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益峰:独龙下山,明太祖朱元璋孝陵地理格局分析


   文/陈益峰

 
  明朝的第一个皇帝,高皇帝朱元璋的孝陵,地理格局非常神奇,为明朝初年国师刘伯温的作品。
 
  笔者去南京出差,专门去研究过孝陵的地理格局五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关于独龙穴的格局笔者见过十几个相似的案例,但是没有见过一个如此富贵的格局。
 
  1、刘基为明朝初年国师
 
  地理界,能够真正挤进国师的人,极其少见,正史记载,刘伯温是一个真正的国师,明廷给他册封的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正二品官员。太史局为主管天文、地理、占卜等工作的部门,刘基为最高长官。明史,直接评价说他料事如神,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对很多问题的预测,都是比较准确的。
 
  《明史·刘基传》原文: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
 
  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为资善大夫、上护军,封为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
 
  白话注解: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县人,小时候聪明异常,元朝至顺年间中进士。
 
  不久(刘基)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洪武(明太祖年号)三年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任命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
 
 
  古代朱元璋的真实画像
 
 
  侧面远看,孝陵位于钟山阳面,早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就已选定紫金山为自己死后的长眠之所。
 
 
  正面看孝陵,钟山阳面,垂长乳,束咽过峡,起顶结穴
 
  2、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其周边的明功臣墓,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桢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
 
 
  孝陵在南京城的东面,紫金山南麓
 
 
  钟山上时常有云气,缓慢的升起,气色红中带紫,智者说其上有王侯之气
 
 
  贵龙重重出入帐,贱龙无账空雄强。龙脉从帐中穿出,穿心正出,不偏不倚,逶迤活动,穿帐贯穿。钟山左右有东、中、西三峰,为华盖三峰,而以中峰最尊,孝陵恰好处于中峰之南玩珠峰下。
 
  3、刘伯温卜选的孝陵
 
  孝陵为明朝初年的国师、太史令刘伯温等人卜选。
 
  此事明代末历史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钟山》,叙述了明太祖朱元璋陵墓明孝陵的选址过程,原话如下:
 
  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
 
  高皇帝 与 刘诚意、 徐中山 、 汤东瓯 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
 
  白话注解:
 
  钟山上时常有云气,缓慢的升起,气色红中带紫,智者说其上有王侯之气,有龙脱皮之后,藏在其中。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想卜选自己的陵墓,命令诚意伯刘伯温,以及徐达、东瓯王汤和等三个开国朝臣,到南京东郊钟山一带寻龙点穴。众人各自把看准的风水宝地,分别写于纸条藏在袖内,一同亮出来时,竟然都是独龙阜。最后朱元璋的孝陵选址在独龙阜。
 
  大门的左侧有三国吴主孙权墓地,大臣们准确将其搬迁,朱元璋说:孙权在历史上也是一条好汉,留他的墓地,在前面守门。
 
  4、孝陵的地理格局
 
  孝陵的选址,总体是成功的,明朝后来虽然历经风雨,但是朱氏家业三百多年的辉煌,六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大富贵的气息。那些眼睛只盯着人家的缺陷,看不到人家成功的人,终究只是一个小人而已。任何一个家族,短寿、疾病、争斗等等,都是此起彼伏的,哪怕是父子二人,一旦有权力和利益时候,常常也是矛盾重重,皇家更是如此,地理不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朱元璋去世之后,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建元元年,燕王朱棣谋反,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朱棣即位,朱允炆被废。开创了四十多年的永乐盛世,也反应了刘伯温作为国师的地理水准,是非常过硬的。
 
  人的成功还有很多因数,除了地理之外,还有天时和人和。地理是不能单独成事的,一个再好的地理,遇到一个懒汉,或者天时不助,终究难以有所作为的。一味神吹,夸大地理的作用,神吹起死回生,鼓吹凭空富贵,懒汉变富翁,文盲可以做官等等案例,这些东西都是不现实的,至少很难实现。
 
  所以一个成功的地理先生,需要一个有福而勤奋的东家,也需要赶上一个好的时代,才能成就不世之功。
 
  所以刘伯温是幸运的,一代国师,高超的地理技术,遇到了正确的人,也遇到了好的时代。
 
 
  穷源千仞,不如平地一堆。地理龙法讲究,虽有秀山千仞,总不如平洋一堆者贵。因为山谷正发龙之初,其气正盛,即涌起高峰不难也。而此处地处江淮平原,平地气已平伏,此处更复涌起一堆,如果不是龙气兴旺至极,很难有此高山凸起。
 

 
 
  千里来龙,但看到头一节。此地华盖帐中抽脉,滚落下平岗,或起或落,揍弄曲曲,过峡度脉,蜂腰鹤膝,顿跌飞舞,气脉非常细嫩灵活
 
 
  外拱千重,不如眠弓一案。外锁虽多,远而不近,弯弓一抱,贴身人怀,近而易发,所以可贵。弯弓一抱入怀,愈近愈发,愈贴身愈发速,是十分宝贵的
 
 
  孝陵的总体建筑平面布局
 
 
  冬天,鸟瞰孝陵建筑群
 
 
  宝顶,特指皇家陵寝主人的坟墓高高隆起的土丘,底下是地宫。宝顶用白灰、沙土、黄土掺和成“三合土”,一层一层夯实,又用糯米汤浇筑,同时加用铁钉,所以十分坚固。金星左侧面两边开钳,形如蝉翼,抱卫穴场,穴在金星顶部附近。
 
 
  从明孝陵墓穴所在的独龙阜,向北看,作为祖山龙脉的钟山向南开肩展翅,帐中出脉,山势陡降百余米,拖出长乳一根,名叫独龙阜,玄武垂头
 
 
  后龙开屏列帐,陵区负阴抱阳,左右护砂,环抱拱卫,溪水分流,藏风聚气。左右包裹重重,大帐开出左侧枝脚为外侧龙砂,转身回头过堂做案山
 
 
  气脉兴旺,星峰端正,左右护卫紧密,罗城紧固,内堂紧凑,外堂宽敞
 
 
  鸟瞰孝陵,正体金星开口结穴,星辰端正,星体清秀,龙脉尊贵,主极品之贵
 
 
  明朝的孝陵建筑格局图,按照八宅的风水思路建造的,所有皇家建筑,全部是八宅的思路建造
 

 
 
  孝陵采用截葬之法,龙之尽头,堂局不美,前去很难不结穴,斩截前方余气,而后节堂局完美,生气融聚,故龙气所在,必在气血通行、刚柔相济之处,截其生气,富贵双全久远,但是然左右流水本两分,初年小败,然后 重新兴隆
 
 
  入首起金星开窝,阴阳相接,中有微突,为少阴之胎,采用吞葬之法,太阳凝少阴之气,从阳入聚,气犹如人之吞物,将棺送入洞中,用土封好
 
 
  鸟瞰孝陵地宫吞于正体金星之下
 
 
  明代皇陵建筑模型图,后来所有皇陵基本都是这个格局
 
 
  正面近看孝陵的神道
 
 
  正面近看孝陵的文武方门
 
 
  鸟瞰享殿建筑群
 
 
  正面看享殿
 
 
  正面看享殿,修建在三重的台基之上,皇家建筑,采用三层台基,为台基中的最高等级。
 
 
  侧看台基上的享殿
 
 
  侧看台基遗址
 
 
  正面近看享殿
 
 
  侧看台基上的享殿,享殿建筑为后来修复的,原始建筑远远大于此
 
 
  透过内红门,看方城和明楼
 
 
  内红门内,看方城和明楼
 
 
  鸟瞰方城,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均用巨型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
 
 
  侧看朱元璋陵墓前,修建有溪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之
 
 
  近看方城和明楼
 
 
  明楼正面,明楼在方城之上,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每扇门上面的门钉为9行,每行9颗,以显示九五之尊。
 
 
  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
 
 
  明楼内立有帝庙谥石碑
 
 
  方城内,宝城南边石壁上,民国时期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
 
 
  陈益峰师傅与徒弟在碑前测量,孝陵为子龙入首,立子山午向正针。
 
 
  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朱元璋墓的地宫就在这下面,埋葬深厚。穴后穴星非常端正秀丽,支葬其巅,垅葬其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