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很愚蠢“ 这是巴菲特在今年股东会上的讲话,非常具有美国人的风格。勇于承认错误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前提。
“ 沃顿商学院学生提问:亚马逊因为贝索斯的精明领导做得非常出色。对于亚马逊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没有买这个公司?
巴菲特:因为我太蠢了,没有预料到亚马逊发展得这么好,我没有觉得它会像现在这样取得大规模的成功。但是亚马逊做的这些像云方面的业务,都是具有很大的潜力的。当我们打造零售帝国的时候,我们发现亚马逊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在技术行业,对我来说这种投资当时是非常长线的投资,我当时也低估了它的发展潜力。我们可能低估了他们执行力的优秀程度。
做这种网上业务是需要很强的能力的。他当时在几十年前的财报里面是有这样的路线图,他需要怎么样去做,下一步怎么样,这样一个非常详细的规划。而三到四个月前,我们也重新听了这部分演讲,我觉得是受益匪浅的。我当时只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昂贵的投资,但是我真的没有料到它能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绩。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者,我当时只是没有想到他能够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
作为一个80以上高龄知名资深投资人,有此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能说”绝无仅有“,也可以说”世所罕见“。
每个人的知识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由于自己的成长过程、学习能力和周围环境都可能造成了每一个人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尤其对于硅谷兴起的IT以及生命科学,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不管是由于宗教的原因,还是非宗教的原因,我们对有些问题的看法,或许由于我们自己的原因,对很多的知识,我们都保持怀疑或恐惧的心性,尤其在中国,恐怕习以为常的是,我们相信”神人“,我们相信”领袖“,但是我们不容易相信普通人(金庸作品中的 “扫地僧“除外),我们更不容易相信常识;有时候我们更相信集体智慧,而不相信个人创造和个人智慧,人格软弱或惧怕”求真“或被美化为”识时务者为俊杰“,而所谓”时务“往往是一种“虚妄”。
所以,今天我会用一个笨办法,将学术界和投资专家对于科学前沿的基本判断,做一个梳理,供大家参考。
根据 美国surveillance( 监视)公司的观察,目前世界前50个前沿领域概括如下:
第一,清洁与绿色技术(Clean and Green Tech.)包括:
a)先进能源存储,b)绿色机动车,c)新型生物燃料,d)绿色建筑,e)光电技术,f)可循环化学,g)智能电网;
第二,微电子技术( Microelectronics)包括: a) LED照明,b)3D整合,c)柔性电子,d)触觉电子,e)新型数据存储,f)无线电源传输,g)新型显示;
第三,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 包括:
a)云计算,b)结构计算,c)长期演进技术LTE,d)虚拟计算,f)语义网
第四,常规能源(Conventional Energy)包括:
a)清洁煤炭,b)先进氢化裂解,c)采油强化
第五,材料与镀膜 (Material and Coating)包括:
a)智能纺织,b)可降解包装, c)超疏水涂层, d)酶生化技术,e)透气性抗菌镀膜,f)超轻复合材料,g)高级镀膜,h)纳米催化,i)藻基材料
第六,传感与自动化(Sensors and Automation)包括:
a)智能传感,b)无线传感网络,c)能量采集,d)生化、放射和原子武器鉴别与发现
第七,先进制造(Advanced Manufacturing)包括:
a)数字制造, b)激光制造, c)智能机器人,d)微波纳米制造
第八,医疗仪器与成像技术(Medical Devices and Imaging Tech.)包括:
a)医疗机器人,b)协联组合仪器,c)光学成像,d)光电混合图像, e)智能内窥胶囊, f)智能病理学
第九,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Life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包括:
a)三维细胞培养系统,b)纳米流体和生物电磁系统,c)成人干细胞,d)生物传感, f)基因测序
以上所谓前沿领域的字面意义可能超出常识:
例如能量采集,这里能量来源于外部资源(如太阳能、热能、风能、盐度梯度,和动能,包括静电能量和低频振动能量)的被俘,并存储于小型或无线自动设备,如用于可穿戴电子产品和无线传感器网络。
例如藻基材料,这里不是指作为药食品添加剂或抗菌类药物,而是指诸如藻基塑料,含20%藻类和80%的聚丙烯,尤其是可以指吸附二氧化碳的”铜藻基活性炭材料“等等。
以上50个前沿领域是否符合实际,我们可以用国际投资人用真金白银砸出了“痕迹”加以证明:
经对上文和上表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美国surveillance( 监视)公司很有可能将金融技术(FinTech)和商业电子商务(Ebiz)统统看成前沿技术的“应用”,而不如他们的“法眼”。
对比中国官方对于所谓新兴战略“产业”的定义,有可能大体上与巴菲特等投资专家“异曲同工”,因为从产业角度出发去触碰技术本质的难度非常大,因此中国官方也仅仅定义了7个领域23个方向,图示如下:
中国政府没有设国家首席科学家的体制,但是设立了科技部,这个机构也没有发布国家的科技发展趋势的惯例;对比之下,美国奥巴马政府的第一个任期发布了“大数据”科学预期,第二个任期发布了“智能大脑” 发展规划,现在看来,不能说意义重大,但可以说都踩在点子上了。
无论如何,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里作出了这样的表述:“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中国民间智囊及投资专家,海银资本的王煜全先生,也给出了他的分析,定义了10大科技前沿:
第一人工智能,第二电动车,第三基因编辑,第四先进制造,第五新一代计算机,第六健康大数据,第七智能翻译,第八私人航天,第九纳米光学,第十物流机器人 。
与王煜全先生形成观点共振的是作为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的林采宜,她收集的数据实证可以反映市场力量或民间资本的观测角度,与有着安全需要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国家主体,存在差别是情有可原的。她认为,
互联网、电信及增值服务、生物技术/医疗健康、IT、金融、娱乐传媒六大领域是吸引资金最为密集的行业;其中网络社区、电子支付、网络视频、应用软件以及医疗服务、生物工程等的成长空间尤为显著。
无论如何,以上两位专家的观测角度和高度,应该超越巴菲特了,毕竟巴菲特已经老了,好在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老了。
当然,我觉得5月19日晚,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邵宁先生的一番话,可能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他说:要发展新一代的支柱产业,承接经济发展的责任非常重要。要大力发展高端产业,一是高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人力资源服务等产业,把消费者的文娱、旅游、甚至美容的需求留在国内。二是高端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稳定的条件。十三五中国农业面临的复杂性是不能低估的,“十三五规划,除了农业都讲清楚了。” 尤其是最后一条,我们将会在13日本周六的农业资本金融论坛上聆听各位专家的讲解,或许他们能够说清楚,讲明白。
最后,我特别是希望本者邵宁主任关于”不得不加强自主创新,因为中国日益接近国际竞争者的技术水平,人家不愿意向你转让高端技术“,借题发挥,真正来理解是否到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同时也借着王煜全先生 “其实全球范围内创新的门槛越来越高,给国内的双创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的这个话题发挥一下,认真讨论一下中国官方和民间如何应对这个挑战,中国引进千人计划有用吗,是否能够从“科技教育体制供给侧”下手,再费一次口舌,答案是“下次讨论”。朋友圈已经下了通牒,如果太“烧脑”,群友要“罢读”。大家可能不喜欢这个“犁叔” 这个人,但是可能喜欢巴菲特,这次和下次我们都要拿巴菲特当作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