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背景
云深会麋鹿,本打算学医,却上了“游戏设计”贼船的电竞菜鸡:原坐标加州美高,在西海岸的明媚阳光下度过了完整的四年高中,即将出现的坐标是纽约某“野鸡”文理学校,正准备前往东海岸磕磕碰碰地追逐诗和远方。
标化
美高生在大众眼里一直都是个谜一般的存在:你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他们下 午3点就放学参加社团活动;也可以看到凌晨3点还在蹦迪;当然,更多的人每天学到半夜叫苦连天。那么,作为一名正常的美高生现实里其实在做什么呢? 答:GPA,GPA,GPA。
GPA是申请中最基础的一项指标,3.5以上的GPA就足以让申请者无后顾之忧。我美高四年来最低的GPA是3.8,最高的4.3。在美高,ABCD 对应4, 3, 2,1;最后一个学期GPA取平均值。如果之前的GPA不理想,十二年级上学期可以刷一波GPA。总结了一些小技巧分享如下:
第一,由于最后的成绩并不仅仅只是考试分数,全勤和认真完成作业并按时上交,足够大部分课程保持得B;
第二,维护好和老师的关系,上课多发言刷脸熟,在老师service hour找老师聊聊学习进度和安排,这样老师很可能在Project以及 Presentation项目中适当加鼓励分。
第三,美高大部分学校的AP课程是会给GPA加分的,AP课程的ABCD 对应分数是5, 4, 3, 2(并不是AP成绩算分,相对普通课程来说是非常有优势的,但是考虑到最后“AP火葬场”,量力而行就好啦,毕竟申请季的压力会大到超出想象。
第四,不用过于追求某一门课的好分数,A+和A-都是A,“雨露均沾”每一门课才是GPA的王道。最后,有的课GPA在大学是不算的,比如学校的体育课或者宗教学校的宗教课,那么这些课就可以划划水,把精力重心放到更重要的地方。
托福建议尽早准备。我十年级首考91,然后十一年级刷了两次,分别100 和102。100是托福一个分界线,虽然足够申请排名30-60的学校,但如果目标 Top30需要更高的分数。友情提示一下,如果有美高的小伙伴上了完整的四年 Regular English Class(非留学生语言班)是可以不考Toef1的。
作为理科生,SAT和ACT里我选择了有科学部分的ACT。ACT的标化之旅异常坎坷:我最后的结果ACT单次最高29拼分30,写作9。由于没有安排好时间,压力过大,无法好好休息,精神不集中导致越刷越低。出分晚的小伙伴很容易遇到这种情况,建议与其钻牛角尖不如转而专注文书。在这个标化越发膨胀的时代,纠结于选考“难出高分,不确定因素多”的SAT 还是“相对稳定”的ACT,个人的感觉是:如果更擅长图表数字分析和语法完型填空,可以试试ACT;如果对自己的阅读速度不够自信,那么SAT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ACT的阅读提分是非常非常缓慢的过程,而且出分情况很大程度决定于考试那一天的状态。
其他成绩有精力的话可以刷一下SAT2,最好和专业相关。我因为当时专业 不确定,选择了最稳妥的数学,出分780,虽然不满意但也足够了。
我的标化总体来说代表了一个平均值,中规中矩,没有很亮眼的高分,也没有出现低分高录的奇迹:申请中唯一 top30的学校,南加大,非常干净利落地拒绝了我。
活动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我的活动都是很接地气的活动。没有大型知名的国际性project或者竞赛、也没有夏校研究所和实习。我的活动塑造了“ caring and responsible ”的申请人格。没有条件做活动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下我的思路:
我的活动list里最重要的三个活动:
三年的教堂幼教:这是一个从刚进学校就展开的自愿项目,由于大部分美高都会要求义工,我就选择了去附近教堂做教堂幼教,负责给年龄过小而不能参加礼拜的小朋友讲故事、喂零食、玩游戏。每当看到小朋友亮晶晶的小眼神,就有要把他们亲亲抱抱举高高的欲望。但是熊孩子们熊起来也是极度挑战耐心的。这类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去一次两次很简单,但是去一年两年就很考验时间管理能力。当然,时间越长的活动含金量也越高,能更好的展现自己的兴趣和性格。
学校的math peer mentor:这是一个贯穿我四年高中的活动,每周都会给
学校学弟学妹的数学查漏补缺。文书中讲述了我是如何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的,以及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这个活动不仅仅是申请上的一栏,更多的是教会我如何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朋友成长成会换位思考的成年人。
Counselor办公室的秘书:这个是我申请季才申请的工作,工作内容是写校报和帮助counselor处理各种文件以及准备college fair(由于经常在counselor 面前晃悠,counselor在我的推荐信里对我的认可度很高),同时帮助很多同学聊天、脑暴写文书,指导填表向学校提交申请等,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情。如何得到这个职位也有一个小故事:学校本来今年取消这个职位的,是我贼心不死地厚着脸皮跑去问counselor才得到这个机会。喜欢就去要,没有机会就去创造机会:at least there is nothing to lose。
剩下的放一些零零碎碎的社团活动和地区的小奖项,展现自己另外一面就 OK了。如果兴趣爱好比较多就可以放心地展现出来,可以向招生官展现更立体的形象。我写了自己创建的游戏社团、投稿经历、地域的美术奖,还有参加过的舞蹈表演之类。
选校
选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一所学校都是自己喜欢的,就算只是保底录取了也会开开心心地去上学。我申请的学校不多,但是每一所都做了大量 Research,官网、留学公众号、知乎等等都是不错的搜索资源,它能让我快速的了解一所学校。
这里是我的选项List:—所Dream南加大,一所Safe WPI,专业都是我喜欢的游戏设计。Target有UCSB,UW,Pudure,Uconn等,申请的都是生物专业。还有一个纯属碰运气的LAC,当时在知乎上搜索特立独行的LAC,就对她一见钟情了,就也傻蹬蹬地跑去申请。 由于排名最高的南加大没有ED,我也就没有ED任何学校。其他学校能EA的就EA,剩余的就RD 了。由于EA时间早,我在2018年十二月中旬就收到了 SLC的offer,这也是我的第一个offer,也是我申请季的最终归宿。
文书
相对于中规中矩的标化,平平淡淡的活动,文书是我在申请季里最骄傲也是最让我成长的部分。和标化、活动不同,文书是最直观表达你个人的形式。文字能坦诚的将我们的过往、内在三观都完完全全地呈现在招生官面前。
先聊聊最令人头疼的主文书:不管任何题目、任何技巧,个人认为主文书就是要回答两个问题: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一个问题告诉学校现在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第二个提前预言一下我度过大学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出于对文字的喜爱和自身定位的迷茫,我从十一年级下学期就开始思考主 文书:断断续续写了六七稿及无数零零碎碎不成章的片段。但是这一切都在我 EA DDL的三天前被我推翻了。当我读着自己所谓的“定稿”,竟然看不出“我是谁”:那些修饰得华丽优雅的故事就像皮影戏,自己只是一个迷迷糊糊的平面影子。我开始讨厌自己的故事,讨厌那些人设和标签,于是我推翻了已经定下来的稿子,最后三天一共睡了不到十个小时,重新完成了我的文书,点击 submit的那一刻有着战士收刀般的从容(注意:高危动作,请勿随意模仿)。
最后的文书是走钢丝的散文写法,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设计好climax,只有大量的自我解剖:我是能独立思考的,独一无二的,无法被任何标签代表。当时读了很多的技巧,但再多再有趣的题材或者再好的技巧在审请季都会变得毫无新意。与其绞尽脑汁去标新立异,不如安安心心写好自己。故事本身不重要,每个人独特的感悟才能表达出真实的自己。这里抛砖引玉放一段自己的感悟:
In contrast to my creative site, logic makes me obsess with data as well as observe and analyze reality from outside of the box. At the same, I am able to express my emotions, fUll of passion and energetic sentiment. Daydreaming me, I travel into fantasy worlds. Existentialist me, I plan schedules and take actions Independent me evolves to be a problem solver and to make instants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Academically I go the extra mile in order to systemically continue exploring wisdom. Artistically, I own romanticism and a rebellious spirit. I am a renegade, rebelling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norms. I am an observer and I am an activist. I am philosophical and I am practical.(前面大量的排比句子展现自己的不同面,不断重复的强调这是“我”,引出文书重点)can' t be defined by a word simply. For better or worse, that is me.(“ 嘿,这就是我!”)
I am enamored with the various aspects of me, so I enthusiastically draw in different ways.(呼应我开头的 hook) I enjoy the 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 of these aspects, all aspects of me. They inspire me, supporting me with different angles to view the world.(展现我和自己的多面性格和解,并且能运用这些性格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Admittedly, too many aspects sometimes get me lost in the riddle of life. But I know I am ready to cross the threshold for the quest, the quest to understand myself and fulfill my mission.(也很坦诚地说出这些性格给我带来的困 扰,并暗示大学将是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的地方)
由于个人奇葩的择校观点,写不出来why school的学校都没有申请,在写 why school的时候还是很愉快的。华大是喜欢她的樱花和雨、即友善又保持一定距离的氛围,还有她的校友和我的缘分故事;普渡是nerdy带点俏皮的学术气氛;UConn就是爱极了她童话小镇一般的田园风格和大学里好吃的自产冰淇淋。申请的每一所学校都有除了学术之外两三个触动我的点,这些闪光点可以在学业理由之外增添温度。
在题材方面,万物万事皆可写文书。下雨天发呆时放一只壁虎进屋躲雨曾经是我的文书素材,对生命的敬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很好地诠释了我为什么热爱生物专业,Bias探索Game Design的第一步;读到喜欢的Sc和Fantasy让我对哲学和人生产生一点小小见解,被我运用到了各个文书里;甚至画画画到崩溃也被写进文书里,学会和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留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大事小事,把 pettydaily life钻研出属于自己的深度。
完全不知道文书如何下笔的时候,聊天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脑暴。和关系最好的好基友聊,和关系最好的老师聊,要是觉得尴尬和网上的沙雕网友也是很好的选择。聊天也不是完全没有主题的闲扯,可以让他们用三个词和一句话形容你,并让他们给出理由。有时候很多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故事会被自己忽略,朋友可以站出来告诉你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评价是片面的且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并不代表他们评价中的自己就是真正的自己,但是作为参考凭据是非常不错的。如果不会让自己不舒服的话,可以聊在过往的人生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十件事。仔细想一想这些事带来了什么影响:性格上的变化?三观的重塑?还是自我认知的重新定位?
脑洞枯竭的时候也不要硬恕,放下文书干点别的事情再回来继续。喜欢什么就去干什么:喜欢读书的就去读书偶遇好词佳句,喜欢画画的就去画画记录情绪,喜欢打游戏的就去打游戏调整心态,喜欢运动的就去运动放空自己。这些平时的爱好会给文书注入新的灵感。我的文书里就有很多我爱的游戏人物语音原句改编。这个是我文书略带中二的结尾,短短的四句话里有三句灵感来源于我的游戏,只有第三句是配合开头的hook结尾以及烘托气氛。
Fogs and brambles can't block my way.
In the current of my path, I decide what the tide will bring.
Sun rises as time flies. Light leaps into my sight with the chirps from early
It's time to embark on my quest.
Ps:原句:I decide what the tide will bring (Cr. League of Legend Nami)改编: Fogs and brambles can't block my way 改编于 Rebellian puts fire in my blood, no one will block my path (Cr. League of Legend Xayah): It's time to embark on my quest 改编于 Victor is the sole author of history, it's time to write our chapter(Cr. League of Legend Xayah)
推荐信
找老师要推荐信没有什么套路,唯有真诚和机缘。
由于没有其他的学术活动,我的推荐信都是找学校老师写的。我找了两个老师,一个理科老师一个文科老师。我的理科老师认识我三年,教过我数学和物理,是math peer mentor的负责人,后来去大学当教授了(给我的推荐信含金量瞬间up)。另一个老师是教我历史和英语的,我曾经和他深入地讨论过专业和择校,可以说比我还了解我的想法。这两个老师一个和活动有关联,一个和我的why school以及why major有关联,他们的推荐信会提到相关内容,使我的活动列表和文书更加丰富。如果没有什么大佬的推荐信,找专业活动相关和认识很久的老师是稳妥的选择。
定校
我收到的Offer里,排名最高的是UCSB,专业最好的是UW,奖学金最多的是WPI,环境最好的是UConn,但是我最后选择去了唯一的不理智选择: Sarah Lawrence College,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学校,小到很多当地人也不知道。 我曾设想过最适合自己的理想型学校,而这个学校刚好就是现实版的幻想, literary dream schoolo这个学校有着独一无二的学术系统:Cross Discipline的交叉专业,小而精的课堂,无专业限制的面试选课,没有生搬硬套的考试而是更多的实践.....大概这里是理想主义的学术天堂吧。我相信大学其实依旧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去寻找,去认识,去了解自己;并不只是一个学到专业知识然后毕业找工作的渠道。就如我的Why School的结尾一样- will not only learn skills to survive,but also the mindset to thrive.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请大胆地挑战自我,去拥抱生命更多的可能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