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益峰: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情,对地理先生的启示


 文/陈益峰

 
  昨天,2021年5月22日上午,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日子,甘肃白银举办的一场马拉松比赛遭遇极端天气,在172人参加的百公里越野赛中,竟然有21人遇难,其中包括多名国内越野跑的顶尖选手。
 
  这件事情,对地理师傅有很大的启发,有很大的关联,所以笔者想说一说。
 
  很多媒体铺天盖地的批评当地主办方,我觉得,有点冤枉人家了。百公里山地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是挑战人体生命的极限运动,不是适合于普通老百姓的运动。既然是极限运动,就有重大的风险存在,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得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
 
 

 
 
束咽抬起穴山为蛇头,穴位在七寸位置,上山蟒蛇,刘氏后代兄弟二人均是富贵
 

 
 
龙脉自少祖山下来,气脉陡降数百米,其势摆掉,星峰磊落,枝脚活弄,行度摆拽,如鸾翔风舞,如鱼跃鸢飞,欲进复却,欲止又行,大八字送小八字,个字层层中抽,器宇不凡,到头有大地融结。五马归槽,秦良玉大都督府,曾经选址中益乡中坝寺
 
 
陈益峰师傅,独自在高山顶上,研究地理
 
 
陈益峰师傅,向老人询问本地的山川情况
 

 
 
陈益峰师傅与徒弟,在古墓前研究地理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情,对地理先生的很多启示,主要是两点。
 
  1、山地运动,风险本身就很大,地理师傅常年与山林为伴
 
  笔者是职业地理师傅,常年在山里行走,在高山上徘徊,深知百公里的山地运动是什么概念?这本身就是要命的工作,这是挑战极限的。
 
 
 
  地理先生,在山里整天整天的行走,笔者计算过,一般从早到晚,行走的山路最多不过三四十公里。实际上已经很疲倦,很不容易了。笔者经常遇到极端天气,太阳过热,容易中暑,天气过冷,容易失温,山里还有虫蛇猛兽,陷阱深洞、野兽捕捉夹子、电网等等,都是要命的东西,笔者常年与采野蘑菇和采草药的人为伴,一般在山林里穿梭二三十公里,是很常见的,实际上已经挑战极限了。
 
 
 
  笔者的父亲,虽然年近七旬,但是特别喜欢在山里转悠。去年,我们结伴一起,在山里研究地理,还在山里迷路,遇到鬼打墙,走了三圈,总是走不出来。因为高山地区的丘陵地带,地形太过相似,加上山上植被过于茂密,道路不清晰了,所以我们走一段时间,就发现还是走到原地。但是我们都是常年在山林行走的人,心里不着急,父亲用刀在树上一直做标记,最后我们一起走了出来。
 
 
 
  我与父亲,都是放羊、放牛出身。笔者五岁开始放牛,山上的每一个石洞、每一个荆棘的密林,每一个悬崖峭壁,我都去过,并且是一个人去的,那时候的小孩命不值钱。这是基本功,所以笔者长大,研究地理技术,一个人在山里转悠一天,不觉得害怕和孤单。
 
 
 
 
 
  我的父亲一直支持的我的做法,他觉得这是正常生活,没有什么危险。但是实际上,对普通人来说,真的很危险。笔者有一个常年结伴上山的采药人夫妻,去年在山里遇难了。他们不小心碰到了大马蜂,男人很鸡贼,赶紧跑,怕的太快,大马蜂追不上。而媳妇有点笨拙了一些,蹲在原地,用药篓子顶在头上,最后没有逃过死神,被大马蜂蛰死了。
 
 
 
  大山本身就是喜怒无常的特性,我们选择了地理工作,选择了与大山为伴的职业,就要做好牺牲的准备,为了我们神圣的职业,为了我们伟大的地理的工作,即使倒在路上,这是我们的最好的归宿,无怨无悔。
 
 
 
  我们既然是研究地理的人,即使倒在路上,也不能怪罪任何人,这或许是我们的归宿和命运。那些参加极限活动的人,也是如此,自己的风险,自己需要把我,失去了这个能力,总是依赖别人,怪罪别人没有服务好,这是不对的。
 
 
 
  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不要害怕牺牲,不要指责谁没有为我们服务好。如果不具备承担重大后果的心态和能力,就不适合研究地理。只适合端着茶杯,穿着长袍,蓄着长发、长须,在屋里神吹即可。极限运动的人员也是如此。
 
 
 
  笔者曾经去山里研究地理,拉着两个向导,去研究一个著名家族刘氏的祖坟区域,在原始森林中,来回走了近五十公里,整整在密林里穿行了十三个小时,实际上已经挑战极限了。所幸向导早年是长期去高山砍柴的农民,非常精干,非常务实,所以我们没有出任何事情。
 
 
 
  我们一般去山里研究地理,所行走的步数,控制在10万步之内,大约是五十公里。一般是走五六万步,大约二三十公里,这是相对比较安全的。
 
 
 
  我们地理人,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把专业当着命根子,但是更要敬畏大山,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山地马拉松爱好者,更加需要如此。
 
 

 
 
将至而未至到头之处,顿气星峰,得一天然平坦之处为穴场,骑龙结穴,但是骑龙不成,王侯不出,出了草寇
 
 
绣花岭,结穴之处虽然有停驿之势,褥毡平稳,但是无藏聚之形,左右陡峭,出三个瞎子,三个短寿,一个坐牢
 
 
壁上挂灯穴,气脉非常兴旺,邓氏后人连中科甲,后人好几个王牌985大学
 
 
禄存结穴,没泥龟,向家后人发丁上千,以高田高地为龙为砂,低田低地为堂为界,旁分两砂,中出一段,以脊脉微高为顶,以薄唇吐出为面,两旁有微分水痕,水外有微高钳局界水在内,钳局在外,其水自穴旁分开,而合于唇下
 
 
山里老人的见解和观点,是最可靠,最接地气的
 
 
老人中的明白人,对山里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对家族的历史如数家珍
 
 
陈益峰师傅,与徒弟在田里吃方便面,没有热水,就用泉水泡方便面
 
 
陈益峰师傅,独自在山里行走,遇到挑粪的农民,打听山里的地理情况
 
 
遇到山里的乡绅(退休教师),非常喜欢地理,主动拿出家里的家谱,与笔者一起,所在青石板上,研究其家族的历史
 
 
侧船地,胡氏后人发丁三万,两个从二品武将,左右缠护很多,古语说: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2、农民、牧民是最可靠的人
 
  这次山地马拉松,遇到极端天气,放羊大叔朱可铭,救下了六人。在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中,他是最可爱,最伟大、最值得信赖的人。
 
  我们在地理研究过程中,也发现这个问题,山里的农民、牧民是我们最可靠、最值得依赖、最值得团结的对象。
 
  山里的农民、牧民,长期在山里生活,什么样的天气和地形,他们都见过,所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远比一般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强很多。山里的农民或者牧民,很多都是非常智慧的人士,他们走的路很多,对附近的地形非常了解,很多犄角旮旯都去过,对当地的家族历史非常清晰,常常特别能说,特别务实。
 
  其实地理先生也好,山地马拉松爱好者也好,如果能够在山里放牛、放羊一年,这是最好的基本功的培养。
 
 
风吹罗带穴,徐太师墓地,后人官至正一品武将,此龙出身特异不凡,穿落传变,尽头融结富贵之穴。贵龙身上护从多,重重环抱,层层护卫,叠叠迎送
 
 

 
 
黄蛇赶蛤,陈氏六品老祖坟区域,蛇头结穴,山峰星体端正,展肩开面,落脉优美,真龙经千百里行度,到此落脉结穴
 

 
山里行走一天,确实太冷太饿,走不动了,地理扯了一个萝卜,在溪水里洗干净,直接吃了,顶一下饥饿
 

 
 
陈益峰师傅,一个人坐在坟前,点上香烟,思考地理规律,思考山川的大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