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很好说明,作为老板来说,在人才上面有不同层次的态度。
第一个,是一家以纺织贸易为主的多元业务。这家企业的创始人觉得自己不能再事事操心了,因为它通过总裁班的学习,他发现他的同学有很多自由的时间,可以做主的时间,但是他自己没有一点时间。
第二个,是一家做橡胶轮胎模具的。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因为看到了这个产业,还可以做得更大,企业还有做大这个产业的一些机会,但是他现在顾虑的是现有的团队还有很多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
第三个,是一家做制版印花的企业。这家企业的老板觉得企业目前的优势就在设计开发,而且这个优势非常明显。他想下一步通过模式的创新,扩大这个设计师的队伍,从而把这家公司做的更大。
从三个例子来看,我们看到了,这三位老板看到了很多机会,也看到了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出现。但是,去分析企业的团队,作为职业人来说,为什么他们的拼劲没有发挥出来,为什么老板看到了在分担分忧自己这一点上不突出?我把它总结为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的梦想不够大。
我们看到有些企业,3、5年目标没有变化,甚至有的企业3、5年目标不清晰,还是模糊的,所以你想让职业人能够发挥出干劲,这个确实有点为难人。
第二个原因,就舒适区待得过长,一些职业人缺乏紧迫感。
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困扰着一些老板。因为企业很稳健,有时候叫过于稳健。或者说,有些职业人在这家企业呆的时间比较长,他对自己所在的岗位,分管的工作熟门熟路,很轻松。如果说,加上公司没有更大的愿望,对他来说,做这样的事情就没有压力,就会觉得很舒服。但是舒服时间过长,团队就会缺乏紧迫感,因为紧迫感缺失了,所以你如何让他激发出他的干劲,如何让她去分忧分担老板的这种责任和压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因为没有可分担的东西,所以最终只会是把人才给弄废掉。
第三个原因,就是安全区被放大,缺乏危机感。
我们看到,有些企业职业人觉得自己在企业资历深、经验足,别人没人能够替代,所以自己认为自己的安全区放大。因为安全区放大,做事的责任就会弱很多。
第四个原因,就是真正的激励被压制。
一些企业不通不痒的激励制度和激励办法,很难让更有干劲的人去拼命,去为老板卖命。激励被压制这个方面,要更深层次的去思考激励的导向问题,激励设计合理性问题,激励如何跟未来关联问题。如果一家企业没有更大的愿望,激励很大程度上也不可能的。
那如何逼迫团队更加拼命,更加卖命,更加有冲劲,有激情,更加愿意和老板冲在前线,我提出了叫四“强”法。
第一个强,就是强梦想。
要想让职业人有强大的动力,就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志向和梦想。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足够野心的目标,即使换了谁也很难有拼劲。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时候也接触到部分老板,他觉得企业做的还可以,可以稳定了,可以保持了。但我们说,因为你没有更强大的梦想,没有强大的志向,团队就会变的没有生气,没有激情,没有拼劲。这是环境影响,这是老板自己造成的,不能埋怨别人。
第二个强,就是强授权。
老板能不能授权,敢不敢大胆授权?如果说不能,如果说职业人都只听了你的意图做事情,他没有自己的决策的空间,决策的权限,结果你是很难让职业人释放出潜在的动力,他凭什么要去拼命。
第三个强,就是强激励。
简简单单的激励是不够的,也是难以发挥职业人的拼劲。近几年,有一个社会热点,就是合伙人机制。人人成为合伙人,人人成为小老板,人人成为和老板一样的人。合伙人机制设计,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强激励的一种重要形式。强激励能够带来强动力,强激励能够带来团队更拼命。
第四个强,就是强借力。
为什么要强借力?为什么要借助第三方,如何借力?其实在这过程当中,借助外部的专业力量,借助外部的更强大的智力资源,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去看一些快速成长的企业、优秀的企业,其实发展过程当中都有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这些企业老板都是很善于借助外力。如果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借助外部的力量,吸收新的智慧、新的能量,想让团队有蜕变,有改变是很难的。
这里头,我有一些比较深的感受,比如说前段时间给一家企业做了两场企业内董会。为什么会做这个活动?主要是因为这家企业的老板随着行业政策的变化,他看到了新得机会,想拓展新的业务。但是内部核心的高管不理解,也不认同,让他非常苦恼。
这之前是因为他听了我一次企业家私董会活动,他就来找到我,咨询我怎么办?我说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管理层能够切实的真心的理解你,就要用新的方式快速的拉近这种差距,从而形成共识。所以后来这个企业的老板邀请我连续做了两次高管内董会,效果很好,现在他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我们说,有时候老板自己觉得有难处的事情,当借助第三方的专业力量的时候,有可能就解决了,有可能就豁然明朗了。
欢迎探讨交流或合作,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