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礼佛,彼佛即现


 

合掌礼佛,彼佛即现

【原文】

佛告阿难:“汝起,更整衣服,合掌恭敬,礼无量寿佛。十方国土,诸佛如来,常共称扬,赞叹彼佛,无著无碍。”

于是,阿难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白言:“世尊!愿见彼佛,安乐国土,及诸菩萨声闻大众。”

说是语已,即时无量寿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诸佛世界。金刚围山,须弥山王,大小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譬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尔时阿难,即见无量寿佛,威德巍巍,如须弥山王,高出一切,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会四众,一时悉见,彼见此土,亦复如是。

【章旨】

提起觉照,恢复清明。通体放下,一物不挂。直观当下,是个什么?

【译文】

佛告阿难:“汝从座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至诚礼拜,无量寿佛。十方国土,诸佛如来,悉皆赞叹,无量寿佛,赞叹之声,交参无碍。”

于是阿难,即从座起,整理衣服,端身向西,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拜彼佛,而白佛言:“世尊!愿我得见,无量寿佛,极乐国土,及诸菩萨,声闻大众。”

说是语已,无量寿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诸佛世界,金刚山,须弥山,一切万相,咸同一色。譬如大水,弥漫世间,一切万物,悉皆不见,唯有大水,汪洋浩瀚。无量寿佛,威神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不见,唯有佛光,普照遍满。

此时阿难,亲见彼佛,大德巍巍,如须弥山王,高出一切,光明照耀,十方世界。会中大众,亦复得见,彼佛光明,极乐世界。于此当下,娑婆世界,顿同西方,极乐国土,只在目前。

【释义】

问:如何是“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

答曰:“整衣服”,不是整理四大色身上的布衣,而是提起觉照,抖擞精神,整理自己的精神面貌,整理自己的精神衣服。

衣服,是个比喻,比喻我们的精神面貌。我们的色身,需要穿上干净的衣服,才够算得上庄严。同样,我们的心灵,也需要穿上干净的衣服,才够算得上庄严。心灵的衣服,就是我们的清净庄严的精神面貌。“整衣服”,即是整理自己的精神面貌,即是整理自己的精神衣服,而不是整理四大色身上的布衣。

“正身西面”,即是端正身心,通体放下。

正身,不是端正四大和合的色身,而是端正不生不灭的法身。

西面,不是面向物理世界的西方,而是面向心灵世界的西方。

问:如何是心灵世界的西方?

答曰:落下之处,即是西方。放下之处,即是西方。念念生灭,落在何处?举手投足,放在何处?尽在一心,不在别处。万法从心生,万法归一心。无不从此法界生,无不归还此法界。

问:如何是“合掌恭敬”?如何是“五体投地”?如何是“礼无量寿佛”?

答曰:“合掌恭敬”,即是超越二元,无我无人也。

“五体投地”,即是放下傲慢,普敬十方也。

“礼无量寿佛”,即是体察当下,反观自见也。

“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这段经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当下顿悟、直下往生的法门。这个法门就是:提起觉照,放下一切,一念不生,一物不挂。此时,直观当下,是个什么?这个了了常明、一尘不染的,即是无量寿。这个了了常明、一尘不染的,即是诸人“本真的自己”。三世诸佛,赞叹彼佛。三世诸佛,指示此心。

阿难尊者,是诸人心中的阿难,是诸人心中的着佛法相的习气。“阿难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阿难尊者,抖擞精神,通体放下。于此当下,反观自见,自性光明,是名阿难礼无量寿佛。若向外礼他,则不名礼无量寿佛。

这个无量寿佛,这个“本真的自己”,若人一见见得,一肯肯定,不再疑惑,则当下顿悟,当下往生,更不待来日,更不待来生。

可惜,迷人不知,以为“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这是阿难当年的事,自己只是一个千年之后的旁观者。

迷人不知,自己的当下,灵山法会,俨然未散,释迦仍在,阿难仍在,弥勒仍在,无量寿佛仍在,一切大众仍在。指示无量寿的人,即是释迦。闻教体会的人,即是阿难。发愿成佛的人,即是弥勒。圆觉十方、妙用恒沙的这个本觉妙体,即是彼佛光明,即是无量寿。这个无量寿佛,普化十方,分身无数。诸人还识得他么?他不是别人,正是诸人“本真的自己”。

问:彼佛世界,何以“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答曰:彼佛世界中,一切光明,皆是佛光。一切现相,皆是佛相。一切妙用,皆是佛用。四众弟子,人天大众,皆是佛德。犹如大海之中,一切沤相,无非是水。若见大海,则一切沤相,悉皆是水。若见彼佛,则一切万相,皆是彼佛。彼佛不是他,正是诸人“本真的自己”。既然如此,何不通体放下,反观自见,于此当下,得见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