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运营


 消费水平高低

“一个城市、一年里每一天、每项消费的金额合计就形成了这个城市一年内的总消费。”这个说法讲的是一个常识,不难理解。

经常遇到一些有意无意的曲解,让人听来莫名其妙,同时还让外行感觉似是而非。

就比如: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内地城市比如贵阳、西宁等地方的消费品,比如海鲜、蔬菜等要比北上广深贵上不少。在贵阳、西宁吃上同样品质的一餐饭、买上同样一件衣服,经常可能比在北上广深贵上不少。

于是经常有人得出结论:这些地方的消费力并不低,市场空间非常大。

作为经营者,单价、单次、单人的消费理所应当地必须考虑,总人数、频次、总量更考虑,绝对不能只见树林而不见森林。

商业的天花板

某地商业有一个天生的天花板,就是社会商业零售总额,更科学的一定要考虑外来人口的消费和当地人外出的消费差额,但于多数城市这两个数据的差额可以忽略不计。

再往前推一步,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商业的刚性防护,短期内不考虑消费性贷款,我们简单就可以知道某地的大致消费力。

算帐是必须的

做运营的离不开算帐,这是一个运营人员的基本功。

一个地区能有多少儿童、婴儿基本上是定数,知道了一个城市的人口基数就可以大致估算出来。一个孩子外出消费的时间,大致也是定数,于是其在外面消费金钱就可以大致估算出来了。

这是开店和运营的基础,就最基层的考量。

无定量,不管理!无数据,不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