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污染控制方法-进水预处理 优化操作条件
根据膜污染影响因素的性质,可以将膜污染控制策略分为5 类:(1)进水预处理;(2)优化操作条件;(3)改变污泥混合液性质;(4)膜改性;(5)膜清洗。 进水的性质对膜污染有显著影响。比如说许多工业废水极端的pH 条件不但会影响污水处理效果,也会影响膜的透水性和使用寿命。废水中较高浓度的金属离子对膜污染也有重要影响。有报道指出膜面污泥层中富含Mg、Al、Ca 和Fe 等元素。它们与有机大分子聚合物相互作用会促进膜面污泥层的形成和致密度。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废水的预处理过程予以改善,具体措施包括粗筛,过滤、pH 调节等。Kim 等采用渗析器/沸石的预处理单元对进水中的氨氮予以去除(去除率>90%),发现厌氧MBR 运行过程中陶瓷膜表面的鸟粪石沉积大幅降低。
2 优化操作条件:MBR 中主要的操作条件包括水力条件、膜通量、HRT、SRT、污泥浓度、pH 值和温度等。加大曝气强度有利于改善水力条件,然而过强的曝气同时会打散污
泥颗粒,产生大量小颗粒并释放出更多的EPS,加剧膜污染。因而曝气强度存在一个阈值,超过这一值,增大曝气强度并不能降低膜污染。对于不同的MBR系统,需要通过小试来确定这一阈值。MBR 中普遍采用的一个措施就是控制膜通量低于膜临界通量或可持续通量运行。另外一些操作条件主要是通过改变污泥混合液性质进而影响膜污染,它们与膜污染的关系相对复杂,具体的关系可参照Meng 等的综述。对膜污染的控制应着眼于优化操作条件来改善污泥混合液性质。例如目前的研究表明,SRT 在20~50 d 比较有利于SMP 的控制,因而也利于膜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