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整形美容手术室5s管理实施案例


 

 

1.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某院是三级综合性医院,整形医学美容手术室是门诊重要科室之一,是独立设置专用于整形医学美容手术室,使用面积200平方米,布局分布(由里向外)手术间、准备间、接待室,手术间按照三级医院要求配置,设施、设备、物品全齐。医患人员6名,医师4名,护师2名。业务开展内容:各种体表肿瘤切除(脂肪瘤、乳腺纤维瘤、色素瘤、淋巴瘤)双眼皮形成、隆鼻、隆胸、面部除皱脂肪抽吸减肥术等美容手术。年门诊手术工作量4000余例。2013年12月1日~2014年12月1日,应用5S管理模式,对手术室环境、物品、人员全程全面管理,收到良好效果。全年无一例不良事件发生,在本院创“三级甲等”医获取更多相关资讯请登录http://www.cqxyw.com院自评检查中,各项管理符合等级医院要求,受到本院质量管理科好评,现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2 “5S”管理模式应用体会。

 

5S管理模式基本概念引进。

 

①5S管理起源于日本,其基本概念分为整理:**非必需物品,**身边的浪费;整顿:明确数量,有效标识,创建易于维持的现场;清扫:创建清洁的现场,创建清爽的心情;清洁:切实遵守既定规则,保持清爽舒适的现场环境;素养:将日常生活中能够身体力行的事情持之以恒,逐渐养成习惯应用5S管理模式对手术室环境管理。 空间管理, 将不需或不是必要的物品清出手术间、准备间、接待室,用物准备严格按需配备,不可多置,物品定数量(够用即可)、定位置(固定位置放置)、定期整理整顿(定点定人完成整理整顿),手术医疗废用物,分类放置如针头、刀片等放入专用医疗废物回收“利器盒”内,其他用物放置在医疗废物专用黄色代内,并及时与本院专职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联系,签字交接回收统一处理,及时腾出空间。手术床放在手术间中间位置,以便患者上下活动空间不受限。手术间温度固定调至到28℃~32℃,手术开始前或手术结束后使用DF医用型空气消毒机消毒手术间,手术结束后地面用“健之素”消毒液浓度为含氯2000mg/L擦拭。每周1次彻底**清扫,每月1次手术间环境空气细菌培养,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m3,流层通风。准备间、接待室常规每日清洁、清扫。

 

②应用5S管理模式对手术室环物品管理。各间物品放置分类、定位置、定数量放置。无菌区内的无菌柜内的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次序放置 (近期在前,远期在后),其他物品放置次序为优先取用者在前。各类物品放置位置标识清晰,物品标识清晰,放置位置合理,以不妨碍取用为原则。专职人员定时整理整顿各类物品,**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防止脏污的发生,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将整理、整顿、清扫3S制度化、规范化,制作专用“物品管理整理整顿清扫记录表”,贯彻执行及维持提升。

 

③应用5S管理模式对手术室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自觉培养5S管理素养。即人人养成好习惯,依规定行事,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患者安全意识素养,医护人员自动自发执行门诊手术室管理制度和诊疗规范,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疗护理素养。自觉强化5S管理理念, 形成固化的优良的手术室医患人员特有的素养即工作程序化,流程化,标注化,工作环境、物品、人员一体优质化。自觉自愿做好自我质控,以仪表、行为、质量为着入点,做好环境质量控制,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医护人员每月1次手细菌监测,要求细菌总数≤10cfu/m2.

 

2.结果。

 

实施5S管理后,门诊整形医学美容手术室环境、物品、人员管理均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4000余例手术治疗患者无一例不良事件发生, 门诊手术患者满意度97.8%(数据来源医德医风管理调查),同时全体医护人员养成了良好职业素养,工作严谨,执行力高,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为患者创造了一个温馨、安全、标准化的手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