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无论《诗经》、《孟子》、《墨子》、《论语》、《国语》等文学经典,还是《尚书》、《左传》、《吕氏春秋》、《史记》等历史文献,都或多或少记载了大禹治水的相关事迹。
然而,这些记载最早也就追溯到西周时期,距离大禹的年代仍然遥远。况且,大禹的时代(公元前21世纪前后),文字尚未成熟,那个时候的重大事件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在此过程中,很可能被添油加醋、虚构夸大,甚至张冠李戴,因此,大禹的故事一直存在诸多争议。
至今,我们仍然无法完全证明4000多年前,是否真的有一个叫做禹的人带领族人成功治理过洪水。
抛开传说不谈,与大禹同处一个时代的人,乃至比他更早、生活年代距离我们更久远的中国先民,在只有石器、木器等简陋工具的条件下,是否真的有能力治理洪水的泛滥,抵御洪水的肆虐呢?
大量的考古证据证明,他们真的可以。
并且,确实如同史料所记载的,史前先民治水的主要方式就是“堵”与“疏”。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面对滔滔洪水,第一个反应自然是逃,逃到高处去,逃到高山上,所以那个时候的人大多生活在高地与山林中,面对洪水,也没有抗争能力。
直到一万年前,原始农业诞生了,为了方便灌溉,人们开始在低洼的湖边河岸居住,为了保护田地,保卫家园,人们开始主动探索防洪治水的办法。
其中,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防洪泄水的方式,非“壕沟”莫属。
可见,最迟在5000年前,中国已经具备十分先进的防洪泄水技术了。
通过以上种种考古资料可知,中国先民最晚在9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与洪水抗争了。
先秦文献中关于早期文明治理洪水、防御洪水的记载也是有史可依、有据可查的,虽然我们无法确定4000年前是否发生过大禹治水这一事件,但我相信,除了大禹之外,早在大禹之前,一定存在过很多无名英雄,他们疏川导滞、壅塞百川,长期坚持不懈地与洪水作斗争,他们足迹遍布黄河与长江,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他们试图征服自然、战胜灾害的伟大实践,不断汇聚在一起,最终成为中华文明崛起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