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工业园区的生产废水分类与处理工程


  电镀废水由于含有重金属、氰化物等污染物,属于有毒有害的废水,是各级政府特别是环保主管部门监管的重点废水,必须加强处理,减毒减害后方可排放。为了加强管理,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鼓励建立定点的工业园区,将电镀企业搬迁到工业园区进行集中生产,废水经集中收集、处理后外排。由于各电镀企业生产产品不同、镀种不同、生产方式不同等诸多原因,导致排入园区电镀废水处理厂废水更为复杂,达标难度更大,为保证处理效果,降低运行费用,必须对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分类预处理。

  1  废水分类与收集原则

  1.1 废水分类与收集

  入园企业涵盖五金电镀、塑胶电镀,包括传统的电镀和化学镀等,同时也含有汽车工业零配件表面处理的锌镍合金等,涉及包括铜、镍、铬、铁、铝、锌等金属以及氰化物等剧毒物质,废水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

  电镀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应进行合理废水分类和预处理。分水过细,则构筑物繁多,分水难度巨大、管理难度大;分水过粗,则污染因子可能相互干扰,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本项目规划时,通过控制入园企业产品和镀种等因素,经充分论证,将园区企业生产废水分为含氰、含铬、含镍、重金属、化学镀镍、前处理及混排废水等 7 类。为便于计量和收费,各类废水自企业排出后,进入专用的暂存收集桶,经水质化验和计量后排放区域集水池内,再经污水提升泵泵入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1.2 预处理方式

  污水处理厂对应各类废水设置有调节池,分别采用传统的预处理工艺处理后进行综合处理,各项(重)金属及氰化物指标达标后,再进行生化处理。

  1.3 生化处理工艺

  生化处理采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MBR 工艺”处理,出水达标,部分尾水进一步采用 RO 工艺后作为回用水返回给企业使用,剩余废水外排。

  2  主要参数

  3  问题

  本工业园规划时间较早,虽经多方调研和论证,项目实施后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废水分水类别不足,出现一些新的废水,无法合理分类,导致废水处理难度增大,运行成本升高。如新出现的锌镍合金类废水、化学镀铜废水等。

  (2)各类废水水量分配不合理,导致部分废水水量严重不足,部分废水水量超量较多,满足不了处理量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混排废水水量比例偏低,处理能力不足。

  (3)企业分水难度大,无法严格按照规划需求进行分水,导致部分废水中含有较多“杂质”类物质或混排废水水量严重超量,废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4)处理工艺选择不尽合理,如未考虑专用于两性金属的沉淀工艺,导致尾水中两性金属物质浓度偏高。

  (5)生化系统实际处理效率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废水中含盐量较高,废水可生化性较差,微生物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影响效率。

  4  建议

  工业园属于较新事物,缺乏类似的经验借鉴,同时,工业园运营期较长,未来的变数较大,缺乏前瞻性,在规划与建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充分调研行业发展现状,必要时组织行业专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论证,保证有一定的前瞻性。

  (2)投资方一定要高度、切实重视环保,在废水处理用地、投资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足够的用地面积,预留提标改造用地空间。

  (3)规划好预留措施,包括预留企业预处理设施和措施、预留分水管道、增大废水综合调节能力、污水处理站内预留可扩充设施占地空间及用电负荷等。

  (4)选择稳定、高效、能全因子稳妥达标的工艺,坚持以传统处理工艺为主,辅以新型成熟处理工艺(如树脂吸附、电化学)的原则,特别要慎用或坚决不用不成熟(或仍处于试验阶段)的工艺。

  传统工艺作为主要污染物除去工艺,成熟的新型工艺作为保障性处理工艺,在处理效率不佳或者提标改造时使用,确保处理效果达标。

  (5)加强企业分水管理,做好指导、检查和必要的验收工作,尽可能保证分水后水质不出现混排。

  (6)重视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尽可能按质处理、储存和委托给专业处置机构;选择处理能力足够的、合适的脱水设备,有利于缓冲处理能力不足或设备故障时面临的问题;降低委外污泥的含水率,减少委外污泥量,节省污泥处置成本。

  (7)选择、培养专业的、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和运行团队,遇到问题和突发事件时及时排除故障,保证稳定的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