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节前20天左右,我们就发起了“打年”作品征集——就是用相机记录过年的生动细节。 截至2月18日,正月初七开工,我们总共收到图片1129幅,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选出了100幅获奖图片,每幅获奖图片赠送1瓶“九上贵州·风物”酒。这里发表的是100幅图片中的优秀作品,我们在今明两天分别发表。 过年嘛,饱吃饱睡,吃好喝好,请吧! 这个小姑娘是我的女儿,3岁了,我请她捧着那瓶酒给我照相,她鄙视了我,直接问了我一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不是有点憨?” 腊月29,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姐姐爸爸及图片本尊,7人荔波游。这个饭店性格比较直爽,就叫做“塘边饭店”,门口真的确实有口池塘,鸡们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看上去就很好吃——事实证明,确实很好吃。 池塘里荷花在冬天都黑瘦,而远处的油菜花、樱花、李子花,都已经很性急的抢开了。荔波人自我介绍的时候,常常喜欢用那句名句“地球上的蓝宝石”,俗不可耐。 但是荔波真的很美,不止是小七孔,还有瑶山古寨、茂兰森林,植物动物人类的多样性,在这里集合,满足天赋的好奇心。 春秋冬都适合,夏天就算了吧,对于贵州人而言,荔波的夏天太热了。(摄影、肖科) 我的父亲种了50多亩地,何以我们家会有50多亩地呢,当然,我的父亲不是村长。这50多亩地是他的两个哥哥和我父亲3家人总共的份额,哥哥们在外面做生意,土地就让给我家了。 现在农村没有人愿意种地了,种地不但不赚钱,如果要考虑工时,算下来其实是亏本的。不过像我爹这种“规模化”的,还是小有收获,所以他基本上就安心在家种地,以前主要种烟,现在改种辣椒、豆角、各种蔬菜,每年回家,吃的都是菜园里现采的菜,那种天然的青翠碧绿,带着田野的味道泥土的芬芳。想想都冒口水。 我爹48岁了,我还有个妹妹,9岁,老头儿女双全,人生是相当成功的。 因为他在家种地,所以我们才有机会吃到真正的猪肉,有猪香味的那种猪肉。今年我家养了两头猪,都在400斤以上,很肥美。 由于今年杀的猪比较多,师傅也忙到了晚上,小时候我也像妹妹一直在旁边看着。 因吃得太胖,这是它生命的最后0.01秒。在此之前父亲已烧过香纸祭拜,母亲则已准备好盆,在盆里加一点水和盐可以让血更快凝固。 分割好的肉用盐腌制,烟熏至腊肉保存,可食用一年。 切块,入锅煮。 血旺就此诞生,也可以不煮用香菜、醋、酱油、葱花直接拌。口感像果冻凉凉的,奶奶说吃了有“洗胃”的作用,反正我不信。(以上摄影、邓先全) 贵州人看到美女面临抉择的时候常常喜欢举例子说,有肉哪个吃豆腐噢?“我吃!”,这种用酸汤点的豆腐,真的就像渡劫成仙一样,简直好吃到爆。 推豆腐是过年的固定动作,也是每年都做。提前半天泡发好的黄豆,用机器打碎(小时候用石磨)放到下面这个工具当中过滤。 把过滤好的豆浆放入锅中煮沸,这个时候加入酸汤,豆浆遇酸发生反应慢慢凝固形成豆腐。 放到容器里面,盖上盖,放上一块很重的石头豆腐也就正正方方的了。年夜饭上其中的豆腐果(一道菜)就是用它来制作的。(以上摄影、徐堃) 黔东舞龙,是贵州“过年”为数不多的最后的优雅,黔东舞龙分为很多流派,有炸龙、毛龙、滚龙,图上的就是过年期间松桃滚龙。 舞龙,当然毫无疑问,是祈福求新,龙是中国人的图腾,寓意大概妖魔邪祟一切不好的东西见了它都要害怕,龙一舞起来,坏人坏事都站远点。 我小时候看西游记,觉得那些龙既无本事品德又差,除了白龙马之外,西游记里的龙差不多都是坏的。道上的兄弟们为了威武,喜欢在身上刺龙,九纹龙史进在出道之前,先准备好满身花绣,估计是为了以后打架的时候把衣服一脱,别人就怕了,这样大家都省得麻烦,比较便宜。 实际上,黔东的龙很多是属于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的文化,何以少数民族们也有龙文化呢,一种说法是,他们才是最原始的中原先民龙的传人,是在战争中被迫流离到贵州来的,方便避祸。这时候的舞龙,就显得有点悲壮了,家山北望年复一年,中原是他们的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其实,中原爆土狼烟贵州山清水秀,就在这里留下吧,挺舒服的。 来比比纹身看谁的是带鱼谁的是皮皮虾。 龙头 中途休息吃碗粉。 这个草帽是有讲究的,舞龙师傅们有个绝招,将铁块烧化,用木板把铁水打向空中,当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满天飞的都是1000多度的铁疙瘩,所以他们赤膊戴草帽避免烧到毛。 现在烟花便宜常见,玩这个铁水游戏的已经很罕见,所幸黔东还有。(以上摄影、石文伦) 发现,丢失的贵州 我有一个梦想—— 乡亲们,“发现,丢失的贵州”,做一部以图文和视频为基本媒介形式的“全方位贵州”记录,是“九上贵州”的远景规划计划,所以,贵州乡亲们,支持“九上贵州”就是支持贵州,您可以注册成为“黔酒在线”会员,就有机会成为“九上贵州酒友会会员”,参与九上贵州线下酒友会品酒交流,并以友好的价格购买“黔酒在线”全系列产品,包括“九上贵州”。 注册“黔酒在线”会员,直接扫描文末二维码进入“商城”,根据提示操作。 九上贵州送手工古法红糖 即日起,九上贵州酒每一瓶送两罐古法手工红糖,180克装,基本上是姑娘们一个月的用量。 这红糖是“全世界最好的红糖”,产自贵州习水县淋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世代流传的生产工艺手工生产,能够真正吃出甘蔗味道的红糖,食用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想象那位砍甘蔗的姑娘,早上刚刚用山泉水洗过的双手,脸上红扑扑的冒着汗珠,那是一种美好的勤劳。 每一颗红糖背后,都有一个有温度的故事。习水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已摘帽),淋滩是习水县的一个边远山村,有多边远——当年红军二渡赤水其中一个渡口就在这里,林彪(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就是从这里上岸的。 古法红糖,是当地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是红糖的功劳,这真是一桩甜蜜的事业。 九上贵州详情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