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真能落实吗?


 周蓬安: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真能落实吗?

寒假伊始,天津市教委下发的全市中小学寒假通知中,一项新的要求引人注目:“严禁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防止将学生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此要求一出,得到家长们点赞。但也有很多家长担心“家长作业”真的禁得了吗?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长期以来存在的“家长作业”?(2月7日《中国教育报》)

 

周蓬安: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真能落实吗?

 

看到这个通知内容,如果您不是生活在中国,就一定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作业怎么会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呢?但中国人都知道,这也算是“中国特色”吧。很明显,天津市教委下发这样的通知,无非是落实去年年底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内容,该《联合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并强化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各方责任,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

我曾经对九部委的这个《联合通知》进行过评论:给中小学生减负,原本就是教育部的分内事。只要措施得当,抛开部门利益,我相信能搞好。有意思的是,习惯于“综合治理”的中国,做什么事都喜欢拖上其它部门,以显得国家重视。

这个《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竟然是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妇联九部委联合印发,我总担心这“九龙治水”,能有效果吗?

而且最令笔者失望的是,竟然没有规范教辅材料管理条款。我就在想,如果不是教辅材料太多、太烂,无限重复,中小学的作业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么多。

也就是说,教辅材料过多是造成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九部委都没看出来,或许因为这是块“大肥肉”。从“拼凑课程”的编写者,到教材的垄断出版部门,再到书商,直至指定孩子去某家书店购买的老师,谁都不愿意放弃。

其实,教育部更应该研究造成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的深层次原因,即老师为什么要给孩子布置那么多的作业?无疑是因为考核体系逼着他们这么做。家长要提高孩子考试能力,以便将来考个好大学,因此拼命让孩子上个好小学、好初中,然后考个好高中;教育局领导、中小学校长为了“政绩”,就必须对老师的日常教学进行考核,而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学生考试成绩。那么,如何提高本学科的考试成绩,“题海战术”无疑成为老师不得已的选择。

在笔者看来,中国一天不改目前大学落后的“严进宽出”制度为符合教育规律的“宽进严出”制度,教育部无论是保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还是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等“减负”规定,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你们出台再多的规定,也只能起到忽悠大众的目的。

当然,你们的文件发过了,下面能否执行就不是你们的事了。正如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原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安徽省委主委刘光复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所做的发言中指出的那样:“该抓的工作在哪里?在口号里。工作落实在哪里?在会议里。整改的措施在哪里?在通知里。动听的词汇在哪里?在汇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