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個有進取之心的中國人來說,傳統的奮鬥路徑可概括為五個關鍵字:背景、學歷、資源、人脈、資歷。隨著社會歷史的演進,未來奮鬥的路徑將發生根本的變化,五個關鍵字將是:知識、創新、獨立、個性、理想。
我在勤學的時候,未來的成功路徑被宣講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後來,居然在現代文明風行的時代退變為“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這在我看來,是歷史的一種倒退,是農耕文化的社會關係向現代文明的一種反撲。雖然歷史的發展不一定總是向前的,它會有短暫的向後退行的發生,同時,歷史也有自然的糾偏的巨大能力,而這種糾偏在未來一定會體現在“有個好爸爸,不如自己有文化”。
隨著老年知識份子的紛紛離世,中華民族的自強之路,正在呼喚中國的“新知識分子”來接續這個種族的生存指導,這個新時代社會一定會重新定義什麼是文化和知識與什麼是死亡的文化和非知識,而這些具有被新時代重新定義過的“文化”、“知識”的“知識份子”,將登上中華民族全新歷史的領舞臺,而成為新時代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領舞者,重新擔負起“知識份子”乃“民族脊樑”的歷史重任。
小而言之,一個有事業情懷的企業應當努力發現和尊重這樣的人,並由這樣的“新知識分子”來組閣企業的重要部門,只有他們“知魚性、懂鳥音”,企業才可能更好地發展出企業所需要的知識份子,企業也才可能成為新時代的一部份。
2022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