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国家的教育投资达到GDP的4%以上,按生均拨款财政资助,教师工资达到或超过公务员工资水平等,普通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还是富不起来,除知名大学的博导外,全国没有几个教师,靠教师职业方面的努力,发展成富翁的。
如果能创设一种机制——只要教师在教学上认认真真,努力钻研教学业务,也有可能成为富翁的话,那中国的教育就不是现在这种状况了。为此,作者设想:借助“金课”和互联网上教学,能否让教师得利?
一、“金课”要成为中国课堂教学标杆
金课,不仅仅是高校要有,全国各类学校都应该设置“金课工程”。金课,是指一门课程,不是一堂课讲得好,而是一门课从头到尾都讲得好,而且,效率高,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这样,把老师的课堂教学,通过层层比赛,评出不同层级的金、银、铜、铁四种课程,通过省评再推荐到国家评审。就是国家级和省级金、银、铜、铁课程。
经过几年比赛、评审下来,国家和省级教育机构就掌握不同类型教育的课程系统资源,供所属学校免费试用,在试用过程中,所有的辅导老师都会以“金课”为标杆,学习、提高、挑战参赛、超越金课,形成良性循环。
在破“五唯”条件下,教师的“金课”,应该是评授职称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样的竞争条件下,课堂教学必然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国家和各级教育机构也就掌握了金、银、铜、铁课程的全部资源。
有了资源,再来设计和讨论资源利用。
二、系统、配套的“金课资源”市场化
系统、配套的“金课资源”,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金牌课程资源门数完整、相互配套系统化,并达到相当规模。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化运作。
金牌课程市场化,要做以下几件事:
一是金牌课程要有学校愿意购买;
二是购买金牌课程要有一个平台;
三是购买平台上的金牌课程要有长期收益;
四是平台收益分配法制化;
五是平台本身由政府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
六是平台收益公开化、商业化;
七是平台收益大部分分配给“讲授金课”老师或“提供金课”的机构;
三、上平台的“金牌课程”就是上市
“金牌课程”上市,就是知识商品化,就是知识转化技术商品化。教师是“金牌课程”的生产者,商品的提供者,本应成为富翁。平台就是“金牌课程”交易所,任何学校都可以提供“金牌课程”,都可以购买“金牌课程”,学校既是生产者,又是购买者,“金牌课程”的消费者是学习者。
学习付费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常态,除义务教育外,都是收费的。但是现在的收费是按学校类别由政府审批的,是计划经济模式,而“金牌课程”上市后,收费是按课程收费的,至于价格是计划价?还是市场价?由政府决定。
如果学校认为自己的老师讲的课,比“金牌课程”交易所的课程还要好,可以不购买课程,学校购买的课程,仍然像现在一样,在老师的监控下上课,视频课下的老师的责任是辅导,解答问题,帮助学习有困难学生,检查作业等。
有了5G信息传输条件,有了金、银、铜、铁课程,有了“金牌课程”交易所,中国的教育质量一定会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老师也可能成为富翁,评职称也有了依据。
20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