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影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什么国家或地区最不需要经济贸易?这似乎是个假命题,开展贸易有益于增进彼此双方的经济利益,世界任何角落都需要贸易,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自始至今都是由于经贸的开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是的,这毋庸赘言,但是同样的开展经贸,有的地区摆脱了贫困,迎来了繁荣,而有的地区始终处于徘徊的状态,无法步入持续发展的路径,而且发达国家或者地区始终掌握贸易的主导权,他们可以采取措施推行“保护主义”政策。

所以,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几种推断:

1.发达国家或者地区可以不需要经济贸易

美国不时对其他国家采取经济限制政策,逼迫其他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正如中国历史上所谓“闭关锁国”之明清时期,经常采取禁海的法令来惩罚不听话的藩邦。经济的不对称,即使再美妙的国际贸易理论都显得啰嗦,在中美贸易战当中,美国农民生产的黄豆、玉米将会遭受损失,其群体将对美国政府表达不满,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逻辑,因为农业的不稳定将造成经济的波动。为什么自知打贸易战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后果,而美国却一意孤行呢?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我们可以与其他有自主研发芯片的其他国家进行合作,美国的农产品也可以向其他市场销售,在“一只铅笔经济学”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是不以其种族、地域、语言而定的,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一旦贸易双方形成稳定的经济关联,由此构建的经济体系将很难获得寻求其他供、需方来获得重构,越是高精尖的产业越面临这样的问题,其替代性并不强。当然即使农产品,第一产业,也面对发掘新消费者或者提升原其他消费者消费能力的问题,贸易关系一旦确定,持续时间越久就越难以摆脱依赖,这也是由规模效应带来的结果。那么,开展贸易战,发达国家有什么更有力的地位呢?当期的影响是否能够换取下期的主动权?其实,不开展贸易,美国的供应商也将遭受经济损失,弱化科技创新的动能,但是美国就是要维持由它指定的贸易规范。

结论:不开展贸易,只是暂时的策略因应对策,不能成为其长期的政策。

2.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落后国家和地区不需要经济贸易

根据经济理论,要改变贫困地区的经济面貌则必须发展贸易,即使造成大量非规范经济的存在,如果不能形成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投资将无法转变为产出和利润。但是现实中,有大量失败的现象存在,首先,基础设施不到位制约贸易的开展,再者,即使不存在基建问题,政府或者厂商不注重将生产力落地,只是利用便利的地理条件、引入其他地区的成熟工人,其次,即使没有上述两个问题,当地无法生产出有市场需求的或者有竞争力的商品。这些问题将告诉我们,这样的落后地区能有什么贸易活动呢?贫困将始终萦绕,而且单纯的救济根本无济于事,特别是即使生存条件都难以保障的地区,经贸根本没有这个基础。一旦贫困持续存在,人们的观念也将顽固起来,借贷也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改变和增长。

结论:不开展贸易,是因为不存在贸易活动,真正的要做的依旧是建立开展贸易活动的基础。

3.能够开展基础应用研究的国家或地区不需要经济贸易

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封锁,40年前启动的改革开放打破了这一局面,中国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基础应用研究也得以获得更好的条件。现实一贯反常的症结在于,在经济增长的整个棋局中,孰为主导,孰为末节,当人们认为越靠近资本和市场越能快速轻松获得收益,谁还认为基础技术研究的迫切性呢,即使有这种迫切性,谁能有动力来真正推动它呢?资本和科技生产力是可以转化的,但是一旦资本和国际市场来主导经济盛宴,这种转化率将非常之低是可以想见的。

要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就要注重制造业,而且应该由一项领先世界的产业带动,但是中国追赶的是信息产业而且并不是主导角色,因为人口规模效应使得互联网能够在中国获得可观的发展,而且它不需要侧重特别深入的基础应用研究,更加造成对基础研究的忽视。

结论:能够开展基础应用研究,不等于基础应用研究支撑起经济发展的动力,经贸的开展不应以忽视它为代价。

根据上述推断,无论经济发展程度如何,也不论经贸活动开展的怎样,经贸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动力,但是经贸的开展需要有一项领先的产业来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