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笔者驱车,常年在山里溜达,研究地理规律。在西沱地界,见到石柱名将秦良玉墓地的首选位置遗址——西沱龙岗寺,为骑龙穴,喝形:凤凰展翅穴。
同行考察的有徒弟朱-江、曾-锋、陈-文、姬常勇、胡-文-超等人。
1、秦良玉简介
秦良玉,为明朝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挂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正一品武将大员),石柱宣慰使,为其单独作传,有《明史·秦良玉传》,手握精锐部队白杆兵数万人,为历史上唯一真正存在的女将军。同期的宣慰使同知,为笔者先祖陈思虞参将(从三品,陈氏家族自古世袭石柱宣慰使同知)。
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柱宣慰使(俗称土司)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的监狱。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马千乘的职位。
泰昌元年(1620年),后金入侵辽东,朝廷诏令秦良玉出兵援助。秦良玉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领几千人先前往。朝廷赐秦良玉三品官员的服饰,并任命秦邦屏为都司佥书,秦民屏为守备。
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攻陷川东重镇夔州(今重庆奉节),秦良玉率军赶到,张献忠不战而走。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领大军长驱直入,再次进犯夔州,秦良玉率军前往救援,但寡不敌众,被击溃。张献忠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对部下说:“我兄弟二人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国恩二十年。到现在这种地步,也敢与贼势不两立!于是秦良玉分兵守卫石砫境,张-献忠却不敢来石砫。石柱是川东地区,少数不被张-献-忠劫掠之地,石柱老人至今说起此事,任然感其恩德。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 年),远在福建的隆武帝朱聿键派使节专程赴石柱,加封秦良玉太保兼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钱海岳《南明史》为忠州侯)。同时近在西南的永历帝朱由榔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平定川中诸贼。
五月二十日(清顺治五年,1648年7月10日)寿终而死,享年 75 岁。
2、凤凰展翅
此地为罕见的地理大地,严格符合传统寻龙点穴技术的龙法、穴法。读者阅读之前,当洗手静心,正襟危坐,双目闭合三分钟,再仔细欣赏此等宝地,切莫随意妄言,妄语。
石柱土司,经常领兵出川,接受朝廷的征调。秦良玉与儿子马祥麟经常出川,都是从石柱走悦来古镇、鱼池、从灵山佛翻过方斗山,下青草坡、走朱家槽,去西沱上船,出川。而龙岗寺遗址,正好在石柱进山出河的大道,其雄壮的地理形势,被秦良玉和手下的地理名师相中。
龙脉发自方斗山主脉,廉贞作祖,绝壁干天,孤峰入汉,层云迭生,恍如仙境。左右横开大帐,纵横数百百公里,帐中出脉无数,木星点点,挨山塞海,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摩肩接踵。
祖山为龙楼宝殿,烟雾缭绕,耸立云间,山如万马奔腾,千军拥沓,簇拥而来
大山之中大开堂局,左右缠护数十重,来龙贵重,太乙天乙夹送龙脉,天角天弧扛夹过峡,星峰点点,贵人遍布高山之下,旌旗招展,甲士趋前,猛士如虎,鱼贯而行,此地宏伟的地理格局,展示出秦良玉期望后人依然统领雄兵,荡平川中贼寇,扫平蛮夷,驱除清廷,克复中原的远大报复。
将要结穴,大断过峡,过峡一线穿田,又短又细,蜂腰鹤膝,峡脉之玄屈曲,到头结顶尖圆方正。起而能伏,伏而能起,气脉雄壮,无与伦比。龙脉腾挪闪躲,抛踪闪迹,之东走西,忽高忽低,宛转萦绕。
龙脉行度行,经过跌断过峡,层层剥换,气脉始真,脱卸始净,力量始全
过峡之脉,逶迤嫩巧、活动悠扬,如梭带丝,如针引线,藕断丝连。前后有送有迎,左右有扛有夹,护卫周密,分水明白,不被风吹水劫
龙脉结穴前,跌断四百多米,冲其高峰,再次横开大帐,帐中抽脉结穴
过峡起顶后,大开帐幔,气脉穿心而出,穴结半山腰,周围山山转头拜服于前,喝形:凤凰展翅穴。
凤凰左右开肩展翅,到前面合在一起,中开堂局,阔约数千亩
父母山为五金相连,五脑芙蓉,个个头圆而高耸
半山腰开窝结穴,窝中出石脉,宽屏坦荡,前面再起小土星为案山,地名木鱼山
穴前再起案山,遮住外阳,内堂窝聚,藏风聚气,辰龙入首,穴立辰山戌向,穴前中明堂水口走乾口。
气脉将要结穴,开面再出细嫩星辰,穴前如过峡状,穴前之山开面回头朝顾,枝脚回抱,龙真穴的
穴前再起土星为案山,伸手摸着案,积财千万贯
当穴两边有夹耳山遮护,周密无缺,穴中不见大水去,大水口要关锁紧固。
秦良玉一生,身居要职,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四川总兵等官职,忠于明廷,一心匡扶明朝,回复中原河山。无奈年近七旬,年纪太大,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弥留之际,只能卜选地理宝地,期望后人东山再起,率领石柱土司精锐,荡平贼寇,克复中原,回复明廷。她转遍石柱的每一个山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龙岗寺位置,为骑龙穴。
无奈被政治对手所害,未能如意。清廷派人阻拦,延庆秦良玉的对手,谭仁刚出山阻拦。谭仁刚为秦良玉的旧识,马千乘去世之后,秦良玉正值壮年,谭仁刚想入赘。谭仁刚出身忠州名门,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如冠玉,力大无穷,脚板很大,为天生的武将气质。初次见面,谭仁刚光脚而来,秦良玉考察她,给他三吊银子,让他去买一双鞋。三天之后,谭仁刚光着脚回来,沮丧的说,找遍街上,没有一个合适脚码子的鞋。秦良玉听了之后,开始嫌弃他,说其:有力无谋,没有英雄气质。谭仁刚由此而怨恨秦良玉。
谭仁刚,得知秦良玉死后,想卜选宝地在此地,决意阻拦。其力大无穷,用随身腰带,将忠县的一尊大佛,1200斤,背到正穴,将正穴压住,然后慢慢修建大庙,取名龙岗寺,一正两横的格局,建筑非常雄伟。解放后,龙岗寺建筑被彻底毁了。
这个传说的可信度非常高,笔者有一个老表,力气大,扛着三百斤的肥料,上山走四个小时,可以不歇气。早年,有农民喜好偷东西,个子很小,高1.5米,一块预制板混凝土有六百斤左右,他一晚上抗走了十余块回家。后来追查到是他一个人干的,所有人都不信,六百斤的东西,他可以抗走。预制板厂老板结果打赌,他如果当场抗走一块,就不计较了。结果他就扛起来了,并且不歇气,扛着回家,上坡路,走了半个小时。有老人说,他见过可以扛800斤东西的大力士。
穴前铺毡展褥,面积近一亩,是做土司王陵的好位置
五脑芙蓉之下,穿心出脉,起圆贪,曲曲下脉,大八字送小八字,开窝结穴
穴后气脉有巨石拱起,圆整微凸,如将军使用的盾牌
穴结于龙将尽未尽处,来去之山都开面顾主
谭仁刚为了阻拦秦良玉在此修建王陵,得清廷资助,偷偷在此建庙,寺庙建筑宏达,雕刻精细,内供铜像一尊,解放后被老百姓集体卖了,院中,宅前均有石梯,长度1丈二,重达700多斤,均是石匠凿好之后,谭仁刚一个人扛上山的。院中石梯还在,院前的石梯已经被毁了,前面的平坝被老百姓改为农田。
在穴之左右特起两山,夹耳对峙者,夹照登对,不相参差,高低、大小、远近相等,图为左侧的木星夹耳
右侧有木星夹耳,两侧高峙秀拔而拱夹,重重叠叠,如禁卫两班
鸟瞰穴位和朝山,穴位骑在过峡位置
侧看穴位,如凤凰展翅,帐中出脉如凤凰头部,穴在后颈位置
近看穴位,穴前案山为凤凰头部
近看凤凰头部,前有山洞,如凤凰岛嘴部
侧看墓穴,水口外有关栏数重,穴位周围,众砂汇聚,众水交汇,众山拜服,主四方土司归顺,前来朝拜,山内七族,山外六族,一体一心。(石柱土司下属有很多小土司,明万历年间,龙阳洞土司谭彦相等,欲脱离石柱土司统治,后被石柱土司派兵剿灭。)
全文完。
作者:陈益峰、重庆石柱人、著名地理师傅,风景园林硕士、国际易学联合会 地理环境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