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梦”消解社会不公平感的路径选择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详细阐述了“中国梦”!“中国梦”,高瞻远瞩立意深远,而又与每一个人的理想切实关联,源自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是党和国家一直坚持的群众路线,只有这条路线才使得“中国梦”真实可感、踏实可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落脚点都在保障人民的幸福。这样看来,“梦”里的国家应该充满着公平、公正的阳光,人们广泛享受着自由平等。因此,“中国梦”是消解公民社会不公平感认知的良方。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缩小收入差距;通过公共权力治理,防止权力过度介入经济领域,消弥腐败滋生的温床;加大垄断行业的改革,合理制定资源分配运行规则等三条路径,彻底消解公民社会不公平感。
通过制度安排,缩小收入差距
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尤其政府主导“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调控,替代平均主义的经济分配原则,使部分人产生“怀旧”思想,对经济体制改革持“怀疑”态度,甚至对改革深入发展没有信心。其实则不然,贫富差距的拉大并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有问题,而是缺失一些制度保障。消除贫富差距拉大带来的影响,弥合民众的社会不公平感,需要完善一些社会制度来实现。
首先,完善税收制度。强化国家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通过完善税收政策,建立一个综合协调配合,覆盖居民收入运行全过程的税收调控体系。以充分发挥税收在个人收入分配调控中的职能作用。
其次,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分配制度。从体制上缩小行、部门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应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支付行为,整顿工资分配秩序,逐步解决由于体制所造成的行业间工资差距过大的矛盾,实施“阳光收入工程”。
第三,完善工资福利制度。积极推进福利待遇货币化、工资化改革,建立地区津贴制度,把住房补贴、交通补贴和地方性补贴等纳入工资收入,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的合理增长。
第四,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变目前所得税征收与家庭消费脱钩的状况,建立普遍的个人所得税年度申报制度,借鉴国际经验,开征财产税、遗产税、赠予税等税种来缩小财产分布上的差距,充分发挥税收在“限制高收入”和“保障低收入”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第五,建立对贫困群体的社会帮扶救助制度。对社会贫困群体除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救助外,加强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还要动员社会力量帮扶救助,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帮扶救助网络体系。

通过公共权力治理,防止权力过度介入经济领域,消弥腐败滋生的温床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目前的收入差距过大,但收入差距本身并不是导致社会不公平感的重要根源,权力对收入分配的干预以及权钱交易和官员腐败等现象才是社会不公平感产生的主要根源。人们可以接受因个人才智和技能的不同而导致的收入差异,但不能接受因权力作用而导致的收入差异。减少腐败现象,拟制权力介入经济领域,防止权力对收入分配的过于干预,是减缓社会不公平感,提高社会和谐程度的有效途径。
首先,对公权力实施有效制约。权力的失控即“权力成为不但外部无法约束而且内部也无法约束的力量”,如此上无约束,下无监督,左右无制衡,作恶和枉法就已经处于“不可治理”的状态。历史的经验表明,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伟大的成就是实现了对权力的驯服,把权力关进了笼子。只有实现了依法治权,依法治官,保障公民权利才不会落空,公平正义才能“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其次,严惩腐败。官员腐败造成的灰色收入,是民众萌生不公平感的“催化剂”。靠能力和学历而获得的高收入,是人们所期望的科学、合理的资源分配方式,而靠权力寻租纳财,人们最不能容忍。作为社会主义政权的执政代表,党员干部应该从思想上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认识到政府与人民之间是鱼水关系,而不是油水关系,更不是水火关系。通过廉政文化建设,使党员干部由原来的“不敢腐败”的他律行为转变为“不愿腐败”、“不想腐败”的自律行为,或许会使反腐败获得更有效、更持久、更根本的效力。
加大垄断行业的改革,合理制定资源分配运行规则
首先,从我国的资源分配格局来看,多数垄断行业控制着优势生产要素,如石油、电力、通信、铁路、金融等。纵观垄断行业的运营与发展,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行业有所不同,它不是由生产集中而发展到垄断,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行垄断,不是靠先进技术和优异的效率打败竞争者形成的垄断,而是靠不许其他人进入而形成的垄断,中国垄断行业的利润不是靠先进技术获得的垄断利润,而是靠垄断经营而获得垄断利润。这些垄断行业无偿或者低偿占有社会公共资源,依靠垄断经营来获得垄断利润。由于利润高,员工收入自然就水涨船高,获取高工资、高福利、高待遇也就顺理成章。这些垄断行业一方面享受着垄断利润带来的高收入,另一方面经营效益很差,这就是列宁所讲的垄断会产生寄生和腐朽的一种表现。加大对垄断行业的改革成为我国改革的重点,避免垄断行业所带来的弊端,促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其次,在运行规则上的不公平,也会造成分配上的不平等。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形成农村存在着大量困难群体,这除了资源分配不公的原因之外,在运行过程中政策上的不公平,也是形成分配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年来为了实行工业化,支援城市的建设,国家在一系列政策上向城市倾斜,如对农民执行的价格剪刀差、土地价格剪刀差、农民工资剪刀差、卫生教育剪刀差以及农民二等公民的身份等等,这一系列政策造成城乡基系数扩大。
最后,制定合理的资源分配运行规则,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提出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了财政投入,以便解决政策上的不平等,使农民也享受到同等国民待遇。提高弱势群体占有社会资源的比重,早日达到全面小康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