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管理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品质管理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实现精益生产,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
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否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活动。
质量控制范围包括对专业作业技术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在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进行的一系列专业技术作业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
对硬件类产品来说,专业技术过程是指产品实现所需的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等;质量管理过程是指管理职责、资源、测量分析、改进以及各种评审活动等。对服务类产品而言,专业技术作业过程是指具体的服务过程。
质量控制的关键是使所有质量过程和活动始终处于完全受控状态。事先应对受控状态作出安排,并在实施中进行监视和测量,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受控状态,把过程输出的波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过程控制。无论制造过程还是管理过程,都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规范进行。控制好每个过程,特别是关键过程是达到质量要求的保障。在从事质量控制的工作中,一些经典的质量工具常常被用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及用图表等视觉方式来清晰地表达所发现的事件。
一、流程图
流程图是按顺序分别描述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图表,一个好的流程图可以直观地描述整个活动中所有过程的物流、信息流,让人很容易知悉整个过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常用的流程图有产品生产流程图、产品检验流程图、服务流程图等。流程图的目的是用图形描述与过程有关的要素、组成或任务。流程图有助于记录目的,并通过标准化的符号促进对过程和相互关系/过程间步骤相互依赖的统一理解。
二、因果图
因果图,也叫鱼骨图或石川图,也被称为特性要因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之间关系的图。其目的是用图形记录分析与一个问题或机会(即结果)有关的因素(即原因)。
因果图适用于解决问题的场合,或用于识别与一个问题或机会(即结果)有关的因素(即原因)的一般分析中,通过对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出质量因素与质量特性的因果关系,帮助解决问题或分析问题的团队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产生已知的结果,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检查表
检查表是一种为了便于收集数据而设计的表格,用于对工作现场的事物加以观察,记录及收集数据。比如:作业前点检,设备操作点检、机器保养点检、缺陷情况统计等,对于查检制造方法,了解什么情况问题最多,或每日工作重点必需做到以防遗漏,或调查产品的哪一方面不良最严重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并可利用该表作为日后管理及分析改善的工具。
四、排列图
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排列图用图形方式描述了“80/20原则”。质量问题是以质量损失(不合格项目和成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多数损失往往是由几种不合格引起的,而这几种不合格又是少数原因引起的。因此,一旦明确了这些“关键的少数”,就可消除这些原因,避免由此所引起的大量损失。用排列图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
五、直方图
直方图是对定量数据分布情况的一种图形表示,由一系列矩形(直方柱)组成。通过直方图可以观测并研究这批数据的取值范围、集中及分散等分布情况。直方图根据使用的各组数据是频数(N)还是频率(N/T)分为频数直方图与频率直方图,在表示分布时又分为一般直方图与累积直方图两种。直方图的目的是用图形描述事件发生的频数,发生的事件在连续的轴上按定义的区间范围分布到一定的类别中。
六、散布图
为了研究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可以画一张图,把每一对(xi,yi)看成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点,在图中标出n个点,称这样的图称为散布图。散布图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简单图示技术,其目的是用图形方式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迹象。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对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陈晓亮老师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cxly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