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絮凝法处理染料废水时, 有机染料分子可直接被原位絮凝剂吸附或被阳极直接氧化, 也可能被阳极产生的氧化剂如O2、H2O2(可与Fe2+组成Fenton试剂)等间接氧化,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再被絮凝剂吸附去除。由于染料分子大部分带负电,而絮凝剂带正电,因而吸附是以静电吸附为主。另外,废水的pH 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很大,在pH 小于6.5 时,电絮凝法处理染料废水以化学沉淀反应为主;pH 超过6.5 时,电絮凝法处理染料废水以吸附反应为主。Huijuan Liu 采用铝板单极模式处理酸性红-14 染料,电流密度80 A/m2,pH 为6~9,电解4 min后,COD 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5%、95%,而该研究还表明单极模式对色度的去除率高于双极模式,其原因尚不明晰,有待深入研究。
电絮凝法的研究及工艺已应用于各种水体的净化和处理。由于其原位产生絮凝剂的特点,因此具有活性高、易操控、泥量低等优点。但电絮凝技术存在电极易钝化和极化、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仍限制其发展,相关过程机理也尚未完全明晰。今后的研究还需对在电絮凝过程中电沉积、絮凝和气浮等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增效机制进行深入解析。另外,因废水水质和目标污染物属性差异较大, 针对各种复杂水质和污染物的电絮凝工艺参数还需进行相应的特征设计和优化, 甚至可以通过耦合后续的电气浮等工艺以强化絮凝效果, 而目前还缺乏可以广泛使用的数据模型来对电絮凝反应器进行标准化设计并制造各种模块化集成设备。再者,与其他物化技术耦合以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和扩展废水处理种类的相关研究也亟待开展。上述问题的解决,将进一步推动电絮凝法的发展和实用化,使之成为广泛使用的废水物化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