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琳:世界读书日里话读书
读书是生命里的首要任务
人生处处会有磨难,读书就是一种减少磨难的有效方法。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时代,没有足够的知识,很难立足也很难生存,更不要枉论功成名就了。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社会知识,都应当有所掌握,当然,越掌握的多就越生存地游刃有余。正所谓:知识就是力量。活到老学到老!
知识从读书中来!对读书的渴望应该来自于自身。一旦决定把终身读书作为一种习惯,就应该把它作为生命里的首要任务。终身读书学习有时感觉就好像在荒野中漫游,不知道在期望什么,但心里总有一个明确的最终目标:努力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命运中最核心的东西,是读书学习!人生如花草,若无读书学习之浇灌,再艳丽亦将枯萎。
读书要读经典
读书最好读经典。如果要做研究,那就至少得通一经。就连读闲书,读小说,读文学作品,也最好选择经典作品。经典,至少不会坏了人的品位。何况读经典也没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一头扎进去,出来就焕然一新。
读书,犹如与人相交,有的深一点,有的浅一点,遇到自己合适的,喜欢的,就会难以割舍,走到心里去,走到灵魂中去;读书,也如旧友重逢,以前读过的书,多少年后再读,又是另一种况味和体验;读书,也可是一种自省和回味,能有新的认识和再创作,是读自己的书。
读书的收获
读书有两种收获:
一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不知道而且也没有的东西,这样收获到的东西叫知识。
二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着,现在被唤醒了,激活了,并且因此获得了生长、开花、结果的机会,这叫智慧。
能够促使人读书、提高学习效果的,是勤奋!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只有在勤奋中方可触及梦境;永保勤奋之姿的,是坚持,成败原本咫尺之遥,看谁可以最后咬牙三分钟。
读书要转变为智慧
读书会增长知识。知识若不变为智慧,就是永远的无知。寂寞深处无人知,对酒吟诗人笑痴。刻意追求的东西或许终生得不到,而不曾期待的灿烂反而会在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
知识是通过努力地读书学习得来的。知识的多与少、深与浅无可置疑地充当着成功与否的“分水岭”。因此,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古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因此,掌握良好的读书学习方法就是磨利砍柴刀,或曰拥有登山的梯!社会作为最大的一所大学,每个人都要在这里学习对人生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知识,而且,没有人会主动地传授,完全要靠自学成才。因此,要将时间更有效地利用起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诚如此,才能用最快的时间拥有知识的力量,才能展翅高飞,纵横驰骋。
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做一名思考者!思乃思辨,思想。要思辨、思想,就需要见识。人的见识源自阅读和观察。一个从不读书,或读书很少的人,焉能有常规的思辨能力?而思考的考,乃拷问、考察、考虑之意。
思考是要有付出的,付出时间阅读,花费钱财增长见识,然后开动脑筋苦思冥想。尽管如此,很多人尚且理不出头绪。成为一名思考者,将脱离掉信口雌黄的窠臼,凡事不再人云亦云。
读书与读人
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成的书更难。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书有多少种,朋友就有多少类。有的书装帧精美,有的书朴实无华;有的书只短短几章,有的书则洋洋洒洒;有的书教我们生活,有的书教我们做人;有的书给我们一时欢愉,有的书让我们终生受益;有的书激荡感情,有的书催人奋进……
我喜欢读些好书。读别人,不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还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愿坦途为我开,微风伴我行,阳光温暖面庞,细雨滋润心灵,伴我读书声!
作者简介:
王先琳教授:公安部《警察实战训练研究》杂志主编、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专家、公安教材《民警瞬间击毙战术的运用与案例剖析》作者、高级记者、高级研究员、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企业文化大学堂领衔专家、中国营销咨询网专栏作家、全球品牌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导师、中国讲师网资深管理专家、中国培训网培训专家、资深培训导师、策划师和企业品牌战略规划与推广专家;著有《管理的学问》、《人生如歌》、《品绩力就是生产力》、《新闻之后闻》、《品绩教练模式》、《品绩产生奇迹》等多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