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被动式消极心态


远离被动式消极心态

文,朱国成

首先声明,被动式消极是我创造的一个词汇,它不同于作为并列词组的被动消极或消极被动,而是一个偏正式词组。

什么是被动式消极呢?

刚刚被提拔当上部门经理的小A,一方面自信满满,另一方面对公司、对老板满怀感恩,于是希望大展拳脚,打出一番天地来。真正开展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部门经理和之前做员工大不相同:原来作为员工就是很单纯地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当上部门经理,精力都耗在工作之外了,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好协调,要是涉及到分管副总之间的不同意见,夹在中间很难受;提出的几个建议,领导没有明确的态度,都悬在半空里不上不下;最近又传说要调整部门职责,组织和人员也可能要动一动。半年下来,小A当初的雄心勃勃变成了活在当下,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别想太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公司、对得起老板的信任就行了,不管老板认可不认可、理解不理解,坚持做好当下的事情就完了;私下里和公司同事喝酒、K歌的时候,免不得发点牢骚,说的最多的话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A的状态就是典型的被动式消极,既在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压力之下,从积极心态转而展现出的某种消极状态。正是有感于很多职场中人都是这种状态,我创造了这样一个特定名词,用以区分那种自甘沉沦、自我放弃的消极心态。不知道这个名词还算准确吗,你中招了吗?

被动式消极的发生发展机制

我们不妨对被动式消极的发生发展机制做一个推演。可以一步步地看到,怀有这种心态的小A,长此以往会走向哪里。

起点:对条件限制缺乏清晰而充分的认识。其实,大多数职场中人都有一颗积极的心,特别是类似小A这种从优秀员工不断晋升到更高管理岗位的人更是积极的,这是经过复杂的社会竞争筛选所决定的。有一句话说得好,从最初的那次游泳开始人人都想当胜利者。但是,在各种现实环境的压力之下,这种积极性逐渐损耗,的确有很多的不得已。但对于环境条件缺乏清晰而充分的认识却是大多数人的常见问题,正所谓轻敌冒进、骄兵必败,问题都出在这里;而所谓沉稳持重、老成谋国,所要表达的就是受过丰富历练的人对于外部条件限制有充分的认识,更能建立合理的期望、采取理性的措施、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发展一:初次尝试突破条件限制失败而受挫。接下来,很快冒进的骄兵在初次交战中就遭遇到前期没有逆料到不利条件,在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不会束手就擒、乖乖认输,而是试图做出改变,突破限制。但是,很显然,没有充分的预期和准备做基础,这种临时的调整和努力不会取得太好的效果。胜利有点遥不可及,失败似乎不可避免,怎样对待这场有点措不及防的失利呢?

再发展:对环境改变和成功仍存积极期待。没有那么容易甘心于失败的,但初次的挫败后在短时间内也找不到反败为胜的有效办法,但是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要坚持、要坚持、坚持就会胜利;但是坚持到什么时候呢,不知道。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但条件仍然没有什么改变,挫败感、焦虑在不断增强,时刻侵蚀这残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开始有点动摇、自我怀疑。

分歧点:适应与突破并存VS消极与等待。时间会延长到一个分歧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短板,调整期望、改变策略、更加务实理性,重新整合资源、调动力量再次尝试、冲击,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则是逐步地在等待中消磨掉斗志,消极的心态像黑暗中菌丝幽幽的生长,爬满心头。

结局:突破升级VS沉沦放弃。很显然,上面的前一种情况则很可能导致一次成功,于是整个人真的都不一样了,失败的教训在这里真正转化为心理资本,学会到更高的层面上思考问题和行动;当然也有可能再次尝试仍然不成功,而再次面临分歧点。后一种情况的持续,必然带来的是沉沦和放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再接下来就是遇事推诿,一步步地就会走向最初的反面,彻底沦落为真正的消极了。这也往往是很多企业里老油条式员工的滑落轨迹。

如何远离被动式消极

被动消极也可以理解为从积极到消极的一种过渡状态。在这个过渡状态里,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仍然希望有合适的条件一展拳脚,另一方面又对现实环境有些无能为力。能否有效地克服这种被动式消极,是很多人能否做成事情的一个分歧点。怎样才能远离被动式消极呢?

清晰充分地认识条件限制。任何人都时刻面临着各种条件限制。含着金汤匙降生的幸运儿,他们可以拥有非常多的可调用、整合的资源,在很多时候率性而为,似乎突破的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他们也存在着非常多的条件限制,只不过这种条件限制表现为不同的层次和特征。认识到这一点,就需要进一步对自己要达成的目标所面临的限制条件有具体的分析,这是确定目标和决定进度的重要条件。前者是辩证法,后者则是找到方法起点,对限制条件的认识与找到解决方法的路径处在同一个方向上。

让自己的准备永远比想到的限制条件多一点。轻敌的直接结果不是失败,而是导致所做准备比限制条件要明显偏少,之后才会导致失败。正所谓《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诸葛亮在出兵前给每一个将领的锦囊妙计就是多算的结果、是胜利的保证,这是我们对神机妙算的终极想象。于是,要争取成功就必须做到让自己的准备永远比所能想到的限制条件多一点,所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是也。

积小胜为大胜,让成功来激励成功。对限制条件认识是否充分的一个判断标志就是能够制定合理的目标,缺乏深刻认识的结果往往跟着一个大而无当、不切实际的目标的。不要只期待完胜,要学会接受小胜,当然是一个个小胜的连续,积小胜为大胜。成功往往是熬出来的,一战成名的传奇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有。如果能够规划出一条由一个个小胜而通向成功的路径,岂不是很美妙吗?

学会在默默地在等待中积蓄力量。大胜是奢侈品,但有些时候恐怕连小胜也是不可预期的。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至少可以知道坚持满一个冬天,春天就在不远处了,而有些时候对于一场胜利的等待则可能是遥遥无期的,这才是真正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默默的积蓄力量。不论一场或大或小的胜利是否可以预期,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坚持完积蓄力量的一天,就离胜利近了一天,而若是放弃掉一天,则离胜利远了一天。

找一位职场导师和一个同行的伙伴。默默等待容易迷失,找一位职场导师是非常必要的,公司内外无所谓,在关键的几步上,有人给一些指点和建议,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独自坚持是难捱的,那么找一个通行的伙伴,在苦闷的时候有一个相互倾诉的对象,听一声真心的鼓励,得几句清醒的批评、

导师和伙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请相信惺惺相惜、声气相求,只要你足够优秀,葆有上进心、积极心态,同样特质的人不会拒绝这些。

远离消极的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牢骚可以发,但尽量不要和一大群人一起发牢骚,在这种群体条件下,其结果只能是为失败找各种客观理由。远离消极的人,多接近职场导师和同性伙伴。

让我们每个人都尽快跳出被动式消极,就像每个人第一次游泳那样做一个骄傲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