
可别小看这俩字。老衲在全国混过十多个城市,对狗官们把控的每个池塘都曾有过深层次的接触,那种死守山头严防P民分羹的下十八烂手段早已见怪不怪了。比如城管守街,比如交警守路,比如户部守户口,比如吏部守编制,比如这世界“独一份”的宣传部守喉舌,比如学衙守办学资格,比如官驿守邮路场站码头等等。总之,能守的关口都有带刀的和掌印的差役伺候,以防城堡外的洪水猛兽觊觎。
但帝都老大这十来年中却能网开一面,实在难得。
虽然四环内这种“包容”很难寻迹,四环外确实成了P民们的天堂。五环虽然仅仅比四环多了一环,但是这多出的一环尽情地释放着生命的张力。
比如那些所谓的“黑车”,那种既无进城通行证,也无其它池塘颁发的各种许可证的车子,在某些犄角旮旯,天天趴活,也很少有被差役驱赶抓走的时候,虽然一年之中也会发动几次大规模的清剿,最厉害的时候,光一个朝阳区就抓走过6000辆无证照的机动三轮。但更多的时候,这些靠着一辆“黑车”趴活的外地人,还是“熙熙而乐”,不但自个儿混个水饱,有的还把老婆儿子给提携了出来,有的祖孙三代开黑车为生,混三代人在比四环多一环的福地硬是撑出一片天地。
再比如那些早点铺子夜市饭摊,一辆板车,一个炉子一个气瓶,把祖传的手艺和家乡的美食变成一条街的风景,城管呢?开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这些同样是由外地人组成的队伍,根本就不想对自己这些一个锅里刨食的众乡亲们动粗,那些专门管他们的上级呢?可能是因为被更上的一级关照过,也就“包容”了。
还有那些与土狗们合伙建“安置房”的家伙,在城郊结合部近乎疯狂地建简易出租房,然后以比四环内低好几倍的价格出租给这些在五环边上活命的外地人。
还有马路边卖各种小商品的摊贩,洗车送外卖的小哥,送快递的小哥,以及修车的,收破烂的,只要够勤劳,大都能混得下去。
去年开始,这种日子似乎要到头了,先是背街小巷的改造,后是整治破墙开店,再后来就是以清除“非首都功能”为幌子的大规模驱赶运动,眼见着那些曾经为活命带来极大方便的各种P民2P民服务项目急剧减少,五环边上的好日子似乎也到头了。而这期间,正是帝都大佬准备退休的时间段。
大佬是从一个相对落后的省委书记任上调到帝都的,这些年,老衲之所以还算顺利地在帝都混,也有他“包容”的一份功劳在内,现在,被“包容”的人们一拨一拨的走了,看来,老衲也得考虑离开了。
昨天去双桥路上找一家小饭店吃饭,找到了只见到了门上的一把大锁。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上次来吃饭,跟店家瞎聊,说是你们那做过省委书记的大佬可能要退了。店家说他退不退跟我有毛事?我说他老人家一退,你这店迟早得关门。
店家当时将信将疑,谁知不到一个月,就真的关门了。
不管怎么说,郭姓大佬还是值得称颂几句,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