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另一种景深——以许雪姬《他乡的经验》为考察文本,「文献出处」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 2017年01期。普刊,头条,免版面费。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298.G4.20170121.1508.002.html
2017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学术界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可谓硕果辈出,仅以“百度学术”的统计,相关论文有9033篇之多。近万篇论文很难通观遍览,但是走马观花也能够看出大致研究趋势,那就是站在历史的宏大叙事里,探讨战争年代的武备韬略、政经文法、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如何围绕战争并最终打赢战争的。然而,在历史的风陵渡口,每一种存在都概莫能外。在研究八年抗战的同时,不要忽视历史的另一块飞地,那就是日治时期的台湾,也不能忘记另一脉国人同胞的历史,那就是日治时期台湾人的海外活动。本着逃离殖民地是对殖民者的另一种抗拒的诉求,日治时期小受大走的台湾人其海外遭逢与整个抗战史息息相关,是对日作战宏大叙事中的小小不言。此方面的研究以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的成果最多,而该所第二任所长许雪姬研究员的《他乡的经验:日治时期台湾人的海外活动口述访谈》(以下简称《他乡的经验》),成为路碑式的研究,值得海峡两岸的后来者进一步了解与探究。本文拟就许雪姬的研究报告作一个深度解读,其价值在于为卷帙浩繁、汗牛充栋的抗战研究资料数据库增补另一个文本“超链接”,以拉近抗战史的“他乡经验”研究与当下学界“在地想象”的距离,让读者辨识口述访谈带来的另一种历史的景深。(以下略)