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工作总结
邵阳市人普办
按照全国、全省统一部署,邵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现将202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情况与成效
工作进展情况:2020年年初,市统计局将第七次人国人口普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谋划。3月,邵阳市全面启动普查工作。6—9月,按照省普查办工作部署,依次推进普查小区划分、两员选聘、普查小区地图绘制、部门信息收集、普查物资准备等工作。10月28日按期完成清查摸底工作;到11月底,普查短表电子档录入工作完成,长表录入正在进行。
普查数据情况:摸底情况:截止
主要工作措施:
(一)条件有保障。落实好普查工作各项保障措施,为有序顺利推进普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组织保障。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邵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学习传达了国家、省人口普查和统计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对七人普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组建、经费保障、人员抽调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二是
2、经费保障。大力落实经费,全市普查经费达到人均11.9元。到
3、人员保障。按照国家统计局每个普查小区80户、250人的标准,全市电子和手工相结合绘制普查小区边界,考虑到普查员的工作量和承受能力,严格按照普查方案来确定普查小区的大小,通过实地勘察,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绘制好普查区地图,划分好普查小区,做到地图上建筑物标注不重不漏、清晰准确,普查小区覆盖全面、无缝连接。共标绘建筑物1677694个,划分普查小区27352个,把全市830多万人落实到每一栋建筑物、每一个普查小区。全市12个县市区和邵阳经开区均完成了“两员”选聘工作。全市共选聘“两员” 29803人,入库100%。
4、物资保障。全市共采购了9990台PAD,定制发放了30000个宣传资料袋;印刷了户主姓名底册35万张、长表35万张、死亡表7万张、港澳台及外籍人员表7万张。
(二)宣传有特色。成立了邵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委员会,印发了邵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工作方案,构建以市人普办牵头,市委宣传部主导,各部门、各县市区积极参与的七人普宣传工作机制,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工作。
1、启动仪式宣传。
2、融媒体宣传。与融媒体中心合作,利用融媒体中心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口普查宣传活动;利用手机报、邵阳发布、智慧邵阳、红网邵阳等手机媒体开展了多期人普宣传活动;在电视媒体上开展了多次人口普查专题报道和公益性广告;各县市区乡镇开通村村响广播宣传人口普查。
3、邵阳日报每日排队。对县市区实行日通报,倒逼县市区加快工作进度。在邵阳日报,从
4、户外宣传。一是发放宣传资料。9月初全市中小学生上好人普宣传一堂课,发放《致调查户一封信》,张贴普查通告,悬挂宣传横幅。二开展宣传月活动。
5、评选最美普查员。为激发普查员荣誉感,调动工作热情,在普查员队伍中开展最美普查员评选活动,推介基层先进典型。
6、主要领导参与人口普查。开展主要领导普查登记第一人活动,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作为本普查区域普查登记第一人参与人口普查现场登记。
(三)基础较扎实。在部门协作、业务培训、督促指导、质量抽查、风险防控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1、加强部门协作。人普办印发了邵阳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文件,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进行了分工,压实部门工作责任。多次组织召开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听取部门工作建议。牵头组织召开人口普查及户口整顿工作调度会议推动户口整顿工作。从电力、教育、卫健、民政等部门收集了用电户信息、大中院校学生信息、出生人口信息、死亡人口信息等部门行政记录,利用部门大数据,提高普查效率和数据质量。
2、加强业务培训。抓实普查业务培训,5月下旬,在武冈市开展了全市人口普查综合试点,试点工作为普查发现问题、指导实际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9月初,召开了全市人口普查综合业务培训会议及清查摸底动员会议,拉开入户清查摸底工作的帷幕。10月先后召开了PAD系统录入业务培训会议、人普工作分管领导会议、清查摸底查遗补漏业务培训会议。
3、加强督促机制。建立了邵阳市统计局班子成员包县市区的工作机制,负责各县市区普查业务的督促指导。开展多次督查。8月25、26日,由市统计局和市公安局共同参与,分六组,由统计局6个班子成员分别带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奔各村社区,详细了解人口普查工作开展情况。每到一处,都充分了解当地建筑物标绘、两员选聘、宣传工作、公安户口整顿、普查近段工作安排等情况,并就流入流出人口、出生死亡人口、空挂户找不到人等人口普查工作重点难点问题与当地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交流。9月24、25日市统计局6个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对各县市区的户口整顿资料移交情况、“两员”选聘培训工作、经费落实情况、宣传发动等方面开展了督查。11月26-28日,邵阳市政协副主席、统计局局长邓联日,局党组书记许登雍分别带队到县里到普查小区督查查遗补漏工作。接受省里两次督查:10月21-22日,省公安厅陈祥松副厅长对新邵县、双清区的摸底工作;11月5-6日,省统计局二级巡视员王书华对邵阳县、隆回县的登记工作,分别进行督查。
4、关注重点指标。对常住人口、城镇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等普查重点指标给予重点辅导,业务上讲深讲透,要求普查员搞准搞实。
5、加强质量抽查。10月28—31日,开展了清查摸底查遗补漏工作的质量抽查。
6、加强风险防控。市人普办和县市区人普办制订了人普工作风险防控预案,落实风险防控责任。一是加强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防控,对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人口信息,严格落实了保密措施。二是普查数据风险防控。人普办普查数据处理电脑制定了工作制度,执行严格的保密规定。
7、其他工作措施。制作了普查员联系卡,用于普查员联系和告知经常外出住户,主动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与电力部门对接,取得用电户主信息,掌握全市、特别是城区的住房空置情况。利用纸质档和电子档成果,开展数据比对,同步开展数据质量分析和查漏补缺工作,出台专门文件,指导县市区开展常住人口补登。
二、问题与原因
1、“两员”工作不稳定。“两员”需求量大,高素质人员少,部分“两员”接受能力不高,培训质量有待继续强化,同时因“两员”补助标准不高,“两员”队伍稳定性差。有的待遇低留不住人;有的年龄大素质不高,无法胜任电子设备数据采集操作。因为基层中心工作太多,很多工作任务都在布置,乡镇人口普查员分流多,人口普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2、宣传工作不到位。普查对象人难找、门难进,配合意愿不高,不想填写身份证,怕暴露个人隐私。入户清查登记过程中,发现部分外出不明人员难以查实其联系方式或现居住地。
主要原因:
1、普查登记系统登陆困难。普查员普遍反映,普查登记系统登陆难,有时一两个小时都登不进去,影响了普查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进度。
2、基层工作繁杂。年底基层千头万绪,当前,正在一边倒开展贫困户年度收入核算及违章建筑摸排清理工作,普查员很多是村干部、辅警、村医,无法集中精力开展普查登记,导致工作进度滞后。
3、普查业务培训难。普查工作量大,业务复杂,加上两员数量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县级普查办集中培训难度大,乡级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普查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4、部门工作协调问题。公安户口整顿工作难度大,上户、销户程序繁琐、费用高,对象户不愿意配合,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三、打算
1、确保两员待遇。鉴于两员工作量太大,市政府拟出台规定,提高两员补助标准。要填好一张表,有时候要上门5、6次,还常常找不到人,每人4元标准太低,普查员积极性不够高。
2、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居、村居领导包组的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充实队伍力量,将脱贫攻坚“两员”、县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已完成摸底任务的农村优秀普查“两员”,向任务重而压力大的城区集结,迅速发起“歼灭战”和“总攻”,并坚决打赢;两条腿走路,有熟悉情况的村里引导员,有熟悉填报业务的普查员;强化基层干部担当。
3、尽快查遗补漏。在进行入户走访时,要做到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居住在有些场所的人很容易为普查员所忽视,很有可能成为人口普查的盲区,如:隐蔽附属建筑物的人、散居住在生产和办公场所的人、隐居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和废弃建筑物的人,值得重视。
4、加强数据分析,防范系统风险。加强部门数据比对分析,普查各阶段获取的数据要及时与公安、民政、卫健、教育、人社等部门行政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加强区域数据比对分析,每一个村居、每一个乡镇街道、每一个县市区都要将摸底数据与上年度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以及户口整顿数据实时进行比对分析。通过比对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偏离值,及时找出原因,及时研究解决。坚决做到一个普查小区至少有一个普查员作业;必须100%入户,严防闭门造车、统计造假;强化责任心,严防数据丢失、资料外泄;加强问题整改,加强责任追究。
5、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部门配合。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效果。让广大普查对象从多种渠道了解人口普查,营造良好的普查氛围。要采取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投放、“村村响”、短信平台等多种宣传方式开展宣传,要有小区电子显示屏、户外大型广告牌、宣传车队街道乡村流动宣传。进一步推动公安、民政、卫健、教育、人社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责任追究,共享相关行政数据,提高普查工作效率,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四、启示
1、户籍资料是人口普查的重要依据。在人口流动范围越来越广、流动频率越来越高、流动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开展人口普查登记,如果没有户籍资料,就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基础。虽然公安户籍资料存在应登未登、应销未销等众多不足,但如果没有户籍资料,就无法判断一个人是否离开了户口登记地,是户口在本地居住在本地,还是其他类型的人口,有了户籍资料为依据,特别是在各地对外来人口普遍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对在册户籍人口进行核对,可以保证户籍人口不漏登,不重登。把户口整顿作为人口普查的重中之重,全力争取公安的配合,为各类出生未落户人口提供方便。在清查摸底工作中,邵阳市扩大清查摸底范围,坚持以户籍人口花名册为依据,查清每一个户籍人口的去向,对死亡未销户的人口,要求县、乡普查办一一登记在案,为大数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2、逐户逐房清查,是做好外来人口登记的最有效方法。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卫健委、公安局都有外来人口管理登记机构,但这些机构都是以社区为依托,由于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中权责不对等,在流动人口管理中无利可图,乡镇政府也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听之任之。因此,这两个机构的流动人口管理不很规范,不足以作为外来人口登记的依据。只有逐户清查,才有可能把外来人口清查登记到位。
3、提前开展大数控制是搞好人口普查的一大法宝。普查资料对基层特别是普查员没有任何作用,普查员和村居委会干部完成任务、交差的思想十分明显。但是大数控制也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就可能实现双赢,用得不好,可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成为逼迫基层造假的工具。因此,要求每一个普查组织者特别是县乡的普查组织者,要因乡而异、因村而异地制订控制大数控制标准,不能搞一刀切。
4、早预见、早预防、早行动是搞好人口普查的重要保证。在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中,邵阳市始终坚持早行动,一是把试点工作提前,二是把清查摸底工作提前,三是提前开展业务骨干培训。特别是清查摸底,提前时间、扩大范围,为户籍人口的全面登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