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校本科申请案例10(卡内基梅隆大学)


 自我介绍

2014年8月前往美国游玩,机缘巧合下,全家做出了留学美国的决定,一个月内匆匆办完手续,我前往休斯顿的一所公立学校上八年级。年后申请到了当地比较有名的法语国际学校The Awty International School, 开始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大学申请之旅。

2019年的大学申请之战,兜兜转转一直难以决定自己的梦校,两年里拜访过的学校没有50所也有30所,基本上所有的top30我都做了研究,但参观得越多发现越难做选择,而且在申请过程中也因为缺乏经验走了不少弯路。但最后我很幸运地在RD阶段被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机械工程专业录取,同时计划双专业修生物工程,也是在申请季接近结束的时候才意识到卡内基其实真的是最适合我的学校。

 

标化成绩

在申请过程中,我的家人一直觉得标化成绩是我的弱项。但我一直坚信的是标化成绩不要求高,够就好。标化成绩是短期最好控制,但最难展现真实自己的板块。我考的标化考试种类比较齐全,SAT、ACT、托福都在11年级下半学期。从考PSAT,AMC时我就意识到自己是考试第一次成绩最高,之后越考越低的人,所以标化都只考了一次。一直注重个人刷题,没上补习班,因此觉得成绩总差一口气。SAT1490, ACT33和托福111/69,英语阅读是我相对的薄弱项,但数学和科学都是满分或者接近满分。我只提交了 SAT成绩和托福。比较注重的是 SAT的单科考试,选择了考数学2,物理和化学的科目考试。数学和物理都考了满分,但是化学相对薄弱了一点,因此只给大学发送了我的物理和数学成绩。

我的高中不像一般的美高,学校不提供任何AP课程,因为国际生很多,所以学习的是IB课程。我很早就给自己定位了理工科的路线,在IB选课中也选择了比较有挑战性的课程:High Level有数学、物理、化学和中文语言与文学,Standard Level 是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和经济。最后拿到的是IB双语言文凭。尽管我们学校是IB学校,但平常GPA还是比较重要的,我们成绩是按照百分制来算的,我的 GPA比较高,申请的时候提交的也都是我的GPA。只有在申请加拿大大学时才发送了我的IB预估分。相对来说,美国更看重GPA和你选课的挑战性,IB考试成绩只是用来抵学分的。

 

活动

课内课外活动一直都是我比较注重的。自认为才艺在大学申请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选择课外活动时我有四个大方向,一是坚持多年的活动,二是和专业相关的兴趣爱好,三是义工类,最后一个就是勇于挑战没有尝试过的活动,并且积极起到领导作用。因为美高学业相对比较轻松,课外活动的时间就特别多,最忙的一段时间放学之后要在学校待到晚上12点。

我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舞蹈,各种舞种都有涉猎,主要学习芭蕾、民族民间和现代舞。原本在国内时也就是周末去跳跳鑽鑽,去了美国之后,反而意识到了特长的重要性,在之上花的时间特别多,每周都大概有10 个小时在跳鑽。当然,除了上舞蹈课,每年还会有studio的大型演出、公益表演、芭蕾舞剧等等,每年还会参加芭蕾RAD的考级。暑假还参加舞蹈夏令营,及各种舞蹈比赛,拿了几个国际水平的第一名。本来学习工程的女生就比较少,加上我的舞蹈特长,相信给我的申请添了不少彩。

而专业相关的活动,我选择的是机器人社。11年级加入机器人社,这个社团活动让我一下子对于工程是什么、我喜不喜欢、适不适合工程有了较清楚的定位。我们每年会参加一个叫做first robotics competition(FRC )的比赛,从设计、切割、组装,到编程等等都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然后带着制作的机器人去参加比赛,在比赛中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不断维修、改良我们的创作。作为队里的Safety Captain,让我重视起机器操作的安全性,学会了遇到各种事故的应对措施。整个团队一起努力,让我们有幸去年参加了FRC的世界锦标赛进行比赛、学习和交流。机器人社团对我最大的益处是让我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像是drill press, band saw,3D printer等等,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设计能力。

我的日常社会义工类的活动有两个。一个是周末去马场帮助残障人士通过 学习骑马进行康复治疗,另一个是在中国人活动中心教不同年龄段的世界友人 们说中文。我选择这两个活动也是因为我自身对大自然和我本人的文化背景的 热爱。本来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参加这些活动的,但活动结束后,却发现这些帮助别人的行为对自己也是一种修行。我帮助过的那些残疾人们一开始很多人都在马背上坐立不安,但每一节课上都能看见他们的进步。而我教过中文的那些学生,从一开始拼音都读不清到能说能写。这些进步让我对“奉献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也真真实实的看到了我们的确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个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哪怕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举动也能帮助很多人。

我学校有非常多的社团活动,并鼓励学生们参加、创建社团。从9年级开始,我对社团采取的策略就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广撒网”。各种各样的社团都积极尝试,例如数学社、羽毛球社、refugee club、半边天基金社等等。而到了 11年级,就在参加的社团中做删减,在剩下的“精选” 中发挥我的领导能力,在社团中担任领导角色,组织各种活动。除了数学社和中国社的社长职位以外,我比较注重的社团有两个:Student Ambassador Council和Dance Honor Societyo第一个社团的工作是代表学校形象向参观学校的学生、家长介绍我们的学校,我的职位是Scheduling and operating chair,负责联系学生并组织各种大型活动。这个社团充分的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责任心和荣誉感。第二个舞蹈荣誉协会则是我自己从头创建的,10年级时意识到我们学校的舞蹈课规模不大,对舞蹈感兴趣的学生不多,创建这个社团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的校友了解并对舞蹈产生兴趣。

美国学校普遍比较重视体育,我在学校跑cross country,还打varsity Lacrosseo,虽然不是特别拔尖,但这也反映了我的多样性和勇于挑战的特质。暑假里虽然没有参加夏校,但参加了一些和专业相关的夏令营,莱斯大学的生物实验室Mikos Lab的实习令我印象深刻,我们了解并参与了他们的研究,目睹了如何将科技和医学结合,比如:用3D打印技术制作机械手,作为仿真手的廉价替代品,让更多人能接受治疗。这个项目对我的启发非常大,也是我想要双修生物工程的主要原因。

 

选校

我选校的历程耗时非常久,非常曲折,走了不少弯路。我们学校规定了每个人只能申请10所大学,因此学校名单也被我大幅度更改了很多次。我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梦校,只知道自己想学的专业是工程。当时counselor让我在学校名誉和专业水平中做出取舍,但因从小养成的藤校梦一直难以选择。高中几年的暑假里按照US news排名走访了很多大学, 是我对大学进行的关于校园氛围和环境的筛选。在参观的时候,除了基本的information session和campus tour,我还选择参观一些工程的 department tour.。这种tour相对人数比较少,也可以对学校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尽管我想学的是工程,但在我参观完后就把MI和加州的几所理工学校排除在外了,总觉得学术环境有点压抑,不是很喜欢那种氛围。我特别喜欢校园不是特别大,校园风景比较好,且和城市距离也不远的学校,就好似 Duke, Princeton和Dartmouth。所以一开始的ED阶段我选择了 Duke作为我的 dream school。 在选择大学申请名单时,我比较注重这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工程专业的名誉、所在城市的安全性、以及学费和性价比。但最重要的其实是和学校的吻合度,是否真正喜欢这些学校,counselor一直告诉我就算是保底学校也要选择自己喜欢同时录取率比较高的学校。

我申请的学校可以分成3档:

第一档 Reach School 有 Duke, Dartmouth, Wash U

第二档和自己吻合度比较高的学校:CMU,乔治亚理工,Cornell, McGill

第三档相对比较容易进的保底学校:凯斯西储,罗切斯特,UT

在EA/ED阶段,我申请了 5所学校(Duke,乔治亚理工,UT,麦吉尔大学和凯斯西储)因为除了我的ED school,其他的学校我也都进了,所以我当时也临时改变战略战术,打算申请更多的reach school。本来是注重第二、第三档学校的,这是counselor给我和大多数同学的策略。因为我在Early阶段进入了我比较满意的学校,才敢把重心放在更多的reach school上。

在择校和专业上,特别是申请藤校时,犯了一个特别大的错误,想在专业上投机。因为我的标化成绩不是特别突出,基本卡着藤校的录取线,而工程又是非常注重成绩的,所以当时没有报Reach school的工程专业,而是选择了比较生僻的舞蹈专业和物理专业。而没报工程专业就会让我的各种课外活动显得和志向不相关,导致了我RD阶段的惨败。

 

文书

卡内基梅隆大学除了基本的common app essay,还需要1篇250字和2篇 200字的文书。我选择的common app essay prompt是介绍背景、特长、兴趣爱好等等。而我选择的话题就是舞蹈。这篇文书我以时间为线索,用倒叙的手法展现我学习舞蹈的经历。以在Serenade芭蕾舞剧里扮演的Dark Angel为开头,讲述我从小学舞蹈遇到的困难,曾几度想要放弃,到在学校成立dance honor socicty的初衷和创建的经过,结尾点出舞蹈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创作这篇文书,突出的不是舞蹈特长,而是围绕:除了舞蹈以外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克服困难的,怎么坚持下来,还有舞蹈对我的启发,对我的个性塑造有什么作用,我又是怎么用这一特长来影响他人作出改变的…文书也和写论文一样,更加注重的是why和how,而what(我的特长是什么)的部分一笔带过了。大学更想通过essay看到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而不是你会什么不会什么。

卡梅19年的三个short answer里,第一个问的是和别人合作的经历和对你的人生影响,我讲述了一个团队工程比赛的经历。在这个比赛中,我和5位其他学校的学生在几小时里需要设计防御洪灾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方法、business plan和宣传方式。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角色,而我比较擅长发现问题,而其他人根据我发现的问题迅速给出解决方案。在这个比赛中发现不同性格的人一起合作取长补短的重要性,也见识到真实的工程是什么样子。第二个文书问了你选择某个专业的原因。我讲述了从小喜欢拆家电、对探索发明有浓厚的兴趣,讲到在机器人社和大家熬夜做机器,在比赛场上奔跑维修讨论比赛策略,还提到在生物实验室实习的经历等,启发我想涉猎生物机械工程领域。第三篇是自由发挥空间比较大的短回答,可以写任何你想让大学知道的关于你的内容。我的选题还算新颖。我讲述了小时候的跳伞经历,还有去各地旅游,尝试各种体育探险项目,比如说潜水、划皮划艇、徒步、滑雪等等,借此展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在每次探险中,努力尝试新的挑战,努力克服自己对未知的恐惧,突出了勇于踏出舒适圈的精神。

在填写common app的时候,我的获奖和课外活动比较多,超过了表格的上限,所以我选择填写的奖项是按含金量、地区级还是national来筛选。同时,我每一个对应的才艺只选了一个奖项来展现我的多样性,在选择课外活动时,先写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花费时间最多的活动,然后是能展现我的leadership和volunteer的活动。

 

推荐信

我一共提交了 3封推荐信,一封来自counselor,一封是11年级数学老师写 的,另一封是化学老师写的。选这两个老师是因为我选理科,数学是我的强项,数学老师也是我的B extended essay的指导老师。化学老师则是因为他同时也是 我机器人社的supervisor我觉得在选择推荐信老师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对 这门课的兴趣、在这个课上的表现、和你的专业是否相关,以及任课老师对你的印象,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一定要给老师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封信,等到最后一刻再找老师是大忌。


补充材料

我在申请期间,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互动非常频繁,如写邮件询问问题等。还有比较加分的一项是我参观了 CMU的一个Turn Tartan Overnight活动。这个活动是在上学期间参观学校,和大学生一起上课,并借宿在学生宿舍。这次活动让我认识了不少学长学姐,还有很多科、系的教授们。卡内基梅隆为了保证公平,不喜欢你提交额外材料,比如 portfolios个人网站、才艺视频等等,但是这个活动在 application portal上面有记录的,也能反应出你对学校的兴趣度。

 

结尾

申请季是整个高中生涯中压力最大阶段。对我来说更像一种梳理,总结以前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收获,同时也让我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申请中,最最重要的是展现出真实而独特的自己,不要擅自揣测大学想要怎样的人而迎合这样的需求。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被ED学校拒了之后,心态非常崩溃,那几天在学校甚至忍不住想哭出来。事后回望,十八年来,我一直是顺风顺水,没遇过太多困难,这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练。在—些学校的拒绝信中我也意识到学校的排名、声誉随时都可能变化,只有在适合自己的学校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细节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松惠MBA songhvmba

美国本科申请案例9(威廉玛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