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第一天,今年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看了《我和我的家乡》。
在《最后一课》中,范伟饰演的乡村教师老范,在课堂上,一个孩子哭着向他解释自己画的色彩缤纷的学校,因为没有颜料只能用木炭画出来。年轻时的范老师为了给孩子拿颜料,一路冒雨跑回家里拿来一盒颜料,却在教室前跌倒。
后来,那个孩子长大后,将这幅画变成了现实。老范笑着说他终于明白当年孩子画的学校是什么样子:新的学校五彩缤纷,像一座城堡。
《神笔马亮》中,艺术天才马亮(沈腾饰演)准备去俄罗斯学习油画。她的妻子秋霞(马丽饰演),在家里的一面墙上摆上马亮的油画作品。即使遇到外卖小哥,她也很自豪地拉开油画外的帘子,喊别人欣赏。
马亮到山村任第一书记,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在山村的白墙上,画出孩子们的笑脸,画出乡村生活的趣事,画出美好生活;在稻田里,用农作物“画”出一幅稻田画。
这部票房破22亿元的国庆档电影,用艺术勾勒出“小人物”的伟大。
01
与《我和我的家乡》一样,在“新片场”上最近发现一部3分48秒的短片《人人都是生活艺术家》.
.
这部短片也是几个故事组成。其中有两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五六岁的女孩,穿着舞鞋,在一个破旧的楼顶天台上舞蹈。黑夜里,有一束灯光,照在她身上,整个黑夜都是她的舞台。而在她的背后,是上海陆家嘴的高楼。
一扇窗前,一张书桌上,摆放着一幅长卷。不知道是谁画好一幅梅花图,还没来得及画树枝上的朵朵梅花。一只慵懒的猫,从画卷上走过,脚上正好踩到粉红色的颜料。猫走过,这幅梅花图就正好被“点睛”。
我是一个没有艺术细胞的人,不会画画,也不会音乐。对搞艺术的人,心生崇拜。最近看过余光中先生写的一本讲梵高的书。像梵高这样的天才艺术家,一生所渴求的,也不过是一个认同的眼神、一只倾听的耳朵。梵高短短37年的人生中,穷困潦倒。十年作画,却只卖过一幅画,收获400法郎。
从小到大,很少有人告诉我,如何欣赏艺术。从事房地产媒体行业十多年,经常有机会看画展、艺术展、听音乐会。每次遇到名家的画作,不知道如何赏析;听到名曲,也不知好在哪里。总觉得自己是一个艺术小白。
后来才慢慢明白,除了艺术大家们天赋异禀,创造的“阳春白雪”,艺术其实可以很接地气,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中。平凡的个体,也有对艺术独特的理解和表达。正如视频所传递的,只要你保持敏锐,生活处处是艺术。
02
艺术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
那部新片场的短片,至少可以打80分。从头到尾,没有硬广的植入,没有企业与品牌的大段介绍,只是在片尾的最后一桢上,出现四个字“时代中国”。
时代中国,是一个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房企。拥有200多个项目,服务超过60万业主。业主覆盖住宅开发、城市更新、产业运营、商业运营、社区服务、家具家装与未来教育等领域。
在对60多万业主的生活洞察与生活态度的提炼,时代中国用“生活艺术家”,做了一个差异化定位,成为行业的唯一性。
今年,这家公司刚好21岁,可能是国内房地产界里,最懂艺术的公司之一。他们是这样一群人:
不满足平庸的规则和同质化的趋势,欣赏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他们打造出富有品质感和艺术感的作品,展现对生活艺术的坚持和独创。
他们凭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凭借别具匠心的产品和服务,凭借卓尔不凡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每一个人对居住的理想、对品质对追求,以及对生活的向往。
即便是最朴实的生活场景,他们也能创造独特的表现方式,面向无差别的大众,展示一种生活态度。
03
在时代中国,很少谈房子,谈的多是生活美学。
他们对年轻人的洞察超前,率先开发时代花生、时代糖果等年轻人的时尚社区。“花生”、“糖果”命名社区。它的售楼处,都是有艺术感的“盒子”,室内室外都有超高颜值的艺术雕塑,室内装修追求极致简洁。
这些生活美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17年前,时代中国成立时代美术馆、时代基金会,累计主办25场大型艺术展览,捐款超过8亿元。在社区里,时代中国还引入国家级美术馆、艺术沙龙,举办20多场大型文艺活动,包括明星演唱会、青少年钢琴大赛、民谣音乐会、法语音乐剧等。
2002年,时代中国发布了一组先锋海报,创造了一个大象IP。
去年10月15日,时代中国20周年庆时,推出一首《万物所向》的MV,其中有一个镜头:大象妈妈与小象宝宝,堵在车水马龙的大道上。小象说,“愿所有向往都能够,展翅飞翔。”后来,它们果然展翅高飞。
这只大象,就是我们向往生活的一种艺术表达。
今年8月27日,时代中国与“李宁设计”跨界发布新品,启动第三届“和湾区一起跑”城市活力运动。前不久,时代中国举办了第三届“平常艺术节”,把社区打造成大舞台,将艺术社群从社区延伸到城市。
回顾过去20年,时代中国骨子里就有一种对艺术的热爱,一种艺术精神。时代艺术馆、社区艺术沙龙、时代趣乐部社群、平常艺术节,到20周年庆上的红色大象,再到跨界与李宁合作,都能看到它对生活与艺术的思考,从未止步。
在当前,高周转、高杠杆的白银时代,它还能坚持做好自己,用艺术精神作为行动指引,用艺术表达转化为生活美学,用艺术社群作为成长动力。
不是市场压力所迫,也不是企业临时转型,而是骨子里的坚持。21年时间,从业主的生活出发,时代中国倡导“人人都是生活艺术家”,从建筑、室内、园林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处处体现人文、时尚而有艺术感的设计理念,为了人们更艺术地生活。
04
生活是一门艺术。
如此懂生活艺术、有生活态度的公司,去年已牵手武汉。
大概很多人会觉得武汉这座城市,江湖气盖过艺术感,风风火火,不够从容,和“艺术”好像关系不大。
不久前的盛夏,年轻人玩起“跳东湖”,欢乐谷的泳池party大狂欢,图片与视频被世界刷屏。疫情后,武汉人很乐观地生活。走在街上、地铁里,潮男潮女们,与你擦肩而过。在全国的文艺版图中,武汉则自成一派。
在武汉,我生活了20多年,见证了它从城中村,到高楼大厦的蝶变;从落后的二线城市,到冲刺新一线。每天穿梭于三镇之间,这里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这里的地铁站、商场、大桥,都是身边的艺术品。
记得这次疫情中,人们隔空高唱国歌,宅在家里写字、画画、拍视频;方舱医院里领舞的护士,带着一群人翩翩起舞;有一位女孩拿起画笔,画的一系列卡通画,温暖人心;在火神山医院的墙上,建筑工人画的抗疫宣传画。
艺术是思想的反射物,没有绝对的标准和形式,好的艺术不论风格,永恒相通——引导人们共情,唤醒对美好的感知。
所有的文艺,皆为我爱;所有人,皆可为艺术家。在我的身边也有一些平凡的艺术达人。他们是摄影大师,航拍城市的美图;他们是舞蹈爱好者、瑜伽高手;他们是朋友圈里的美食家。他们是一群平凡的普通人,从未放弃过热爱。
武汉从来不缺艺术,差的是一双发现艺术的眼睛,差的是一位艺术领路人,如《我和我的家乡》里的老范和马亮。同时,生活的艺术要反复练习,要有同路人的陪伴。
[后记]
今年以前,人们都为生活忙碌。
一次疫情,给人们一次停下脚步思考的时间。在家里,我们想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一次,我们的生活观被彻底颠覆。
以前,我们跑得太快,灵魂没有跟上脚步。我们忘记诗和远方,丢掉了审美和生活的情趣。以前,开发商都喜欢将自己的项目称为作品。真正接地气,有艺术感的作品,还有几个?在社区里持续倡导艺术生活的,更是稀少。
在高周转的房地产行业里 ,时代中国,是一家对艺术很执着的公司,坚持做生活艺术家。同时,每一个住在这里的业主能带着艺术的眼光和情怀生活。
这样的公司,如今是很稀缺的物种。未来,我们只要用心生活,热爱生活,我们都是生活艺术家,把平凡的日子,活出不平凡。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