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闻名不退愿


 

四十七、闻名不退愿

【原文】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1]者,不取正觉。’

【章旨】

念佛观音,至心专注。如是修行,得不退转。

【译文】

‘我作佛时,他方菩萨,若闻我名,皆得速至,不退转地。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闻我名字,“即得至不退转”。闻我名字,即得至阿鞞跋致。《阿弥陀经》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们终日念佛名号,终日闻佛名字,已经念了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至不退转了吗?至阿鞞跋致了吗?若未至不退转,未至阿鞞跋致,原因何在?答曰: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向外喊他,向外求他,这不是“念我名号”,这不是“闻我名字”。

莲池大师云:“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鱼子,随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2]

省庵大师云:“念弥陀佛贵专精,念到功深念自纯。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3]

世人念佛,是“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吗?是“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吗?正如莲池大师所说,这不是念佛名号,这不是闻佛名字,而是“手打鱼子,随口叫喊”。向外喊他,心外求法,则不得利益,则不名“闻我名字”。

问:如何是“闻我名字”?

答曰:闻名见实,观音入理,是名“闻我名字”。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名无量寿,实际是哪个?世人念不知这个实际,更不求见这个实际,所以不名“闻我名字”,不得利益。

诸佛祖师,恐人向外追求,是故唯说一心法,唯说自性法,唯说诸人“本真的自己”。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祖师云:“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既然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学人又向何处求弥陀?学人又向何处求净土?

莲池大师云:“阿弥陀佛,虽过十万亿刹之外,而实于此娑婆世界众生心中结跏趺坐,俨然不动。何乃佩长生之诀,枉自殇亡,负杲日之明,翻成黑暗?心本是佛,自昧自心。佛本是心,自迷自佛。”[4]

蕅益大师云:“须知一切了义大乘,诸祖公案,皆我现前一念脚注。说来说去,总不离我一心。我今此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若不能当下反观,则灵知灵觉之性,恒被一切法所区局。纵慧成四辩,定入四空,依旧迷己为物,认物为己。若能直观现前一念,的确不在内外中间诸处,无体无相,无影无踪,但有一法当情,皆心所现,终非能现。此能现者,虽云量同虚空,亦无虚空形相可得。若有虚空情量,又是惟心所现之相分矣。一切时放教历历明明,空空荡荡,亦不认历历明明空空荡荡者为心。以心体离过绝非,不可思议故。了知一切惟心,心非一切,忽然契入本体,一切语言公案,无不同条共贯矣。”[5]

佛以一音演妙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一音”,即是诸人的妙明真心。这“一音”,即是诸人的自性法身。菩萨修行,只闻这一名,只闻这一音。如是而闻,是名“闻我名字”。闻此一名,闻此一音,久久功纯,即得见佛,亦名见我,亦名见“本真的自己”。见佛之后,随佛而行,是名“得至不退转”。

一切菩萨,修行佛法,“念我名号”,“闻我名字”。如是而念,如是而闻,久久功深,则自然根尘脱落,则自然见我实际,亦名见诸人“本真的自己”。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1] 不退转:菩萨修行的阶位。菩萨修行,到了这个阶位,便不再退转,直至圆成佛道。

[2] 《云栖净土汇语》。《卍续藏》第六十二册,第五页中。

[3] 《省庵法师语录》。《卍续藏》第六十二册,第二五二页下。

[4]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卷三。《卍续藏》第二十二册,第六五三页上。

[5]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二。《嘉兴藏》第三十六册,地二八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