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成本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了客户价值的增值,有效地控制资金占用成本,减少了价值损失,并能够及时提供全面的精益成本信息,是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与成本管理思想的结合。
精益成本管理是高新技术、市场需求和现代管理三者结合的必然产物,它代表了企业成本管理思想和方式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成本管理开创了崭新的思维空间。
精益成本管理更关注于对顾客需求的准确反映、企业决策能力、竞争优势的提高,能够全方位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突破传统的以利润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模式。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基于一项分配因素的特性,把间接费用分配给产品乃至任何成本对象,而这项分配因素一般与所耗费的工作的类型和水平没有因果关系。
传统的成本分配因素包括管理一个经营单元所需要的直接人工小时数、直接人工的成本、外购待销售商品的采购成本,或者占用天数。这些都是泛泛的平均数,不能反映间接费用的因果关系。问题在于,使用这些分配方法会造成分配随着分配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而精益成本管理方式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认为,单个产品或客户并未耗费同等比例的间接费用。相反,它关注生产每件产品或提供每项服务所需要的人和设备的作业及每项作业的耗费量。
作业成本核算确定资源及其成本,各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以及生产产品所需要的作业,藉此把间接成本(通常称之为“制造费用”)追溯给产品、服务和客户。例如,资源费用包括工资、经营用品、设备折旧和电力,他们均反映生产能力。
在作业成本核算系统中,利用资源动因把资源追溯给作业,他们用于计算消耗资源的每项作业的成本。然后,利用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追溯给消耗某项作业的每种产品及服务(即成本对象),这是通过确定每个成本对象在一定期间内消耗了多少单位的作业产出来实现的。
作业成本核算系统可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审视,即成本分配观和流程观。成本分配观提供关于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信息。成本分配观把资源的费用转化为工作作业的成本,最终转化为最终成本对象的成本。
流程观提供关于业务流程及其所属的作业的经营信息。流程观按时间顺序排列工作作业,从一个业务流程的开始到结束归集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核算所强调的一般是成本分配观,因为其信息的效用大多数来自对不同类型产出(成本对象)的成本及所导致的基于动因的作业消耗量的计算。而成本分配观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两阶段作业成本核算发展成了多阶段作业成本核算。
1、两阶段作业成本核算,采用原来所称的第一阶段成本动因,即现在所称的“资源动因”,把总账的明细账户按适当比例分配给各项作业。然后,采用原来所称的第二阶段成本动因,即现在所称的作业动因,把按作业归集的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2、多阶段作业成本核算,多阶段法不是简单地把资源成本追溯给作业,继而再分配给成本对象,而是按更能准确反映成本在组织中的实际流动方式为成本流建立模型。成本在一系列阶段中从一个作业到另一个作业逐个追溯,都基于因果关系。
总的来说,精益成本管理是在生产制造领域进行的降低成本的活动,也是通过彻底排除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种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活动,精益成本管理方式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成本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技术的成功运用,通过改善制造技术降低成本。
其次是通过开展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考虑,在确保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求得最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依赖精益生产,消除一切浪费,通过生产技术自动化、生产管理现代化、全体员工发扬团队精神实行自觉化,实现精益成本管理。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对开展精益成本管理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陈晓亮老师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cxly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