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农村扶贫工作关系全局,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在新时代,必须把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将贯穿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统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之策,才能确保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红山区构筑“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全社会参与”的扶贫格局,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一步一个脚印,精准扶贫,攻坚克难,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以提质促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红山区创新思维,通过“托管型”“流转型”“订单型”“打工型”四种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中。建立“政府+企业+农户”精准扶贫模式,将产业作为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成郎美新村、二道井子新村2个冷棚产业园,二道井子村蛹虫草小扶贫产业园,三眼井、柳条沟、南大营子3个日光温室设施农业产业园。同时,积极推行“企业+基地+贫困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带动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农业旅游、民俗旅游开发,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杨家湾民俗村等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以创新促创业,强化增收动力。
 
  就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环节。扶贫,就要从民生之本做起。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为切实加大就业扶贫力度,红山区大力开发公共环境绿化卫生保洁、保绿、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等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调动他们的就业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全区形成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的良性发展链条。为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红山区联系各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举办专场招聘会,对有就业需求的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面向有就业需求人员讲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面向就业困难人员开展餐饮、家政、月嫂、陪护、电焊、电商等免费技能培训。建立劳务脱贫岗位对接机制及培训就业一体化平台,打通就业渠道,助力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关键要加强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稳固产业发展基础,更快更好地拓展发展空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推动产业落地生根,无论是搞种养殖业,还是农产品加工业、兴办扶贫工厂、开展乡村旅游产业,都必须配套相应的资金和科学技术,建立符合现代市场体系的标准化产业流程。同时,还要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科技下乡,鼓励科研院校展开技术扶贫,将先进技术传授给贫困农牧民,指导科学种植养殖。贫困地区的劳动部门与市场机构、电商平台等合作,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可以为贫困户培训特色手工技术、电商开店、直播技巧、旅游服务接待等职业技能,由此提高贫困户的技术素养,拓宽贫困户的创业就业范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实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不能单靠一时的物资支持,要以项目助推加快发展,以产业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彻底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