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魔效应释义
恶魔效应,指人们讨厌一样东西,就会讨厌和它有关的一切;对一样东西的某一方面产生了讨厌,就会演变成对它全方面的讨厌。
二、恶魔效应出处
恶魔效应最早出自菲利普·金巴杜的书籍《恶魔效应:由善及恶之全解》。后来,心理学家用它来表示一种“恨屋及燕”的心理倾向。与“光环效应”正好相反,但都是一种片面又偏执,推及其余的表现。
三、恶魔效应公关释义
讨厌会引发更多的讨厌。一些公司在广告中就会利用恶魔效应,用产品对比的方法,让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商品产生讨厌的情绪。这种把对手当反面材料的广告被称为“比较广告”,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成就了不少经典案例。
此外,企业在有负面事件爆出后,及时诚恳地做出声明,可有效地防止恶魔效应造成的影响。企业若对负面信息置之不理,恶魔效应下,消费者会从对一件事情的不满,演变成对该企业所有事情的不满。
四、恶魔效应公关案例
2017年5月17日,一张美团的招聘信息截图,在网络上传开了。截图中显示,招聘的岗位是产品运营,最后由一栏直接否定项:其中包括“原则不要黄泛区及东北人士”。此事一出,就遭到大批网友的不满,指责美团在招聘中存在地域歧视。
没过多久,美团就在微博上紧急回应,称“此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招聘要求,该员工正被拖出去打。”随后不到两小时,美团又发布正式声明《关于美团点评员工田源的违纪通报》,表示已经将这位使用不恰当言论的员工辞退。
美团对此事的公关处理是很成功的。因为地域歧视绝非小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全社会对美团的讨伐。这不仅将影响美团以后的招聘工作,“恶魔效应”下,人们会因此讨厌美团的方方面面,甚至不再使用美团的服务。
事后,有不少自称是美团员工的网友也在微博上发声。有的人补充了当事人和当时的具体情况,其中有人说,田源并不是HR,那条招聘消息一经发出,公司内网里就有上百号人出来骂他,有的人则是站出来力挺美团,以维护公司的形象。正是美团公司的上下团结,才使这起负面事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五、禁果效应释义
“禁果效应”也叫“亚当与夏娃效应”,是一种基于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心理学效应。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反而激发人们更强烈好奇心而造成的逆反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具体表现是: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越想掩饰某个信息,却越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人们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 。
六、禁果效应出处
“禁果”一词起源于《圣经》中的《旧约·创世纪》。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现引申为:因被禁止而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了解、得到一些东西或信息的诉求。
七、禁果效应公关释义
在公关活动中,刻意营造神秘感,使公众无法自由获取产品信息,“禁果效应”下,公众往往会对被掩盖的那部分信息有更强的了解欲望,对产品产生更大的兴趣。反之,如果每次都让消费者费尽心思才能买到梦寐以求的产品,那么他们就会对品牌产生消极评价,这样就消耗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八、禁果效应公关案例
越是禁止的越具有诱惑力,无法知晓的“神秘”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的诱惑力更大,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诉求。因为受传者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一种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在受传者心里形成接受空白,这种空白会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了解的欲望。
制造“禁果”的目的不是真的禁止,而是为了达到进一步扩大宣传的目的。这种故意包装出来的“禁果”,能够引发受众的探究意愿,从而达到扩大品牌知名度的目的。
在苹果新品发布会之前,苹果公司都会放出口风,但是却又讳莫如深,闭口不谈。这就吊起了全世界Fans的胃口,人们翘首以待,纷纷猜测其新功能、新外形。同时,坊间所谓谍照、设计图也是不断横行,这更加剧了人们的好奇心,激发人们想一睹为快的猎奇心理。而每年苹果新品发布会只给出大概的发售时间,没有准确的时间表。甚至,在提前放出的日期临近时屡屡跳票,放出消息称发布会时间往后推迟。在吊足了Fans的胃口后,苹果公司CEO不紧不慢地登上台,不经意间从后口袋里或是信封中掏出令人惊艳的新款苹果手机。“禁果效应”下,就有了风雨中排队三天只为抢购全球第一台iPhone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