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滤芯堵塞、泵不工作、产水TDS值上升等故障是净水机比较麻烦的事情,那么净水机漏水更是令人头疼不已的问题。造成净水机漏水也是来自多方面的因素,诸如产品或零配件本身制造质量不良、售后服务品质缺失、进水管网突发“水锤”现象等,少量属使用者人为所致。所以,预防净水机漏水,应该是所有净水机厂家、商家及使用者高度重视的事情。
净水机刚进入我国市场的时候,因产品技术及制造工艺尚不成熟,净水机漏水几乎成为必然,或者说只是发生概率大小的问题,尤其是沉压零配件的质量问题,部分较早进入净水行业的品牌公司算是吃尽了苦头,当年笔者担任净水工厂售后负责人期间,处理过多起重大的漏水事件,有时,仅一个小小接头不良,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进入本世纪一零年代以后,随着各大家电品牌及厨卫企业的纷纷加入,以及部分国外成熟技术的陆续引进,净水行业的产品技术及制造工艺都得到很大提高,净水机漏水机率大为降低,但因净水机安装数量在逐年提高,净水机漏水事件并未降低多少。总体来看,现在净水机漏水的原因大致归为三个方面,一是采用假冒伪劣产品或部件,二是未按规程安装或维保净水产品,三是供水管网压力不稳定。
据了解,目前很多品牌净水机公司及上游零配件厂商,都制订了较为完整的技术标准及质量要求,并导入了相对成熟的品保体系。行业内也陆续出台多个家用及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净水机规范,几乎覆盖各类净水机、零配件及售后服务的方方面面,在结合国情的同时,部分也参考了NSF等国际权威机构标准,说明我国净水产业正在与国际并轨。
例如2010年12月发布《家用及类似用途反渗透净水机》所规范的结构性能测试,反渗透净水机整机及沉压部件的“静水压力试验”为最高工作压力的两倍或十二公斤,“循环压力试验”(俗称“水锤试验”)在零到十公斤或最高工作压力下,重复试验十万次,而沉压部件“爆破压力试验”更是要求在最高工作压力的四倍或二十七公斤以上。实际上很多品牌净水机及其沉压部件的制造都执行更高的企业内部标准,甚至有些专业厂家对沉压部件的“爆破压力试验”达到三十五公斤以上,“循环压力试验”也提高到二十万次。
然而,净水机漏水事件在市场上仍时有发生,除假冒伪劣产品及部件充斥市场外,就是不专业的售后服务及供水管网“水锤”。当然,净水同行及广大客户并不需要担忧,这些都是可以积极预防的,即使发生漏水事故,也可以借助一些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财产受损。首先,通过正规渠道采购净水机及零配件。第二,加强售后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及服务技能培训。第三,制定各项上门服务的标准,特别是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第四,配备水压表、减压阀、漏水保护器等工具及备件。第五,注重向用户宣导净水机使用的安全事项。
就家用净水机而言,零部件用好了即可解决八成以上的问题。所以,奋战一线的净水机经销代理应重点把控零部件的采购渠道及来料检验,这可大大降低漏水概率。比如滤芯、滤瓶、膜壳、管线、接头、高低压开关、电磁阀等沉压零配件,建议参照行业标准操作,至少,通过十万次“循环压力试验”及三十公斤“爆破压力试验”的才可以投入使用。
净水机是“三分产品、七分安装”这话说得很有道理,空调安装不良会影响制冷制热,而净水机安装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制水,还有可能导致漏水事故的发生。所以,笔者总结了净水机安装“铁三条”供诸位参考:第一,原水压力四公斤以上的必须加装减压阀;第二,厨房未设地漏的必须加装漏水保护器;第三,用户家中无人时必须关闭水源、电源。去年年底,同行碰到一桩漏水事件,产品安装时小区自来水尚未开通,用户就让售后装机,数天后小区物业开始准备供水,在供水管网调试中多次开启、关闭水闸,管内水锤反复冲击之下,导致第一级滤器爆裂。
各地因净水机漏水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往往是因为用户不在装机现场,不能及时发现漏水及关闭水源,而该事故发生时也是如此,用户尚未入住,漏水不断漫延、受淹面积扩大、泡水时间延长...目前该事故尚在处理中,赔偿自然无法避免。这一教训再次提醒我们:第一,现场未通水的可以送货到位、但不要装机。第二,用户未入住的必须关闭水源、电源。第三,无论是安装,还是换芯、维保,都必须在净水机运行状态下检查所有连接点,检测高、低压开关,测量纯、废水流量。第四,售后人员离开前必须向客户交待,如长期外出、家中无人的必须关闭水源、电源。
防微杜渐!就在笔者发文的前一天,南方的同行兄弟替一别墅用户更换滤芯,结果正是这根洋品牌滤芯不堪水锤冲击而破裂,初估损失高达数拾万。水锤效应是指给水泵在启动和关闭时,水流冲击管道,产生的一种严重水击现象。水锤产生的瞬时压强可达管道中正常工作压强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这种大幅度压强波动,可导致管道系统产生强烈振动或噪声,并可能破坏阀门接头,对净水机等涉水产品也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因而,几乎所有净水产品所标示的适用原水压力为四公斤以下,而超过四公斤水压的必须加装减压装置。现在,不少家庭厨房未设置地漏,这种情况下,一旦净水机意外漏水就无处可排,为防万一,加装漏水保护器是必须的。两年前省城一户新装修别墅遭洋品牌净水器漏水,其财产损失也高达数拾万。事后分析事故原因,一是安装人员进水三通球阀未安装到位,二是没有安装漏水保护器,三是用户未入住的情况下也没有关闭水源。
警钟长鸣!曾有几位做净水多年的朋友对此不屑,他们表示安装过几百、甚至几千台净水机,都没装漏水保护器,也没出过什么事嘛。笔者认为,这种事情就是以防万一的,有时,可能因为我们的一个小小的疏忽,所造成的损失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有商誉上的。就在四年前,一位华中地区的同行问笔者有没有膜壳上盖?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所代理的净水机,有一款机型的膜壳已在其他市场出现“自爆”问题,因而,他想采购一批的膜壳上盖备用。
膜壳上盖自然是不能单独发货,一是不一定匹配,二是如把上盖发给他、剩下的膜壳给谁用?后来他拿了一批整套的膜壳,稍带进了点韩国原装ST漏水保护器。两周以后的一个清晨,他打电话问,有没有漏水保护器膨胀棉?他进一步说,这次漏水保护器可起了大作用了,有台上文提到的净水机装于一个机房,晚上是无人值班的,那款净水机的膜壳恰恰在半夜“自爆”,好在我们同行提前加装漏水保护器。
次日早上,机房人员上班后发现净水机不出水,随即电话报修,我们同行赶到现场后发现仅净水机周边有少量水迹,用户甚至没有发现净水机漏水。于是,笔者告诉他,韩国ST漏水保护器本身就多备一个膨胀棉,打开下盖便能发现。事过几年,每每想到此事我们同行仍心有余悸,所幸那个膜壳自爆的前几天,他借着巡检之名,悄悄加装了漏水保护器。
事实上,漏水保护器并不能预防漏水事件的发生,但它可有效的阻止漏水大面积漫延,大大降低财产受损程度,甚至能做到最小损失。而同个品牌在山东一位县代就没这么幸运了,新招安装人员一台净水机安装时,因用力不当造成压力桶球阀内部开裂(暗伤),当时没发现,事后球阀彻底裂开,漏水赔偿上万。事后该县代叹息,这一万块可买多少漏水保护器呐。实际上,新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及服务技能培训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目前,市场上的净水机大量采用快接件,但还有部分零配件仍保留丝口连接,比如滤瓶与膜壳、增压泵、压力桶球阀及净水龙头等接口。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缠绕过多的生料带,也不要拧得过狠,更不宜采用工具旋拧。比如,压力桶自带密封垫圈,少量缠绕生料带数圈,以手劲上紧球阀即可,特别是有些压力桶是金属丝口,球阀是塑料件,旋拧过头极易发生开裂,有时仅产生“暗伤”而不易被发现,这就为以后埋下漏水隐患。此类情况,在连接带有丝口的滤瓶及膜壳时也要特别注意。
快接件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一般就净水整机来说,建议尽可能采用同一品牌的快接头与管线,这不仅为了一旦发生事故便于界定责任,同时也考虑到同一品牌的快接与PE管匹配性较好。针对有些快接厂家参照CCK管线配套的,也要与供应厂商确认无误后才可投放使用。使用快接件,还有几个小细节需要再三强调的。
其一,将PE管插入快接时一定要插到位,否则,虽然PE管不至于脱落,但PE管口并未抵住快接内的密封圈,这样极易造成漏水,一般在插管时手上应有明显感觉。其二,有些快接采用双O型圈,连接自带插杆的净水龙头、压力开关等部件时,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应更换匹配的快接头。其三,非“免卡”快接一定要加装“锁卡”,所有暴露于机外的连接件,包括穿板接头、压力桶球阀、快接进水三通球阀、快接龙头快接头,无论是否“免卡”都应加装“锁卡”,这是防止使用者不慎磕碰而管线脱落的可能。其四,换芯及维保过程中需要动到的快接、PE管,建议每年或每三次更换新的。
一旦发生净水机漏水,最后一道“防线”可能就是产品质量险,实际上保险并非预防漏水的方法,只能算是漏水发生以后,减少或说分担有关厂商赔偿、弥补有关用户损失的常规措施,当然,事情走到保险流程应该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一般净水机投保产品质量险,大意是因产品本身制造原因造成用户财产受损,有关承保公司予以受理,而且其额度多设有上限及下限,俗话说“十赔九不足”。所以,并非上了保险的净水机就一定净水无忧了,重点还是在于预防(下图为加装韩国ST漏水保护器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